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战时中国

精选文章

  • 敢于“刺刀见红”才是过硬部队——我军刺杀技术的发展与传承 敢于“刺刀见红”才是过硬部队——我军刺杀技术的发展与传承

    ▲八路军晋察冀部队战士装备护具练习刺杀。▲刺刀见红连奖旗。刺刀又称枪刺,是装于单兵长管枪械(如步枪、冲锋枪)前端的刺杀兵器,用于白刃格斗,也可作为战斗作业的辅助工具。刺刀由刀体和刀柄两部分构成,按形状分为片形(刀形或剑形)和棱形(三棱或四棱)两种。按与枪管连接方式,早期的刺刀为插入式和套装式两种,现代刺刀则分为能从枪上取下装入刀鞘...

  • 雏鹰摇篮——记抗战时期创建于灌县的空军幼年学校 雏鹰摇篮——记抗战时期创建于灌县的空军幼年学校

    70多年前,当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中国半壁河山尽沦敌手,华夏大地生灵涂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中华民族面临存亡绝续的生死关头,一群初更世事的少年应时而起,誓为国之干城。他们毅然叩别父母,摩肩接踵来到远离家园的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蒲阳河畔,接受为学习飞行做准备的基础训练。他们的誓言是:练就铁臂,装上铁翼,飞上蓝天,与日...

  • 秘密大营救:“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秘密大营救:“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1942年1月9日,一场秘密大营救,在香港铜锣湾避风塘码头悄然进行。黄昏时分,身着老百姓便装、打扮成难民模样的茅盾、叶以群等人,成功避开日军岗哨和检查站,登上停泊在避风塘的驳船。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讲解员在讲述文化名人撤离场景。凌晨,日军开始换岗。在东江纵队交通员引领下,他们改乘到3只带有草篷的疍家艇上。小艇飞快冲过海峡,到...

  • 揭秘“皇姑屯事件”:始末、动机与余波 揭秘“皇姑屯事件”:始末、动机与余波

    张作霖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以阴谋手段,在沈阳皇姑屯车站炸死张作霖,企图乘乱全面夺取中国东北地区。1948年11月4日,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书,依据皇姑屯事件,将1928年1月1日确定为对日本战犯起诉的起始日。爆炸现场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1928年春夏时节,中国政局发生急剧的变化:南京的国民...

  • 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标志究竟是什么 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标志究竟是什么

    图为《申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解决的方针从中调解,由于张学良、杨虎城及东北军、西北军两军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也由于蒋介石政治态度的转变,到1937年二二事件后中央军于2月8日和平进入西安,事变最终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

  • 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国人是怎样抵制日货的 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国人是怎样抵制日货的

    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的排外运动主要是针对英国,但济南事变后,日本就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公敌,抗议的头号对象,抵制日货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风起云涌,给日本在华公私机构与日侨带来极大的困扰。与此同时,抵制日货运动的背后,还有着英美等国答应中国改订关税条约要求的这一背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会指示各地党部切实指导各种民...

  • 外国记者与中国抗战【上】 外国记者与中国抗战【上】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冈瑟·斯坦因沃尔特·博斯哈德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汉斯·希伯1938年8月,博斯哈德拍摄八路军女战士资料图片《史沫特莱文集》,1985年9月出版资料图片《战斗在中华大地——汉斯·希伯在中国》资料图片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让世界第一次认识了怀抱崇高理想的中国共产党人,...

  • 抗战史之正面战场的主动对日作战 抗战史之正面战场的主动对日作战

    图注:1939年冬季-1940年春季之交正面战场所进行的冬季大攻势的作战示意图长期以来,正面战场的对日战事均被冠以被迫会战的这么一种被动挨打性质的标签。一般认为国军基本以守势的态度,面对日军的进攻局面。然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必然是中日两国间的综合国力的差距,两国具体国情的明显不同。当时,日本通过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两次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代表日本封建时代权威的幕府将军的统治,同时,效仿英国采取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已经确立了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专政局面。反观中国,自清代中期以来,长期奉行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