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超过8成的阵亡士兵是死于火炮和重机枪,白刃战已经成为非主流作战方式;到了二战时期,近战利器冲锋枪开始大量装备部队,苏军的波波沙、德军的MP40、美军的汤姆逊等,这让白刃战、肉搏战更加边缘化,成为过去式。只有一处战场发生了意外,那就是中国战场,白刃战、肉搏战在抗日战争中仍属于主流。这是为什么?
我们从当时实力更强的日军说起,日军毫无疑问当时是处于全面优势的,士兵应该也不存在弹药不足的情况,那么为什么日军会选择拼刺刀?
问题就出在日军的武器上,日军主要使用三八式步枪,步枪短时间内只能打一发,对于近距离接触战来说根本没有时间装弹,因此只能使用刺刀。同时在日军中装备冲锋枪的部队非常少,因为日军根本不想造冲锋枪,甚至当时日军的96式轻机枪居然可以安装刺刀!轻机枪同样耗弹量高,但为什么日军宁可用机枪拼刺刀也不愿装备冲锋枪呢?
第一是因为日军长期的经验,日军在明治维新建军后就把精确射击和刺杀肉搏作为最突出的两项基本技能,并将这两项作为武士精神的体现。随后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德战争,日军都通过拼刺取得了良好的战果,因此日军将拼刺认为是制胜的作战方式。第二则是日军陆军的军费有限,打仗也要节约——如果可以一发子弹杀死敌人,又何必发射一堆子弹消耗资源?因此日军喜欢拼刺刀。
而反观我国,选择拼刺刀就很容易理解了。当时我国可谓是穷得响叮当,连每人一支枪有时都难以保证,整个中国能造冲锋枪的就只有阎锡山的一个兵工厂,每个月最多造几百支冲锋枪,完全不够战时所用。而后期的进口或者外援,首先要考虑的都是飞机大炮这样的主力装备,冲锋枪不在此列。而对比中日军队,当时中国军队中的王牌军队装备还不如日军次级部队,所以拼刺对于我国来说是最有“优势”的作战方式。但即使这样,我军伤亡也常常比日军惨重。是因为我军士兵拼刺能力不如日军?
其实不然,问题还是在装备上,日军的主流武器——三八式步枪装上刺刀后长度接近1.7米,而我国当时大多军队刺刀根本不够用,多使用大刀为武器,大刀长度远不如刺刀。而就算有刺刀,比如中正式步枪配上刺刀也才刚刚超过1.5米,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拼刺刀日军自然就更强些。而日军见以往的作战方式在抗日战争中仍然取得了优秀的战果,便乐于使用拼刺刀的方式来作战。
不过在战争后期,我军也并不是一定要和日军死拼刺刀,比如大刀队就采用了一手大刀一手手枪的方式,与日军近距离拼杀时用刀挡住刺刀的第一击再用手枪射杀日军,由此获得了良好的战果。而美军后来也受此启发,配备了柯尔特M1911手枪加上钝头弹能够轻易对近距离的敌军爆头。最为著名的是美国的约翰·巴锡龙军士用一支M1911手枪和两挺机枪交替射击,独自一人阻止了日军一个连的自杀式冲锋,日军的这种拼刺战术自此得到了“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