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总结说关键是咱们的武器不如日本人,其实这是很幼稚的说法。长期以来,在国人心中,似乎当年日本仅仅是在武器上比中国有优势,而中国假如也有好的武器装备,单凭借咱们有人口优势就能轻松地战胜日本。而实际上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武器只是其中之一。当然,这并不是讲武器不重要,而是单凭武器是无法战胜强敌的。
中日甲午战争时,当时双方的军事实力,武器上并没有明显的差距,腐朽与懦弱的大清最终在战争中失败。可是,中国已经开展二十几年的洋务运动,不是说中华与西方列强所差的只是武器吗?当时,就连积极推行洋务的李鸿章都认为,只要大清掌握了洋人先进的火器及其它机械,就能维持传统中国社会的形态,大清可以持续万万年。
淮军及北洋水师却都在甲午战争中均遭致惨败,可李鸿章居然厚着脸皮去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我们起码能总结出当时的清军,几乎丧失军人的血性之勇。丁汝昌虽说不中用,可再不济,他宁可服毒自尽,也绝不向日本人投降,然而,他的直接上司,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却能活的好好的。甲午之败并非是器不行,关键是人不行。
满清逊位之后,民国开始建立,袁世凯称帝后遭致全国反对。在袁去世之后,留下一个烂摊子,以致北洋系统内群龙无首。之后是连年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并一直延续到抗战爆发。中国面积虽然很大,可仍只是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而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后,强逼满清签订马关条约,从而得到巨额赔款,帮助日本国势增强。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丰富的资源和矿藏帮助日本成功渡过了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已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工业强国,而中国仍然是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1937年日本的钢铁年产量达到580万吨,中国的年产钢铁不足5万吨,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在二战时期,日本已经能制造航空母舰、大型战列舰、巡洋舰、各种飞机、潜艇、以及各种口径的火炮、坦克等。而中国只能生产一点步兵轻武器、迫击炮,像飞机、大炮、坦克、汽车、舰艇等重型装备都不能制造,只得向外国购买,可中国有限的财政经费都在打内战中所消耗,而日本却能通过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迅速补充所消耗的军火。
在战斗意志和官兵军事素养方面,日军超过中国军队,国军最精锐的部队,如果战场上伤亡达到三分之一时,就基本上会失去战斗力,如果军官再伤亡过半,部队就会崩溃,士兵四下逃散。而日军伤亡达百分之八十的情况下,仍会顽抗到底,日军可以在没有军官指挥的情况下,士兵们自发的组织起来继续作战。
中国有约200万军队,人数比日军明显高几倍,然而虽然人数不少,却分为多个派系且内部矛盾丛生,之所以日本敢对中国发动战争,正是看到中国已经是一盘散沙,四分五裂难以形成凝聚力。日本有较为完善的军事动员机制,在战时迅速动员的后备军力四百五十万人。而中国在战时招募一批送前线,打光之后,又再招募一批,周而复始的添油战术极大地消耗了中国的人力资源。
日本陆军当年就其装备水平,在世界上只居于二流,和强悍的德军相比差距很大。但日军训练有素,兵役制度完善,战斗力很强。中国军队士兵则大多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在后勤补给和医疗救护方面也是混乱不堪。武器及弹药来自多个国家,型号众多的武器与弹药无法通用,造成补给上的困扰和麻烦。
尽管有诸多的条件限制,与日军相比差距明显。可是至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虽然国际援助极其有限,中国独立坚持了4年多的抗战。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奇迹,其中包括有无数的中国人宁死不屈,这是他们用与敌寇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创造的。相比这下,当日本攻打东南亚时,在马来战役中,新加坡十几万英军没坚持多久就投降。麦克阿瑟将军在菲律宾丢下几万美军部队逃跑。
抗日战争是一场反抗日寇侵略的正义之战,它也是一场民族觉醒、民族解放之战,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中国人,开始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尽管条件异常艰苦,尽管手上只有低劣的武器装备,当年仅仅从四川就有350万军人出川参加抗战。他们没有被装备精良的日寇所吓倒,尽管整个师的部队投入战场几天就拼光了,尽管日寇在南京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尽管日寇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中国人民有着绝不向倭寇屈服的坚强意志,不仅过去不会屈服!现在更不会!以后永远也不会!
本文转载自今日头条号“上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