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重温三段穿透历史指向未来的青年观

重温三段穿透历史指向未来的青年观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编者按: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无数次地寄语青年、鼓舞青年、引导青年,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至理名言,至今读起来仍能够让人热血沸腾。今天,我们重温这些穿透历史指向未来的青年观,可以唤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队伍中的青年这支磅礴力量。

△1916年8月15日,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发表的《“晨钟”之使命》

  李大钊撰文:“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革命先驱李大钊阐述的“青年观”,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青年不仅要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要有新的生活追求,有调和意识。1916年8月15日,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发表了《“晨钟”之使命》,以慷慨激昂的文字抒写道:“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在这篇文章里,他极力倡导了奋斗、创造的青年“精神文明”,提出了积极进取的青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李大钊还呼吁:“为世界讲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深刻阐述了青年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应当具备的世界观。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对留苏学生演讲

  毛泽东寄语:“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伟大领袖毛泽东提倡的“青年观”,特别推崇志气、热气、生气、豪气、朝气之类的“青年之气”,充满着豪情壮志,蕴含着深刻哲理。毛泽东的“青年观”,是在他青年时期就逐渐形成并且付诸实践的。1918年,毛泽东在一首诗中抒发了“修身修心、常新常美”的青年志向,他写道:“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后来,经过漫长的革命和战争岁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毛泽东在为一篇文章所作的按语中,提出热情褒扬:“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苏联莫斯科大学的讲话中提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在现场3000多名中国留学生和亿万国内青年心间,激起深深的回响,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1983年5月4日,邓小平题词

  邓小平题词:争做“四有”新人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青年成长与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紧紧联系了起来,提出了争做“四有”新人的“青年观”。1978年3月18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办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面对当时科技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邓小平疾呼加速培养年轻一代科技人才。“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短短数语,成为鼓舞一代中国青年争分夺秒、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动力。1983年5月4日,邓小平为时代青年的楷模张海迪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争做“四有”新人,成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青年的响亮口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重温三段穿透历史指向未来的青年观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