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形图
前言:以史为鉴,可以知荣辱,明得失!
陕西地形条件的主要特点
陕西地域狭长,地形崎岖不平,地貌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陕西可以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岭—大巴山脉。黄河流经陕西,是陕西东部地区与山西的分界线。
地形条件是影响陕西抗战的重要因素之一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重,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中。抗战初期,日军进展迅速。至1941年底,日军已占领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东部,陕西北部地区开始直接受到日军威胁。此刻,滔滔黄河成为保卫陕西北部地区的最后屏障。由于始终无法强渡黄河天险,日军从绥远方向进攻陕西的作战计划破产。
太原会战后,日军夺取山西省会太原。至1941年底,日军已基本上占领了整个山西省。陕西东部地区开始直接受到日军威胁。同样,水流湍急的黄河阻挡了日军西进的铁蹄。由于始终未能突破中国军队的黄河防线,日军从山西方向进攻陕西的战略部署失败。
巍巍秦岭
豫湘桂会战后,日军夺取洛阳,威胁西安。此时,潼关成为保卫西安的最后屏障!潼关是日军由华北平原进入关中平原的唯一通道。它北邻黄河,背靠秦岭,西邻华山,东邻崤函通道(崤函通道东起洛阳,西至潼关,是一条蜿蜒数百里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极为险峻)。古人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形容潼关地势的险要。所幸,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投降,日军都没能突破潼关防线,日军从河南方向进攻陕西的战略最终失败。
同样,由于日军机械化部队无法翻越秦岭—大巴山脉,日军未能进入陕西南部。再加上陕西西部与宁夏、甘肃相邻,这两个省份在抗战时期是非沦陷区,至此,日军进攻陕西的所有通道全部被彻底切断。陕西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更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
编者按:在抗日战争中,日军未能成功入侵陕西,陕西特殊的地形条件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抗日战争纪念网立场。
滔滔黄河
抗战初期陕西形势图
潼关周边地形
黄河—潼关—秦岭防线
中国沦陷区分布图(蓝色部分为沦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