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外购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尤其对于中日战场数百万人交战这种规模来说,是杯水车薪的。
但面对现实武器的问题,又不能坐视不理,外购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中国直到1928年还在被西方武器禁运,开禁以后又由于国内贫穷,无力大量购买军火。
到了中原大战结束以后,国府勉强算是稳定了国内局面,经济也有所好转,随即开始了外购。
国府外购武器涉及的国家众多,其中又以纳粹德国为最主要购买国。
中国自清朝以来,对性能优秀,制作精良的德式武器赞赏有加,也有过大量的进口。
1911年到1928年间,虽然有武器禁运存在,中国通过非官方途径进口的军火中(以枪械和弹药为主,重武器极少),德国产品仍然占到36%。
一战后的纳粹德国也处于急速复兴期,它们从世界政治和国内实际需要出发,更加强了同中国的合作关系,两国军火贸易进行的也非常红火。
1933年7月,行政院长宋子文访德,一次就与德方签订价值5000万马克的军火购买合约。
1936年1年内,中国从德国购买高达6400万马克的军火,占到德国当年武器出口的百分之三十,也是国府进口武器的百分之八十,这是一个让人惊叹的数据。
到了1937年7月之前,中国前后从德国购买了大到坦克,重炮,飞机,小到钢盔,毛瑟军用手枪,通讯电缆在内的各种军火物资。
抗战爆发前,有30个师约30万的国军部队装备了一部分德式武器,另外还有30个师只拥有数量极少的德式装备,不过他们多少也接受了一点德式的训练。
由于当时中国重武器几乎无法自产,所以购买德国的军火其中一半是重武器,其中以重炮为主,飞机和坦克只有很少的数量。
重炮型号众多,比如1932年,国民政府向德国购买了75mm博福斯山炮48门,成立了一个两团制炮兵旅。
1934年,中国向德国订购了24门150mm FH-18型野战重榴弹炮,总计价值900万马克(算是巨款了),装备了一个摩托化重榴弹炮团。
1936年5月,又订购了88mmSKL45炮20门,克虏伯150mm要塞炮8门,85mm要塞炮14门,88mm要塞炮16门。
这批火炮也在稍后的抗战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著名的三次长沙大捷中,博福斯山炮,德式FH-18榴弹炮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曾经给进攻的日军造成极大的杀伤。
长沙作战的炮兵队德式FH-18榴弹炮赞不绝口(FH为Field Howitzer即野战榴弹炮),虽然它是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1926到1930年期间联合研制的,技术基本停留在一战后期水平,并不算是先进武器。
该火炮重量极大,重达5吨半,很难机动。最初火炮必须用德军的8吨的Sd Kfz 7半履带牵引车拖拽,但抗战很多区域道路状况极差,半履带车根本无法行驶,只能用马来拖拽。
但150mm榴弹炮传承德式火炮的优良性能,它的精度极佳,威力巨大,射程也远远超过日军的同类火炮。75mm博福斯山炮火炮已经很重,需要6匹马拖拽,FH-18榴弹炮则需要十几匹马拖拽,这在江西,湖南这样的山区简直是寸步难行,上海到南京一带的水网地形也是这个火炮的杀手锏。
FH18 150mm榴弹炮曾经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等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每次都给日军造成很大的伤亡。150mm火炮发射发射43.5千克高爆榴弹,威力非常惊人,中国常见的一所坚固的房子,一般一炮就可以打垮。比如1939年底日军入侵广西,6门FH18 150mm榴弹炮火速参加桂南会战,期间共发射炮弹2270余发,造成日军惨重伤亡。
但由于机动性的缺陷,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曾经被迫自毁了一批,也有少量被日军缴获。抗战结束之后,只有2门该型火炮幸存下来。
在长沙保卫战中,FH-18榴弹炮高达射程1万3325米的射程和优秀的实际精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国军炮兵在战前就已经精密测算过射击区域,角度等,所以射击起来炮弹落点极佳,基本每一炮都杀伤一堆日军。其中这两门火炮曾经连射数十发,差点将日军第3师团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击毙,这个师团长靠狼狈逃入一个防炮工事才得以幸免。
由于该火炮射程远,又修筑坚固防炮防空阵地,日军火炮和空军都没有办法。
这也是日军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拼尽一切力量也要先攻取岳麓山,消灭国军炮兵阵地的原因。
中国还向德国还有一批德式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容克、亨克尔式轰炸机,以及梅塞施密特式战斗机。
但这批德国外购的飞机数量很少,远远不能满足于实战的消耗。比如亨克尔He-111轰炸机一共只有6架,其中2架还是试验机,当时是卖给粤系军阀陈济棠的。
抗战开始以后,面对绝对优势的日本空军,这批德式飞机很快消耗殆尽。
这批轰炸机参加了淞沪会战8月25日,由大队长谢莽亲自率领当时全部可用的3架亨克尔He-111轰炸机和马丁轰炸机2架,在波音战斗机护航下,从汉口起飞前往上海轰炸狮子林、蕴藻滨一带江面敌舰及登陆敌军。结果飞到江苏丹阳上空,突遭日机袭击,波音战斗机陷入和日机的缠斗中,无法继续给轰炸机护航,2架马丁轰炸机也失去了联络。
按照当时的一般空军常识,此时剩下的3架He-111轰炸机必须返航。但此时淞沪会战极为激烈,参战国军官兵急需要空军掩护。于是这3架He-111轰炸机决定在没有战斗机的掩护下冒死飞往上海支援国军陆军。
结果这3架飞机刚刚进入上海就遭遇4架日本战斗机拦截,它们一面加速,一面奋力用机载机枪抵抗,终于突破日机封锁,突入20多艘日舰停泊区。
他们冒着日舰防空炮火的阻击,进行了轰炸,炸伤数艘日舰。日舰本来是在从事对国军地面部队炮击的任务,一些军舰都下了锚,根本没有想到国军居然有飞机赶来轰炸。此时一时间陷入混乱中,期间有些军舰从轰炸开始到结束,没有对空射击过一发子弹。
但此战中3架轰炸机,1架被日机击落,另外2架都被击中,1架迫降常州,另一架迫降南京,近10名中国空军英豪以身殉国,但也迫使日舰转移了泊位,减轻了上海国军陆军士兵的压力。
短短几个月内就消耗殆尽,到了1938年就仅剩一架。
随着苏联援助的924架和大批志愿飞行员在1937年9月开始进入中国,仅存的一点德式飞机也被苏式和后来的美式飞机取代。
除了空军陆军以外,国府也有一个海军方面的计划。他们知道依靠目前中国海军几乎为0的实力,绝不足以和号称世界第三的日本联合舰队对抗,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主动防御力量。
国府向德国订购了一批德式海军装备,价值高达9900万马克,包括5艘潜艇、1艘大型潜艇供应舰(类似于运输潜艇)、11艘鱼雷艇和1艘鱼雷艇供应舰,以及大批鱼雷。如果这批海军装备能够全部交付给中国,对虚弱的中国海军会有极大的帮助。
但只有其中3艘鱼雷艇交付给中国海军,其他因为中日战争开始后日方的抗议,而被德国扣留。
相对有637余艘军舰,总吨位达193万吨的日本联合舰队,3艘排水量仅为75吨的鱼雷艇自然起到不到什么大作用,但它们仍然参加了艰苦危险的长江布雷任务。
1938年8月1日其中的一艘“岳22”号在湖北布雷中被日机击沉。
9月剩余的两艘“岳371”号与“岳253”号奉命撤入四川在万县三斗坪等地驻防。
武汉会战中,中国海军为了支援陆军作战,冒着日机的大轰炸,在长江上布置水雷阻挡日舰队逼近武汉,结果几场激战后几乎覆灭。此后中国海军基本没有在发挥作用,抗战胜利后这两艘鱼雷艇驶回南京编入第二炮艇队,也是战后仅存的几艘海军舰只之一。
总之,抗战前的准备有一定成绩,但远远谈不上完备。日军为什么在1937年7月就立即发动全面进攻,主要也是看到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中国内部停战,开始大规模整军备战。日军高层实际对中国的发展潜力是恐怖的,他们认为决不能等中国备战1,2年后再出击,必须乘它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就将它摧毁。
由此,抗战前的备战就这样仓促的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