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国弱必受欺,为何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会一溃千里

国弱必受欺,为何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会一溃千里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再到日寇占领华北、占领南京武汉,虽然也有如二十九军等部队拼死抵抗,但从整个战略态势看,国军在日寇面前不堪一击,节节败退。大片国土沦丧,民众在侵略者的铁蹄下惨遭蹂躏。平日里耀武扬戚的国军为何如此不济?我想,这肯定不仅仅是武器方面的差距所造成的。

  一、历史原因

  自满清入关以来,中国就在科技、经济,尤其是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方面落后于西方,直接的后果就是被西方列强借坚船利炮敲开了国门。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总是在不停地战败,不停地割地赔款,不但赔光了国库里的银子,而且赔光了抵抗的信心和勇气。很多人对外来侵略已经麻木了,尤其是当权者,估计某些人的潜意识里会有种“已经被强奸N次了,再多一次也无所谓”的心态,所以后来《塘沽停战协定》、《何梅协定》也有人会毫无愧色地签,其超强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强奸的能力估计就是从满清遗传下来的。除有识之士外,很多普通百姓对此更是无所谓,因为漫长的封建社会,使人们有一种基本认识:“国家是皇帝的,大清更是满人的,他们都这么大方,关我百姓鸟事?”于是才有了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所以,虽然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抗争,但更多人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其实很淡薄,这是长期的封建统治所造成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无论挂着谁的大旗,百姓都是被压迫的社会最低阶层。而且血的教训也在时刻提醒着他们:“扶清灭洋”的义和团不是打洋人吗?最后还被老佛爷和洋人联手给灭了呢。所以后来在日寇的统治下,“顺民”比反抗者多得多,直至被共产党八路军唤醒,或者被鬼子的杀戳惊醒。

  满清乌呼以后,接着又是军阀混战,不断内耗,致使国力空虚,民不聊生。军阀们(包括蒋公)关心的是自己的枪杆子和地盘,历史经验告诉他们,有枪就是草头王,满清没了,现在全国乱成一锅粥,正是发财的大好时机。至于日本人是否有吞并华夏的野心,则暂时没在他们的考虑之内。所以当日寇真的打来时,军队的实际所有者们却象生意人一样在计算着成本,于是东北军退到了关内,韩复渠一枪不放直接开溜。蒋的嫡系部队也不例外,如豫东一战,就出了桂永清、黄杰两个逃跑将军。中央军虽不用考虑地盘问题,但命是自家的,而且要是部队拼光了,当家的怪罪下来也会吃不了兜着走,番号一撤销,将军也就成了草民。更有一些人甚至认为这是一次发达的机会,于是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一夜之间,大批汉奸粉墨登场,一个个风光无比。也许,在他们看来,中国又要改朝换代了,就像当初满清入关一样。

  二、政治原因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当时的中国简直不值一提,谁也不会把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把放在眼里,根本谈不上国际地位,不提也罢。可笑的是蒋公对国联的调停还抱着无比的期望,完全没有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完全没有意识到中国只是帝国主义相互之间讨价还价的筹码。九一八时,到底是谁下的不抵抗命令现在众说纷纭,甚至还有《张学良传》中张承认是自己下的命令,但有人也对此多有置疑,张替蒋受过,甚至立传者栽脏也不是不可能的。想想也是,让张学良放弃经营那么多年的东北,不可能会那么坚决,估计是与蒋商量之后,先退到关内,然后静待国际调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几年以后,张见所谓的国际调停只是一个肥皂泡,感觉被蒋忽悠了,一气之下在西安把他关进小屋子里(纯属俺个人的推理)。

  在国内政治舞台上,蒋介石虽身为“正统”,但其控制力也很有限。军阀们虽居于蒋氏门下,但心里各有各的小九九。除这些军阀的不稳定因素,更让蒋介石寝食难安的还有共产党在闹革命,虽然共党呼吁停止党争联合抗日,可怎么能跟“乱党”联合呢?要是联合了岂不就承认了共党的合法性?基于尚不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蒋公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殊不知正是这个策略,使他失去了民心军心,张学良、杨虎城首先发难,接着各方政治势力蠢蠢欲动,如果不是中共从大局出发,捐弃前嫌,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真不知会是什么样的混乱局面。也正是由于蒋固执地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使全国上下的抗战准备严重不足,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军事上的准备,都严重不足,用仓促上阵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三、军事原因

  1、判断严重失误,致使采取了错误的战略决策。日本人早就放出话来,“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蒋介石是否也想借日本人之手赶走西方列强呢?这一点已不可考,但实际效果还真是这样,日本人入侵成就了蒋介石的一桩“丰功伟绩”——废黜了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华民族的许多不平等条约。不过有一点是可考的,蒋肯定意识到日本入侵会侵犯美英等国的在华利益,不指望美英帮着咱们打仗,但他们也会坐不住而出面调停。1933年,蒋曾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说:“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因此,他制定了外敌入侵交国联解决,而对内,共党用武力解决,军阀用武力加利诱分化解决的战略决策。可是,当日寇真的来犯时,美英俄等国不但没能起来钳制的作用,美国还继续卖给日本大量机器设备和钢铁等战略物资,大发其财。蒋措手不及,国军一触即溃。

  蒋的另一个判断失误便是对日军战力的高估,其著名论调便是“抗战三日即亡国”,1932年1月11日蒋在浙江奉化发表《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的演讲时,抛出了著名的“3日亡国论”:“以中国国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于二十四小时之内侵占吉、辽之范围,若再予绝交宣战之口实,则……必至沿海各地及长江流域,在三日内悉为敌人所蹂躏。”这也是他采取不抵抗政策而寄希望于国际调停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他的这一判断,直接影响到国军将士,那些一触即溃、甚至望风而逃的逃跑将军,估计就是因为他的错误导向而患上了“恐日症”。

  2、武备严重不足。

  一是情报工作极度欠缺。九一八也好、七七也好,国军情报工作都相当糟糕,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相对应的,却是日军的情报工作十分精准。七七事变时,鬼子甚至连守军的调动情况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二是武器装备准备不足。由于从未以日军为假想敌,国军的武器装备跟日寇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别说那些杂牌部队,就算是嫡系的所谓德械师也是按轻装师配置的,重火力严重不足。因为蒋的这些部队都是以地方军阀为假想敌来装备的。比起军阀们的装备,中央军已经可以说是很豪华了,至于跟中共的红军比更是奢侈了。但以这样的轻装德械师跟小鬼子比,那就是叫花子跟龙王比宝了。要是蒋能早把日本人惦记一下,把花在剿共上的军费拿来给部队增置些重装备,估计也不至于打得这么难看。就算不添置重武器,多买点防毒面具也不至于一线士兵在鬼子的毒气弹攻击下大面积阵亡。而且,据说蒋用来买飞机的投入并不少,只不过这些钱被孔二小姐拿去买了些并不适用的,以至于战时能对抗日军的飞机寥寥无几。

  三是战术准备不足。对日军的战术缺乏研究,也没有研究克制日军的技战术,针对性训练就更是想都不敢想,以至于那些打惯内战,以内战经验来对付鬼子的前线官兵大多死在鬼子的重炮火力之下,就算没死在重炮下,由于其思想准备不足也被炸得逐渐丧失战斗意志。而且国军似乎最怕鬼子的侧击和包抄,只要有被包抄的迹象便立即转进,而这种转进很快就成了溃散,恐惧便逐渐蔓延。

  3、用人存在严重问题

  唉,这个就不多说了,刚枪毙韩复渠不久,就出了桂永清、黄杰,而这二人不但没被责罚,桂后来居然还当上了海军司令。

  最后还得说明一下,抗战中有很多国军官兵顽强作战,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但本文不是以某一战为视点,而是从整个战略态势来分析,丝毫没有忽略那些抗战英烈的意思。我想表达的基本意思是,吸取教训,千万别把国家安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武备必须常抓不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国弱必受欺,为何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会一溃千里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