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难当头,热情似火的多情湘女,奋勇投身于抗日烽火之中,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敌御侮的壮丽篇章。
建立妇女抗日救亡团体
抗日救亡,人人有责。广大湘女纷纷组织起来,建立自己的抗日救亡团体,反对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支援抗战。
1937年8月7日, 湖南省妇女抗敌后援会在长沙成立。8月27日,改称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湖南分会(简称妇慰会湘分会),由当时的省政府主席何键之女何枚任主任,刘尚民任副主任,曹国智、李颖生等为理事。
妇慰会湘分会成立后,积极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奔赴前线工作。消息在报纸上披露后,各界妇女纷纷前来报名。短短4天,第一个战地服务团便告成立。
每天晚上,收音机放送着战事报告和雄壮的进行曲,许多团体为妇战团献旗,长途电话局的女职员为妇战团募捐。
妇战团出发时,一共17人,团长谢冰莹是国民革命军北伐时的女兵,也是知名的作家。团员多为医生、教师和学生,都是20岁左右的女青年。她们脱下旗袍,剪短头发,一律穿着灰色的军装,打绑腿,戴军帽,背着被包雨伞。谢冰莹高举着团旗,走到队伍的最前面,大家高声唱着抗战歌曲,朝着长沙火车站出发。路上的每一个行人,都把视线集中在她们的身上。孩子们和许多散学归来的男女学生,也跟着她们一同唱一同叫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等口号。
在火车站,妇战团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雄壮的北上抗敌宣誓典礼。火车将要开行的前几分钟,突然有一位白发老人找到谢冰莹,对她说:“我是傅恩萍的父亲,因为年纪老了,不能到战地去服务,所以特地把小女交给先生带到前方去。你要时时刻刻督促她努力工作,万一她受了伤或是死了,我不但不悲痛,而且会感到光荣。”末了,他又把脸转向站在他左边的女儿:“恩萍,记着我的话,我是不挂念你的,你也用不着挂念我。关于前方的消息,我天天可以从报纸上看到,你也不必给我写信,只要能多救护几名伤兵,就能使我得到无上的安慰。”听到这里,周围的群众都鼓起掌来。
有4名周南女中和自治女校的女生,提着包袱和书本赶来,要求参加妇战团.她们都流着泪,要求去前方,火车开了,她们还想跳上来。这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1937年11月下旬,妇慰会湘分会更名为湖南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简称湘妇女工作委员会),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夫人洪希厚为主任(由其女张素我代理),陈洁任副主任,曹国智、李颖生、李菡威、黄时雨、罗琼、罗叔章、梁淑德、任振威、王汝琪等10余人分别任委员和组长,该会的主要活动是宣传抗战、慰劳伤兵、救济难民。
上海、南京失守以后,从前线下来的伤兵和从安徽、江苏逃来的难民,三五成群地在长沙街头流动。湘妇女工作委员会在市内各个伤兵收容所建立20个伤兵俱乐部,组织联系各个方面的妇女参加伤兵服务工作。特别是自治女校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义务为伤兵缝制衣服,一次几百套,通宵达旦地劳动。湘妇女工作委员会每周定期到伤兵收容所和伤兵医院去看望伤兵,宣传抗日形势和持久抗战的道理,代伤兵书写家信,缝补衣服,赠送画报书刊,教唱救亡歌曲等。湘妇女工作委员会还经常组织妇女去难民收容所为难民服务,难民服务工作也开展得很好。
与此同时,湖南各地抗日组织纷纷成立,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工作。醴陵抗敌后援会妇女工作部在全县组织捐献一物运动,共募集近万元光洋、万件衣物、鞋袜。攸县网岭、新市等地组织了人人救国团,为抗战筹集物资。攸县抗敌工作团在县城湘东剧院举行游艺募捐大会,香港沦陷后回攸县老家居住的著名女歌唱家徐柳仙女士,在游艺大会上演唱了抗日歌曲。汉寿县抗日宣传站组织女青年宣传队和歌咏队,深入到驻西竺山的93军后方医院,为伤兵进行宣传和慰问演出,并举办抗日书报义卖献金活动,为抗日将士募捐。中共临澧县党组织召集50多名妇女,开展募捐活动,并在对她们进行短期的救护训练之后,安排她们到驻临澧的第十师伤兵收容所为伤兵服务。祁阳女学生寒假服务团在祁阳大同医院举行义演,号召为抗战做贡献,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筹集经费,购买寒衣,转送伤兵。蓝山县组织9个妇女救护伤兵捐款劝募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募捐活动。
宣传抗日救亡主张
为了唤起千百万民众,湖南各界妇女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抗日主张。
出版抗日刊物。湘妇女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出版了《湖南妇女》半月刊,由王汝琪、廖申之、李颖生等负责编辑。这一刊物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主张,介绍前方将士英勇杀敌的感人事迹,发表社会名流,政府官员,各抗日政党的谈话宣言,成为省内有影响的进步刊物;出版《现实》半月刊,1937年6月20日创刊,由现实社编辑发行。现实社是由长沙市第二中学附小进步女青年教师唐荣前、廖申之等组织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妇女,也面向一般知识青年。刊物登载的一些论述抗日救亡的文章,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湘流》三日刊也在抗日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刊物由湘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曹国智和陈德明等人创办。
开展抗战文艺宣传。由女教师贺琬江等人组织的湘乡抗敌后援会战时工作团,于1938年11月23日在湘乡简易师范成立。战时工作团成立后,足迹踏遍三湘四水,演出了多个宣传抗日救亡的文艺节目,如《我们的国旗》、《放下你的鞭子》、《好男要当兵》、《保卫大湖南》、《最后胜利是我们的》、《香姐》、《一二八之夜》、《在太行山上》、《黄水谣》、《游击队之歌》、《救国军歌》、《大刀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等。在常德,抗日文艺宣传呈现出另一派动人情景。中共常德特别支部派地下党员周文雄、向光源以及做民间工作的进步女青年陈振翟等,以基督教青年会伤兵服务队的名义,经常深入到驻有2000多名抗日伤兵的常德炮坪第七十六后方医院,为伤兵举行文艺晚会,教伤兵学唱“枪口对外,齐步向前,不打老百姓,不打自己人”等一类抗日歌曲;给伤兵讲解时事,分析形势,批驳“亡国论”,帮助他们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他们和伤兵们交朋友,讲知心话,鼓励伤兵安心养伤,早日重返前线。数月之后,这些伤兵不仅身体恢复了健康,而且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重上战场杀敌。
在湘西南,至今还流传着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贺琼为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而英勇献身的事迹。
1914年,出生在会同县王家坪乡一个富裕家庭的贺琼,自幼熟读经书。1933年从会同县国立第二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沙明宪女子中学,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思想日趋进步。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贺琼决然投身抗日救亡的行列,参加了湖南学生抗日救国会。1938年初,长沙等地高中学生和教师组织民训队到全省各地发动救亡工作,贺琼与陈兴(民训队指导员)等人来到洪江,在雄溪女子中学成立了有300多名妇女参加的洪江女子工读团。工读团在贺琼的领导下,为前方抗日军人和后方流亡难民募集军鞋、寒衣、医药等。土桥坑一带的妇女,一次就捐献了1000多双军鞋。在民训中,她找到了中共洪江党组织。中共洪江党组织接办《洪江晚报》后,贺琼任该报拟稿员(记者),她以曼石、卞石、金缨、京林等笔名,为报纸撰写了不少言简意赅、短小精悍的散文、诗歌、短评、杂文。她的文章笔力矫健,切中时弊,深受爱国民主人士的赞许。为了办好晚报,她经常勤奋学习《新民日报》、《救亡日报》、《新观察》、《政治经济学》等进步书刊。当时办报的经费很困难,贺琼曾多次慷慨解囊,积极筹资,表示要用她的家产支援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5月,她卖掉了一只金镯子,将所得的钱分文不留地交给了报社。又一次,她卖掉了价值300块银元的赤金项链,付了印刷费,使报纸得以按时出版。
1938年7月,以江仁杰、贺琼为核心成立了有进步青年参加的吼声歌咏队,在群众中教唱《救亡三部曲》、《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并利用早、晚和节假日上街演唱。
1938年11月,贺琼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贺琼再次奔赴长沙,参加了湖南战地妇女服务团,到江西的上饶、吉安、浙江的金华一带抗日前线从事宣传和救护工作。直到是年终,才从前线回到洪江,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12月的一个夜晚,年仅26岁的贺琼被国民党顽固派活埋在会同县城外的一个深坑里。
上抗日前线杀敌
说到湘女上抗日前线杀敌,有一个人不能不说,她就是祁东县白地市中心小学女教师周咏南。其率子从军抗日的事迹感人至深。
1938年冬,“长沙大火”以后,大批难民来到祁东境内。周咏南目睹众多孤儿寡母背井离乡,深感“日寇不灭,难以为家”。她不但号召学生共赴国难,而且决心以身作则,率先躬行,投笔从戎。此时,她唯一的儿子黄天高中毕业,周咏南动员儿子先去报名参军,为抗击日寇出力。黄天开始很惊愕,对母亲说:“妈妈,国家有规定,独子不从军。”周咏南听了,以严肃的目光逼视儿子:“日寇并没有规定,不准屠杀孤儿寡妇。”黄天被母亲的殷殷救国之情震撼了,决定与她一同报考中央军校。
周咏南母子来到中央军校在衡阳设立的招生处报考。负责招生的指导员仔细询问情况之后对周咏南说:“你已经39岁了,超过了参军年龄近20岁,按规定是不能报考的。”周咏南含着眼泪指着儿子激动地说:“他是我的独生子,9个月前失去了父亲,我历尽千辛万苦把他带大,难道我舍得让他一个人到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去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是一名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今日我们母子一起从军,同时报考,共赴国难,你难道忍心拒绝我的报国之志吗?”那位指导员被周咏南的一席话感动了,于是破例让她报了名。
母子最后都被录取了,母亲分在第十六期女生总队,学习战场救护,儿子分在第十六期二总队,学习步兵。经过一年的学习,母子一同奔赴抗日前线。在军校毕业典礼上,校长给他们颁发了嘉奖令,赞扬“母子从军抗日,共赴国难,夙世楷模”。《救国日报》也以《母子从军抗日》为题作了报道,号召全国人民都来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周咏南后来升任第九战区第五十三军女兵连上尉连长,率部参加常德会战,英勇抗击来犯之敌。她在战斗之前给正在湖北前线作战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勉励儿子说:“你我母子,既以身许国,勿以安危系念,母如马革裹尸,志所愿也,希继承吾报国之志,激励士卒,奋勇杀敌。”字里行间充溢着视死如归的气概。
像周咏南这样深明大义、舍家为国的湘女又何止成百上千!
精心救护抗日伤兵
1938年夏天,从湖北和其他各个战场转来湖南的抗日伤兵有10余万人。他们分别被送到设在各大、中、小城市的后方医院进行治疗。当时,各地中共党组织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开展服务军人同胞活动的指示,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做好伤兵的服务工作。一时间,在湖南这片热土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民众救护伤兵的感人场面!
8月,古城长沙骄阳似火。设在北门外天主堂的伤兵医院,由于人多拥挤,许多轻伤兵挤在病房门口,一边漫无边际地交谈,一边感受着凉风的吹拂。一位年轻姑娘出现在伤兵面前。她乌黑的短发、修长的眉毛、水灵灵的眼睛,秀发下面那对嵌有小玉石的耳坠,忽前忽后摇摆着,更加显出她的天真可爱。
“我是来工作的。”姑娘一边说,一边掏出介绍信。
管理处老张打量着姑娘,带着疑惑地说:“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薪水不高,你是不是……”
“不。”姑娘打断老张的话,“我是义务的,不要报酬。”
原来,这姑娘是周南女中的学生,姓梅,18岁,她征得父母的同意,前来为伤兵进行假期服务。介绍信是学校给她开的。
老张弄明白后,将她分配到俱乐部。
“不,我要当护士。”
“护士的工作又脏又累,你就别干这个吧。”
“我就是要干又脏又累的活。”姑娘抿着嘴,扬起头,显出固执而自信的神态。
老张没法,只好依了她。对于这位年轻活泼姑娘的到来,伤兵们打心眼里高兴,都亲切地称她“小妹”。小妹每天天一亮就走路来到医院。当时,医院里有100多伤兵,分住在两间病室。小妹除了给伤兵换洗、送药、打扫卫生外,还帮伤兵炒菜。伤兵中有老兵,有新兵,有北方兵,有南方兵,饮食爱好不一样。小妹便逐一进行调查,记在本子上,然后按照各个伤兵的不同要求把饭菜做好,送到他们手上。伤兵们个个夸赞道:“小妹做的菜,味道就是好。”
有一天,一位身中数弹的战士几天没有吃饭。小妹着急地问他想吃什么,战士摇摇头,不说话。小妹好生纳闷。后来,这位战士的同伴悄悄告诉小妹:“他想吃街上的藕粉,可身上没有钱。”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小妹马上到大街上去了,过一会儿,手上提着一大袋藕粉和一包红糖回来了。进屋后,她又将藕粉拌好糖,掺好开水调好,端到那位战士床前,一勺一勺地喂给他吃。
战士一边吃,一边吃惊地问小妹:“你哪里来那么多钱买藕粉和糖?”
“好吃,就多吃些,别问三问四的。”小妹嗔了战士一眼。
战士吃得正香,突然瞪大眼睛愣住了。他猛然发现小妹耳下那对漂亮的耳坠子不见了:“小妹,你把耳坠当了?”
小妹回答:“为了抗日,你们的鲜血都可以流,难道我的耳坠就不能当?”说罢,抿着小嘴儿直笑。
战士再也咽不下藕粉,热泪直流。
就这样,小妹尽心尽力地护理伤兵,直到开学的时候。
在湘潭一0三后方医院文庙战地服务团医疗队,也有这样一位姑娘,她就是22岁的杨双梅,大伙叫她“杨小姐”。
有一天,医务人员为伤兵李勋做手术,从左下腿取出一块弹片。在杨小姐的精心护理下,伤口很快地愈合了。但过了一天,伤口又钻心似地疼痛起来,左下腿渐渐红肿得发亮。
“杨小姐,我的脚痛得厉害。”李勋忍不住了,大声叫道。
杨小姐匆匆跑来,小心翼翼地把伤口内的药棉纱布,一片一片地取出来,最后几片和伤口粘在一起。
“忍住痛!”杨小姐招呼道,然后用钳子夹紧纱布用力一扯,一股黑色脓水立即从伤口射出,喷到她脸上。李勋自己都闻到了一股奇臭,可杨小姐一点也不在乎。她慢慢地用药棉擦了擦脸,继续为李勋清理伤口。
“痛!”李勋又忍不住了。
杨小姐看李勋那痛苦的表情,立即停止了按压。但大量的黑色脓血依然留在伤口内,没法排出来。怎么办?杨小姐定了定神,冲口说出:“我用口吸。”
“你说什么?”李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声问道。
“我用口把脓血吸出来。”杨小姐重复说了一遍。
李勋想:她这样一位高贵的小姐,怎能干这种脏事?莫非她是在开玩笑安慰我?于是说:“又脏又臭的伤口怎能用口吸?我痛得这样凶,你还开玩笑!”话音刚落,杨小姐便用严肃的目光望着李勋,然后低下头看了看自己胸前的一排红字,上面写道:“把你的痛苦分给我”。顿时,李勋觉得有一股温泉涌进了心窝。但他坚持说:“杨小姐,这太脏了,不能吸!”
“我不是小姐,是护士,怕脏,就不会干这行。你们抗日连性命都不顾,我还怕什么脏?你真像个孩子。”杨小姐平静地说。接着,杨小姐取来一个洁净的便盆和一个盛满凉开水的杯子,将便盆移到膝前,左腿弯曲,紧靠床脚,右手端着杯子,用双唇紧贴着伤口边沿,重重地吮吸着。吸一次,漱一回口,反复10余遍。
起初,李勋觉得很痛,然后慢慢地不痛了。他抬起头来看杨小姐,只见她衣服都湿透了,头上汗珠直冒,脸色苍白。
“哇――”杨小姐忽然一阵恶心,呕吐起来,身子支撑不住,倒在地上。
这一下,惊动了许多伤兵。大家喊着“杨小姐!杨小姐!”李勋感动得直落泪。杨小姐被轻伤兵扶起后,脸上掠过一丝笑意,说:“只要你们痛苦减轻了,我什么也不要紧。”
后来,大家问起杨小姐的身世,才知道她的父母都是医生,都在第103后方医院救死扶伤。她有个弟弟叫杨继开,卢沟桥事变不久,从学校参军,在宋哲元部抗日阵亡。她还有个18岁的妹妹叫杨重芬,随她一起参加了医疗队,最近,她俩才由野战医院调来。
在抗日的烽火岁月中,像小妹像杨双梅这样的湘女,从事救死扶伤工作的又何止万千!
奋起反抗的潇湘女
日寇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中,受害最深重的还是妇女。她们除了和男子一样地被屠杀,被洗劫,还要遭到野兽们的奸污、蹂躏、凌辱。日本鬼子欺凌中国妇女,其状惨不忍睹,其罪罄竹难书。面对疯狂的禽兽,秉性刚烈的潇湘女不甘屈辱,奋起反抗,英勇杀敌。
岳阳有一位在洞庭湖上以打鱼为生的妇女。有一天,为了躲避正在搜巡湖面的日本鬼子,驾船隐蔽在湖汊的芦苇丛中,不料仍被发现了。一个鬼子叽哩呱啦乱吼一通,欲扑上船来强奸她。这位妇女急中生智,佯装同意,将船划到岸边让鬼子上船,并示意鬼子等把船开到湖泊的中心再行奸。鬼子信以为真,兴高采烈地听从她的安排。她又叫鬼子把枪放在船舱里,脱下衣裤,坐在船头。欲火中烧的日兵,乖乖地照办。当船到湖的中心时,她故意将船左右摇晃,鬼子坐立不稳,她趁机抡起撑篙,冷不防将鬼子捅下水去,接着举篙猛击落水鬼子的头部,将其打昏淹死,然后,从容地划着小船离去。
在邵阳县东乡的小山冲里有一名妇女。有一天,两名日本鬼子突然闯进她家,抓住她要强奸。她镇静下来思索着自己的处境,深知与鬼子硬拼是不可能避免遭受屈辱的,只能用计谋来对付。于是,她没有当场反抗,而是虚与周旋,表示要到里屋去才能顺从他们的意愿,而且只能先进去一个鬼子。两名日本鬼子信以为真,商量好,一个先在外面看守,一人进了里屋。进屋以后,这名妇女闩上门,躺倒在床上,用手摸到藏在床头的一把锋利的剪刀。当鬼子脱光衣服,张牙舞爪扑在她身上大逞兽欲的时候,她乘机紧紧箍住鬼子的腰,用剪刀猛戳鬼子的背。鬼子疼痛难忍,翻下身来,她又就势朝着鬼子的胸部猛刺一刀,鬼子当即血流如注,无力挣扎趴在地上。她赶紧从后窗跳出去,往屋后的深山沟猛跑,迅速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外屋焦急等候的鬼子,见里屋久久没有动静,感觉情况不妙,便破门而入,见同伙倒在血泊之中,已经一命呜呼。他气急败坏立即出门去追杀那名妇女,但早已不见踪影了。这位邵东妇女依靠自己的胆量、机智和勇敢,不仅使凶残的禽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免受蹂躏。
长沙金井乡一户人家,妇女正在家中哺育着婴儿。突然,一个面目狰狞的鬼子破门而入,鬼子发现这位妇女后,操着生硬的中国话哇哇乱叫:“花姑娘,大大的好!”满脸淫笑,残忍地将仅3个月大的婴儿一把夺过,像扔石头一样抛入屋外的池塘中,妇女急忙伸手去争夺,已经来不及了。兽性大发的鬼子强行拖拉着妇女进屋企图奸淫。这时,恐惧心慌的妇女镇静了下来,她想:孩子已经死了,遇到禽兽不如的日本鬼子,自己也难逃被凌辱的命运,反正也不想活了。于是,她心一横,死死抱住鬼子,奋力扑进屋外的池塘,两人同归于尽。日寇被击退后,逃难的乡亲返回家园,发现塘面上漂浮着一具妇女尸体,一具小孩尸体和一具日本鬼子的尸体。一幅令人惨不忍睹的画面,默默地泣诉着日本帝国主义那天人共愤的野蛮暴行,也默默地倾诉着湘女那不畏强暴,不甘屈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性格。
抗战中,千千万万的湘女为了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业绩。它将永载中华民族的史册,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