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抗战研究 > “心如铁石要长久,气吞云梦略从容”

“心如铁石要长久,气吞云梦略从容”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1899年考入求是学院(浙江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学习军事,1906年赴德国研习军事。1903年在东京主编《浙江潮》。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少将校长。1938年8月起任国民党陆军大学中将代理校长。他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国民党高级军事顾问。蒋百里是把近代西方先进军事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代表作《国防论》凝聚着他一生军事著作的精华。1938年11月在广西宜山病逝,享年57岁。次年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蒋百里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蒋百里是一个忽隐忽现的名字。这位陆军上将同时还是徐志摩的密友,西方美术史专家,他曾为德国军事家兴登堡器重,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老丈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任校长。

  蒋百里,这个孤独的将军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资格比蒋介石老,才华横溢又坚毅不挠。他的《浙江潮》刊物,他的智斗墨索里尼,他的在保定军校任校长时“求治不得,以求己死”的义举,他的日本太太左梅女士,他与女婿钱学森,他所著的《西方文艺复兴史》、《国防论》,他与梁启超的师生情义等无一不带有传奇色彩。

  老一辈的日本人,当提起蒋方震将军时,他们都记得他的《国防论》,他的抗日战略理论,他的名气在日本之大,日本人曾称赞说:“这位只讲武不动武的陆军上将,一个人就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第一次,蒋百里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时候,轻松夺魁,在所有日本毕业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了,而他的这些同学如荒木贞夫恰好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陆军的主要将领。第二次,八年全面抗战之后,看百里将军的抗战理论,日本军队恰似按将军的指挥,老老实实的自东向西前进到湖南,而后陷入中国泥沼式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直到战败。战役上,中国失利的例子虽多;战略上,日军的失败早已注定。

  他的《国防论》和其他著作中阐述的对日战略,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从而使日本无法利用占领区提高战力;第二,主动出击上海日军,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削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第三,以空间换时间,行持久战,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军,具体做法为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防线,即湖南、四川交界处,和日军进行持久战,此点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不谋而合,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事实上,蒋百里将军虽然在1938年早逝,但中日战争的发展恰恰按照他的预料进行,反映了他对两国实力与战略态势的准确把握,在他逝世前不久发表的文章中,更掷地有声地摆出了今后中国对日本战略的指导方计——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它讲和!

  英雄是如此的一致,就在他去世的同一年,毛泽东写下了光辉著作《论持久战》。

  这样的一位传奇将军,其生平实值得一写、一观,然仔细思来,又何止“一”字了得!

  蒋百里一生是职业军人,他致力于国防军的建设,并且为此投入了毕生的精力,以他的军事才华,如果在内战中施展,飞黄腾达,升官发财,一将功成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然而,他没有去做,他的军事建设是为国家的,而不是为某个人某个主义服务的。他做的军事教育给中国留下了一个有一定素养的高级军官团,这些人大多没有蒋百里先生高尚的信仰,却毕竟学到了专业的知识,在中国抵抗外侮的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凤遨游于千纫中,非梧不栖。一片名利场中,孤独的蒋百里是寂寞的,却是高洁的。

  蒋百里将军又是一员儒将,他代表了中国最后一代“士”的风骨。物以类聚,蒋先生的朋友列出来就够人一惊:萧伯纳、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罗素、杜威……另有恩师陈忠恕、梁启超,同窗蔡锷及诗人柳亚子、郭沫若,画家张大千,学者梁漱溟、竺可桢等名流都与蒋百里有过甚密的交往与接触。蒋氏祖上是藏书大家,蒋百里自幼即满腹经伦,以这样的骨格,其后融中西于一体,军事上、书法上、文学上、美术上、外交上,一经其手造就便可比肩一流高手。蒋百里青年时主编的《浙江潮》,其思想之尖锐深邃就不亚于《湘江评论》和《新青年》,他所译的《西方文艺复兴史》至今还是中央美院的教材,谁能想象此书出自一位陆军上将之手?可见道其深似海。每想至此,联想起宋代大儒陆象的粗通围棋,居临安时,其常如肆观高手对弈,回家后每每对空想寻思,一日间忽然悟出:“此河图数也”!随后与临安第一高手对弈,连胜两盘。大海有真能容之量,蒋百里先生大致如是。

  蒋百里先生的智慧是大聪明。比如对日抗战,他的做法是脚踏实地的对日本的社会、军事、政治各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结合对中国的充分了解,完成专业的对日作战方略。假如说毛泽东回答了“中国能不能打赢日本?”这个难题,那么蒋百里就回答了“中国怎样才能打赢日本”这个题目。蒋百里不是没有小聪明,比如西安事变,张学良想派个人去南京接洽谈判,又怕南京不接受,问计于困在囚中的蒋百里(问计于楚囚,大概只有武将蒋百里,才子薄一波有过这样的殊荣),蒋百里问张学良:这里的人你最讨厌谁?张学良答:蒋鼎文。蒋百里说:那就让他去,南京很快停火。

  如鹰之傲视宇内,一双慧眼背后是如椽的铁翼。

  蒋百里先生是至情至性之人,大事上军校办不好作为校长的他便饮弹自戕,小事上比如他和左梅夫人的爱情为其家庭所不能接受,便致书曰:我因你而生,你现在又想置我于死地,好,我马上就到日本来,要死也要死在你的家里。作为一名将军,尤其是一个终生思考对日本作战的爱国将领,这样的真切情谊令人动容,怜子如何不丈夫?也就是因为将军是这样的真情之人,他的朋友也是一样。北伐之后,蒋介石因百里先生不肯劝弟子唐生智(保定军校第一期步科生,陆军一级上将)解甲而将其囚禁(百里先生认为唐生智素重情谊,自己去劝说唐必所从,但政治是政治,情谊是情谊,唐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自己决定,不应当以师长的身份压制他),徐志摩带着行李来陪先生坐牢!而后百里先生到广西,门生故旧们欢呼劝酒。有人以先生有枪伤不宜多饮相劝,百里将军拍案而起,道:军人死都不怕,还怕喝酒吗?!遂纵情豪饮。一座皆惊。

  这便是百里先生,恰便似: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若说蒋百里将军最为传奇的一幕,则是发生在将军在日本学习军事时候的一则震惊日本军界的故事,这里简略介绍,他山之石,以飨读者。

  看过日本的相关资料,特别是一本《陆军士官学校关系者》一书里面记录了蒋百里是一个让日本陆军历史上曾极为尴尬的人物。蒋百里将军在1901年留学日本,经成城(初级军事学堂)而进的士官学校。1905年毕业的时候,日本天皇赐刀给最重要的步兵科毕业生中的第一名,结果蒋百里夺了第一,把日本天皇的赐刀带回中国了。

  当时三期步兵科毕业生有日本人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才几名,当毕业获奖的名单公布时,念的第一人的名字就是蒋方震。就这样,第一名被中国留学生蒋方震(蒋百里)拿了,天皇的赐刀当然也归中国了,现场的日本士官普遍感到面子上难以忍受,谁知接着宣布第二名,还是中国人!这第二位就是后来从云南起兵反袁称帝的风流将军蔡锷。这下在场的骚动就更大了,于是在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先检查一下——不幸,这第三名结果还是中国人,名叫张孝准。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发布官是伏见宫亲王,他在惶恐之下感觉无法向天皇交待,便临时从后面换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三名。想想前四名日本学生不过半也是尴尬,又增加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四名,张孝准得了第五。增加的这两个学生是谁呢?一个叫荒木贞夫,后来的日本陆军大将、陆相、甲级战犯;一个叫真崎甚三郎,后来日军占领了台湾,他做总督,陆军大将、“二二六”事变的幕后黑手。此外这一期里的日本毕业生还包括如下的名字:小矶国昭、本庄繁、松井石根、阿部信行……堪称日本陆军的一代精英,当时皆惨败于蒋百里、蔡锷之手。从此以后,日本的陆军士官学校规定中国学生必须与日本学生分开授课,以免同样的场面重演。

  蒋百里受了日本人这样的荣誉,日本人也真希望他说两句日本的好话,谁知道百里将军的评价却是这样的话,大意是中国从日本学了两件东西最不可救药,一个是教育,一个是陆军。然后飘然到德国,以德意志国防军第七军营长身份,继续学习考察军事去了。

  蒋百里将军对日本人的军事评价不高,但他后半生却和日本结缘不少。他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他编著的《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对日作战战略的指导依据。在这部让将军耗尽心血的千钧之作的扉页上,将军饱含深情地写下这样的字句:“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八年全面抗战的战场上,无数百里将军在保定军校、在陆军大学带出的国防军子弟浴血沙场,成为中国军队高层指挥官的柱石。我做为一个大写的人来书写将军的传奇生涯,是百里将军的爱国情怀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感动着我、遗憾的是,百里将军自己未能见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在1938年11月4日早逝于广西宜山,黄炎培先生的挽联云:

  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嗟君历尽尘海风波,其才略至战时始显;一个中国人,来写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后结晶文字,有光芒使敌胆为寒。

  1938年11月4日将军病逝后就地敛葬,1947年其好友陈仪等协助迁葬,起棺时竟然尸身不朽。其生前至交竺可桢大哭,曰: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

  写蒋百里传奇,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奇女,这就是蒋百里将军的夫人,日本籍的佐藤屋登(2005年6月13日,笔者去北京拜访蒋百里三女、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夫人蒋英教授时告知,她母亲原名叫佐藤屋登)。1913年6月18日早晨,蒋百里在保定军校因改革受阻愤而自戕后,日本护士佐藤屋登小姐在半年的护理期间与蒋百里产生爱情。1915年她自22岁嫁给百里将军就和日本断决了关系,因蒋百里喜爱梅花,遂将夫人的名字改名左梅。抗战中她和中国女性一样为中国伤兵治疗裹伤,不辞劳苦。将军去世后,她皆以中国文化传统为教育,不习日语一字,抚养几个女儿,获得了中国人的普遍尊敬与爱戴。

  蒋百里去世以后,左梅夫人与女儿们相依为命。五个女儿之中,除长女蒋昭(16岁)英年病逝外,二女蒋雍定居在美国、四女蒋华定居在比利时,五女蒋和居住在北京。三女蒋英曾在德国学习音乐,她在1947年与后来成为大科学家的钱学森结婚,同样也成就了婚姻史上的一段佳话。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甫,和蒋百里是杭州求是书院的同窗,他们是志同道和的莫逆之交。蒋家的女孩们也都与钱先生的独子钱学森为竹马青梅之友。钱学森之所以能走上航空理论研究学习的道路,这与蒋百里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时钱均甫不同意儿子改习航空理论的学习,从而引发了钱氏父子之间的一场激烈的争论。当钱均甫拜访老朋友蒋百里探询他对儿子钱学森改习学业的意见时,蒋百里对钱均甫说了如下的话语:“你儿子改习航空理论是对的,因为美国和德国的航空理论的新趋势是工程和理论一元化,工程是跟着理论走的,而且美国是一个富强的国家,中国是一个贫弱的国家,美国造一架飞机,如果有新的理论发现,可以马上拆下来加以改造,中国就没有这样大的气魄,因此中国人学习航空工程就更应该在理论上下功夫。”钱均甫历来就佩服蒋百里的学问,经他这么一解释,顿时恍然大悟,立即复信大洋彼岸,同意了儿子的选择。蒋英和钱学森各自在国外学习有成,结为佳偶,并携手回国报效。当时是新中国诞生之初,他们的回国之途由于受到种种阻挠而艰难曲折。蒋英回国后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左梅夫人则一直住在北京女儿的家里,直到1978年去世,享年88岁。

  纵观蒋百里的一生,我似乎发现了这样一个特点:蒋百里将军有如此高的才华,在军界享受很高的声誉,在日本、德国学成归国后,从袁世凯、段祺瑞时期就开始步入政坛,直到他1938年病逝广西宜山,他多数的时间都在担任国事顾问、军事顾问等虚职,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较为具体一些的职务是在袁世凯时期的保定军校校长和抗日时期执掌中央陆军大学,但这两次担任实职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足一年,好似蒋百里将军少有得志的时候。人们总是以命运不济、生不逢时来概括将军的一生。我在书写蒋百里将军的传奇一生时,发现了这一特点,力求在一些方面找到答案。在查阅大量的资料时,发现百里将军的弟子、保定军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后到台湾的国民党陆军上将万耀煌先生曾有这样一段评说,似乎涵盖了将军人格品性的一生:“大凡一位非凡的人物,他的性格,必与普通一般人不同。由于特异的性格,反射到生活上,表现到行为上,也往往不落恒蹊,放出一种不寻常的光彩,就人生的意义来说,则可能是悲剧性的。百里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以他的才学和抱负,应该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就说他人生的遭遇,也不算蹭蹬。但他的名位,一直在若隐若现之间。百里先生的性格,可以简括为真、善、美三字,而美与善者,自然是由真字出发。以他的学养、才略、阅历,应该是世故很深、工于顺应。而他一生所如辄迕,甚至于予人不易了解的印象。这原因,就在于他一任纯真,所以往往与现实格格不相入。人生毕竟太神秘,国家社会种种现象,尤不单纯。是否一个真字可以了却一切,这诚然是很难说的。”我认为,蒋百里将军的生不逢时,只因他是一个军人,一个不问政治的军人。他不会尔虞我诈,他不会投机取巧,他不具备搞政治的一切手段、阴谋,尤其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将军一生不得志的悲剧,可以说是历史的,可以说是人格的,也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但更是国家的。对于国家来说,人才难得;对于他个人来讲,失去了更多的报效祖国的机会,二者都是极大的损失。对此,蒋百里将军对自己也有评价,他曾对他世交的后代黄萍荪(民国时期的著名新闻记者)说:“我之不得志,无待人言,自己也明白,不但一时,恐将终世……与其谓蒋百里不得志,毋宁谓用蒋百里者不得时。”他引用了颜回评价孔子的一句话来说:“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国之丑也。”诚哉斯言,百里将军。

  这便是性情中人蒋百里。

  这便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国士”蒋百里将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心如铁石要长久,气吞云梦略从容”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