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英雄名录

精选文章

  • 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 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

    戴安澜(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戴安澜于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学习。1924年,见国家处在危难之中,决心投笔从戎,为表达自己镇狂飚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振兴中华的壮志,特意改名为安澜。...

  • 东北抗联中的清华三杰 东北抗联中的清华三杰

    在20世纪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坚持十四年浴血奋战的东北抗日联军中涌现出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一大批民族英雄,而另有三位清华人也留下了光荣的名字,他们是:冯仲云、张甲洲、于天放。左起:冯仲云、张甲洲、于天放一、他们因何没能拿到清华的毕业证书?早期的清华学校虽然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但中共清华党支部早在1926年11月就开始建...

  • “无名英雄”王超北 “无名英雄”王超北

    王超北(1905~1985年),又名士奇,化名庞智。先辈原住澄城县西河,1900年移住呼家庄。其父王丰轩,经营商业,渐至富有。王超北自幼随父在西安上学。1922年由省一中毕业后,即考入南通医专。但他对学医并无兴趣,故于1923年又转入上海大学,当年便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杨钟健、杨晓初为主要领导的旅京、津、沪上学的陕西青年的政治性社团组织...

  • 叶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 叶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

    叶挺原名叶为询,1896年生于广东惠州一户农家。启蒙老师陈敬如为其改名挺,意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有挺身而出、拯救中华之冀。叶挺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长信,抒其振污世,起衰弱之志。1924年,叶挺前往苏联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加入中国共产...

  • 宋哲元的“歌曲练兵法” 宋哲元的“歌曲练兵法”

    ▲操练中的二十九军官兵抗战全面爆发前,宋哲元率领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驻扎在冀察平津一带。面对日军日益暴露的侵略态势,宋哲元一面不断扩充二十九军的实力,一面加紧训练将士。早在西北军时期,冯玉祥在组织士兵训练时,曾针对当时新兵以青年农民为主力、文化水平低的现实,采用歌唱之易于感人与记诵的方法来普及军事知识和其他知识。冯玉祥特别...

  • 刑架上的英雄 刑架上的英雄

    凌福顺就义前留影(周宁县党史研究室供图)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列着这样一张照片:只见一名成年男子一脸正气,高昂着头,但四肢被无情地绑在木架上。这是一位革命志士英勇就义前的真实瞬间。照片拍摄于82年前,照片上的人名叫凌福顺,事件的发生地是福建周墩特种区(今周宁县)。这张照片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凌福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味精大王”吴蕴初与民国化工实业 “味精大王”吴蕴初与民国化工实业

    1923年5月,天厨味精厂诞生于上海,这是中国味精产业的源头,也是化工先辈吴蕴初实业报国的发端。一百年来,中国化学工业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世纪历程,吴蕴初等敢为人先、至诚报国的先驱们功不可没。研制味精 还诸社会1908年,日本人池田菊苗发现了食物中鲜味的来源——谷氨酸钠。他随后成立公司,专门生产以谷氨酸钠为主要成分的调味...

  • 抗战老兵张清托:头骨至今嵌敌人子弹 抗战老兵张清托:头骨至今嵌敌人子弹

    抗战老兵张清托:头骨至今嵌敌人子弹抗战老兵张清托每次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都感觉仿佛就在昨日。虽然远离战场很久,但张清托一直把党和国家装在心里。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有一位9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张清托,他双目失明,听力受损,日军的弹孔至今还留在他的头部,但他仍记得,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讲起那段经历,仿佛就在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