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曾与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反复交战,战果辉煌,飞行员们因此在民众中赢得“飞将军”的美名。但在双方的交锋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中,也有相当多中国空军的战机不幸折翼。迫降在上海远东公共体育场的2503号战斗机便是其中之一。
2503战斗机残骸
1937年8月16日,上海战事方酣。为了掩护中国陆军第87师,88师对盘踞在汇山码头一带日军的攻势作战,中国空军奋勇出击,一度控制了战场上空的制空权并对敌军地面目标实施轰炸。
在下午的轰炸中,一架编号为2503号的中国战斗机被地面炮火击中,负伤后迫降在日军控制区,它的残骸被日军寻获并拍摄了若干照片,成为见证当时战斗的独特证据。
这架2503号飞机最初的照片出现在1937年9月出版的日本《支那事变写真画报》上,显示五名日军站在该机残骸上欢呼庆祝。画面上说明这是一架落入日军之手的中国空军美制霍克III战斗机。对比中国空军使用的霍克III战斗机照片,注意它独特的起落架收放位置,可以断定日本记者对该机型号的描述是正确的。
根据中方记载,这架飞机的驾驶员是空军第五大队第25中队少尉飞行员张慕飞,他在当天下午随副队长董明德以6架霍克III战斗轰炸机对上海日军兵营进行攻击的时候,不幸被日军防空炮火击中油箱,迫降於远东运动场。日军最初记载2503号机是被日本海军龙骧号航空母舰所载95式舰载战斗机所击落,但无巧不巧的是近来发现的日方作战录像中,清晰地显示了董明德机队以两个三机编队轰炸日军阵地和日军用高射炮反击的情景,在画面中日军的高射炮炮弹就在一架中国飞机的侧面爆炸,这与张慕飞的战斗机报告油箱中弹被迫迫降是吻合的– 霍克III战斗机虽然在当时可称先进,但利用橡胶遇汽油膨胀原理工作的自封油箱,还要好几年才能问世。
霍克III型战斗机,是美国寇蒂斯飞机公司在抗战前向中国销售的一种单座双翼战斗机,翼展9.6米,最大平飞速度360公里每小时,装备1挺12.7毫米口径机枪和1挺7.62毫米口径机枪,这是美国生产的第一种起落架可收放战斗机,在必要时也可以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它比中国1933年购买的另一种寇蒂斯公司的外销战斗机“霍克II”更为先进,安装了尺寸很大的三叶变距螺旋桨,并第一次尝试使用可收放式起落架。由于没有经验,霍克III型机的起落架收起来的时候放在机身两侧,而不是像大多数飞机一样收入机体,这成为它最典型的外部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在2503号飞机的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宁波专号”的字样。这就要说到1936年,中国空军以祝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五十岁生日而发起的献机祝寿运动。这时华北风声鹤唳,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已经迫在眉睫,明眼人一看可知这次献机的真正目的。因此,当时中国各界踊跃捐资,共得义资350万元。这笔款项大部分被用于购买霍克III战斗机,据统计,抗战前中国共向寇蒂斯公司订购霍克III战斗机一百零二架。这些飞机上通常都漆有捐赠公司或单位的名称,以示彰显。比如天厨味精公司捐赠的一架飞机,便被命名为“天厨号”,后来天厨公司又凑齐了一架飞机的捐款,这架新飞机便被命名为“天厨副号”。2503号飞机是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捐献的,也因此得名“宁波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