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以史为鉴,可以知荣辱,明得失!
四川盆地地形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
四川盆地周围由青藏高原、大巴山、秦岭、巫山、大娄山、云贵高原环绕,周围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中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250米~750米,面积约为16万平方公里。因此四川盆地地形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四川盆地底部自西向东分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
四川盆地地形图
四川盆地地形条件是影响四川抗战的重要因素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成为四川抗战的有力屏障!
四川盆地西邻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属高寒地区。由东向西进攻中国的日军显然无法到达该地区。四川盆地东邻巫山和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石牌保卫战中,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死守石牌要塞,日军未能突破中国军队巫山防线,溯长江而上进入四川盆地的通道被切断。
四川盆地底部地形图
四川盆地北依秦岭、大巴山地。秦岭、大巴山地自古以来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称。日军机械化部队受困于秦岭、大巴山地而无法向四川盆地推进。四川盆地南靠云贵高原。滇缅路战役中,由于中国远征军及时炸毁惠通桥,尾随追击中国远征军的日军止步于怒江西岸。两国军队沿怒江对峙。日军在云南省基本上没有军事存在。而且日军在常德会战、湘西会战中战败,未能突破中国军队雪峰山防线。再加上在桂柳会战中,沿黔桂铁路进攻的日军追至贵州独山,遭黔桂湘边区部队的反击,退回广西河池。日军在贵州省未能站稳脚根。至此,日军企图通过云贵高原进入四川盆地的战略彻底失败。
四川盆地底部地形条件为四川抗战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四川盆地底部地形自西向东可分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其中,成都平原为中国西南最大的平原。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地域辽阔,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之称。川中丘陵,地势低矮,海拔大多在300米~5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大。土壤肥力较高,适宜种植,是四川盆地粮食、经济作物主产区。川东平行岭谷山岭间的谷地宽而缓,海拔300米~500米,其间丘陵、平坝交错分布,是该地区工农业生产主要地区。
石牌要塞
由此可见,四川盆地底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工农业生产活动,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能够坚持长期抗战!在维护该地区社会长期稳定的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多的优质兵源。同时,还能够有力地支援全国其他地区军民的抗战。
编者按:四川盆地这种内有底部地形,外有边缘山地的自然条件,与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军民不但能够抵御日寇入侵,而且能够坚持长期抗战的政治、军事时局,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抗日战争纪念网立场。
长江三峡
中国沦陷区分布图(蓝色部分为沦陷区)
附:陕西特殊的地形条件是日军未能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
潼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长沙城区地形条件对第四次长沙保卫战的影响
中国地形条件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