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制定的“十六字”方针
1939年1月13日,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南方局将统战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由周恩来亲自负责。
1940年5月4日,毛泽东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方针,“是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对急性和暴露。其与顽固派斗争的策略,是在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下,利用国民党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命令和社会习惯所许可的范围,稳扎稳打地进行斗争和积蓄力量”。并且强调,“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用以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该指示可概括为对外做好统战工作,对内做好党建工作,“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在此之前,地下党的工作方法是发展党员,建立广泛的基层党组织。“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方针在党内传达后,地方党组织及时调整策略,停止发展党员,取消党小组,改为单线联系。“十六字”方针使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发生巨大转变。
在皖南事变后的白色恐怖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贯彻“十六字”方针,保障了中共地下组织的安全,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在1941—1945年间,地下党人长期隐蔽在群众中,广交朋友。他们以公开的职业(比如教师、职员)为掩护,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做统战工作。
周恩来制定的“三勤”政策
周恩来于1941年初提出“三勤”政策,即勤学、勤业、勤交友,要求地下党人勤于学习、精通业务、广交朋友。其中,勤学和勤业是勤交友的前提条件,而勤交友既是勤学和勤业的目的,也是隐蔽精干的保障。
首先是勤于学习。以西南联大地下党为例,联大地下党人的学习成绩普遍十分优异。在校园里,地下党人要想赢得师长和同学们的尊重和好感,首先需要学习成绩优异并乐于助人。
其次是勤于业务。联大地下党人的业务能力很强,如组织同学们排演抗日救亡戏剧,还到云南的偏远山区做统战工作,在那里的学校教书,建立地下党的中小学据点,为革命播撒火种。
再次是广交朋友。地下党人积极为同学们办实事。例如:当时物价飞涨,联大学生的伙食很差。于是,联大地下党人齐亮主动挑起办好膳团的责任,“到外县去买物美价廉的米和菜,让同学们吃饱,深受群众的赞扬”。
毛泽东明确指示,“应该广泛地展开统一战线的工作,即交朋友的工作”。联大地下党人在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和尊重后,“广交朋友”自然水到渠成。
联大地下党人“勤交友”取得成效,其个人魅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1942年考入联大的学生胡邦定忆述:联大地下党人马识途、李晓和张彦,功课好又乐于助人,因此得到同学们的拥护。他们搞社团和进步活动很忙,于是有些同学“出于对好人的同情,就说我帮你做点事,这样子就跟着走向革命了”。
周恩来指出:由南方局各组和云南党的实践可见,该政策“在推动和领导抗战后期民主高潮上起了很大作用”。
这主要是指,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民主运动高潮到来时,南方局和云南省工委领导下的联大地下党,邀请教授演讲,策划组织学生集会,向国民党要民主。中间派师生踊跃参加,“由几十上百人,数百人以至数千人,最后席卷全市中等以上学校师生几万人都卷入民主运动的洪流”。“三勤”政策经过革命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
“十六字”方针和“三勤”政策的成效
自20世纪40年代初起,中共地下党的方针政策主要聚焦于两点:一是将统战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同时孤立和打击国民党中反共的顽固派。二是巩固党组织,加强党性教育,做好党建工作和秘密工作。
以联大地下党为例,在“十六字”方针传达后,联大地下党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党组织。一方面,疏散已暴露和有可能暴露的地下党人及其外围组织成员,停止发展党员,暂停党组织活动。另一方面,南方局派全新面孔的地下党骨干到联大做统战工作,做到“党内小党外大”“党员人数少而精,党外群众基础大”。
作为“十六字”方针的具体化形式,“三勤”政策使中共地下党在巩固党组织的前提下,做到积极隐蔽。
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在白区进行斗争,一没有政权,二没有武装,经费也很少,我们依靠什么?就是依靠正确的路线、坚定的信仰、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秘密工作纪律、灵活机智的战略战术和群众的拥护,以及朋友的帮助才取得胜利的”。
皖南事变后,联大地下党负责人马识途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深有感触。他强调,“地下党因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工作,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尽力扩大同盟军,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更要抓统一战线工作”。
在“十六字”方针和“三勤”政策指引下,中共地下党人点点滴滴的统战工作终见成效。例如,1946年3月17日,昆明学联为“一二·一”运动四烈士举行出殡时,包括中间派师生在内的送葬队伍达20000多人。这个数字显示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方针政策,在中共地下党的统战实践中行之有效,使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文化战线上的胜利。
(本文原载于2020年04月24日《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