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抗战研究 > 白刃抗日战

白刃抗日战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尽管随着武器的广泛出现以及战场火力的不断加强,在二战中的大多数战场刺刀已经没有什么发言权了,但在中国这是一个例外,因为在中日双方的装备水平、战术思想和军队传统决定了它的重要性。

  先看国民党的刺刀技术。其实国民党中有不少重要官员都在日本军校接受过教育,蒋介石和阎锡山也不例外。但他们却把日本重视的拼刺技术视为鸡肋。黄埔军校建立之初就是把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战术素养方面的培养。在20~30年代中德军事合作中,国民党军队特别是嫡系军队受德国军事思想的影响颇深。德国陆军传统上更重视步兵的射击速度及火力的持续性,只有在巷战和战壕突围时步兵才用手榴弹、匕首和工兵铲等装备进行白刃战。但当时国民党军队的火力配备、弹药补给和步兵自身的设计技术都比德军落后甚远,他们照搬德国战争模式而忽略自身的不足,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显示出了严重的缺陷。并且,党内派系林立,其实还是有相当一大部分地方军队还停留在军阀时期的作战水平,不但从政令和军令上不能得到统一,就连步兵训练水平也参差不齐。虽然在初期广大爱国官兵在白刃战中凭一腔爱国热血与敌人死拼,但往往由于拼刺训练不足而导致伤亡过大。

  当然也有例外,李宗仁的广西军在省内普遍实行义务兵制,并在部队中保留了大量有经验的中下级军官,因此白刃战方面颇有独到之处,所以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广西军为首的中国军队打垮了日本的精锐师团——仙台师团。另外一支擅长白刃战的国民党军队则是西北军队的29军,其中的“大刀队”即已名声大噪,他们的“破峰八刀”更是流传至今。

  再看共产党的白刃战技术。当然对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来说,白刃战一直是常用和擅长的作战形式。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工农红军的装备及其落后,只能依靠大量的冷兵器来解决问题。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其中就有“梭镖营”、“梭镖团”。在抗战前期,红军的对手鲜有擅长白刃战者,所以红军在白刃战中依靠坚强意志,和旺盛士气去拼斗。可是,红军的生产力落后,在抗战后期就出现了刺刀生产不足的情况,这样,让许多战士不得不携大刀,长期进行白刃战。在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的武器大多已经不堪使用,步枪很多是老式“汉阳造”和其他杂牌武器。刺刀虽为冷兵器,但其批量制造仍需较高加工水平的机械加工工艺,刺刀还需和枪支紧密的契合,所以指望着刺刀能像大刀那样在铁匠铺中进行批量生产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在白刃战中,八路军在武器上就处于劣势。

  例如在平型关一战中虽然我们胜利了但我们的却是以精锐部队又占有有力地形,仅仅与日军的二流部队打出了一个1:1的伤亡比!还有在雁宿崖之战中我军竟然用石块投掷敌人!

  在正规战争中基本结束以后,八路军主力开始分兵到低吼进行了游击战,他们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与日军作战。在这些战争中,八路军的白刃战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总结出许多拼刺的口诀和教授方法。又由于在新兵训练时,注重拼刺技术的练习,所以在白刃战中才能下意识地完成拼刺动作。狭路相逢勇者胜,在百团大战之后八路军进行了再一次的分散部署,许多部队化整为零,以连排位单位,通过缴获敌人的武器来补充自己,这样白刃

  战又成了一种必不可杀的一种作战方式。军队对于白刃战以来也有迫不得已的一面,毕竟在大扫荡结束后,基本上每个八路军战士只有20发子弹,所以他们经常在弹夹中塞上麦秸,装给日军和伪军看。必须依靠白刃战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实战中,八路军很重视战术配合,在局部形成了2打1,3打1,一人佯攻,一人突刺。在小规模伏击战中,由于有利地形上的优势,这几乎成为了新兵的刺杀练习。在战争末期,党中央为了提高短兵相接的本领,刺杀技术的安排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高度。通过数次整训后,八路军的战争已经可以对付各种白刃战了。

  而此时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溃败,许多精锐都在太平洋小岛上“玉碎”,补充兵地素质急剧下降,拼刺技术更是大打折扣。其中在1944年8月的一场白刃战中就有一个日军投降了,这曾是一度罕见的现象。

  “刺刀见红”,说明刺杀不仅仅是一种作战技术,更是一种血性的爆发。抗战中,中国人民武装的拼刺技术在一场场生死对抗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在那个年代中,刺刀是罪可靠的武器,伴随着它的是一场场势均力敌的短兵相接。面对日寇,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战士们都不畏地向前冲去,用保卫家园的一腔热血压倒日军嚣张的武士道气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白刃抗日战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