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抗战研究 > 五月之献:近代母亲节的传入与发展

五月之献:近代母亲节的传入与发展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母亲节”作为西方节日,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最早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1926年,浙江的一个基督教堂举行了第一次纪念母亲节的活动:“鉴于教外人士每届清明节都会举行祭祖上坟,焚烧箔纸,徒耗无益,遂于四月四号基督复活节举行信徒追念母亲节。”

《上海之母亲节》,《东方杂志》1933年

  1930年代,上海举行的母亲节纪念活动开始不仅仅局限于基督教堂。1932年5月8日,上海各教会礼拜堂和上海青年会等均举办了庆祝活动,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1935年,《妇女共鸣》杂志介绍了上海纪念母亲节的概况:“上海中外妇女均集会举行纪念,中华团体计有中华妇女节节制会、中华妇女同盟会、上海节育指导所、上海救丐协会及上海女子公寓五妇女团体联合于下午三时,在圆明园路所举行纪念礼,来宾百余人,吴醒亚等演讲。国际妇女会则在静安寺路美国妇女协会开会。”

  此后,广东、江苏等地也相继开始庆祝母亲节。1936年,江苏省妇女会以“母亲对国家民族责任重大,特呈请苏省党部转呈中央,明定五月五日为母亲节,藉唤起全国人民对母性之重视,及为母亲者自身之觉悟,并通电各省市妇女团体,一致主张,以期实现。”母亲节自传入中国后,相继被教会、妇女组织、学校等团体和民众接受,并欲借此节日唤起国人对母性的重视和为母者自身的觉悟。

  随着母亲节传入中国日久,时人讨论和关注的内容已不仅仅停留在节日的表象层面,而是更进一步地挖掘其内含。尤其在抗战爆发后,万千中国母亲忍痛将自己的丈夫和子女送往前线,母亲节的娱乐性开始逐渐减少,教育意义被时人充分发挥与利用。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无数母亲痛失爱子,国民政府为安抚抗战将士母亲,亦有意推动母亲节的庆祝活动。

  1938年,武汉天主教堂举行特别礼拜,宋美龄前往发表“母亲节献辞”,由此显示了官方对这一节日的认可。宋美龄先给予“健儿之慈母”亲切的慰问,随后推及孟母、岳母等古代模范母亲,希望就此激发亿万女性同胞的爱国热情,为国家和民族尽一份心力。

宋美龄发表的《母亲节献辞》(1938年)

  1939年,《申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为母亲们发声,文中写道:“今日中国人的母亲,为了中国的独立自由幸福,她们献出了丈夫,儿子,甚至忍受别人和汉奸之不忍想象的凌辱与屠杀!”文章在呼吁社会各方关心母亲的同时,也强调母亲们须尽心尽力为抗战服务,积极响应国民精神总动员,履行好自己的母责。在国难当头的特殊时期,养儿防老的中国传统观念在民族危亡关头让位于献身国家的民族大义,母亲节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政治因素影响。

《五月之献:从纪念“母亲节”说到“母性保护”》,《妇女》1946年第4期

  自母亲节传入中国后,随着接受群体的不断扩大,引起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对母性的关注。对母亲节的纪念也不仅局限于形式上的庆祝或停留在对母亲养育之恩的狭隘追思和怀想,而是开启了一场对妇女在家庭、社会中地位与政治、经济权益的思考和革命,以及对妇女解放和女权的重视。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参考文献:

  苏全有、顾伟娜:《论民国时期西方母亲节习俗的传入》,《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游志恒:《民国时期母亲节的纪念活动及其社会反应》,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五月之献:近代母亲节的传入与发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