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抗战时期我国经济民生的两个支撑:滇缅公路和玉门油田

抗战时期我国经济民生的两个支撑:滇缅公路和玉门油田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滇缅公路始建于1938年,与缅甸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滇缅公路是为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日军进占越南后,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这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通道,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爆发大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1935年,蒋介石预料,一旦战争爆发,国军不可能守得住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平原地区的城市,最终国民政府必将退守西部。到了国防工业丧失殆尽之日,国军将在很大程度上凭借国际援助。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军迅速占领了北方京津地区,随后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日本人手中。对于中国来说,物资供应问题异常严峻。旅居海外的华侨得知祖国遭遇日本侵略后,纷纷捐款捐物,筹集了大批国内急需的药品、棉纱、汽车等物资。迫于抗日救亡的严峻形势,政府还拿出极为珍贵的外汇从西方 购买了大量的汽车、石油、军火等。这些物资需要紧急运回国内。中国急需一条安全的国际运输通道。

  在云南主政多年的龙云早就修建从昆明到下关的滇西公路,但是修了十多年也没有竣工。龙云想,如果滇西公路从下关再修下去,可以修到与缅甸交界的小城畹町,离畹町不远就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 勒,曼德勒有缅甸中央铁路,终点是濒临印度洋的缅甸首都仰光。这样,可以通过铁路与滇缅公路,把仰光与昆明连接起来,建立中国接收国际援助的通道。

  抗日战争刚爆发时,龙云主动向蒋介石请缨,修滇缅公路,蒋介石立即同意并命令龙云速办。

  龙云下筑路令后,滇缅公路沿线近30个县的劳工被征集来了,因青壮年大都应征入伍了,很多劳工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自带粮食和工具参加筑路。在绵延 千里的工地上,看不到像样的施工机械,劳工几乎用双手抠动岩石,几乎所有的路段上,劳工都是用背篓来搬运泥土和石块。压路机是大石碾子,大的有1.8米 高,3-5吨重。许多石碾是从丛林和山中推拉出来的。上坡时石碾子容易掌握,下坡时由于石碾子所产生的巨大惯性,经常发生事故,那些来不及躲避的劳工常常被失去控制的石碾子压死。

  云南地形复杂,大山大河成为公路穿越的难题,而且许多路段经过丛林、沼泽地带,瘴气、疟疾威胁着生命。工程总指挥谭伯英写道,在那些日子里,我们无法知道明天谁将离我们而去,许多不可代替的工程师和能干的工人都死了,人越来越少,工程随时可能停下来。

  滇缅公路的修筑过程,最多的时候有20万人上工,当中有十多个少数民族。

  抗战形势日益紧迫,滇缅公路的很多路段只好边勘测边施工。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战前就十分缺乏,抗战开始后,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滇缅公路总工程处对流亡到昆明的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进行短期培训,在那个刻不容缓的年代,抗战激情高涨的年轻人的学习效率惊人。他们在滇缅公路建设中磨炼成为技术骨干,创 造出滇缅路上的奇迹。后来,一批批技术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占区,长途跋涉来到昆明,加入到滇缅公路的建设队伍中。很多人走到半路就已盘缠用光,一路靠典当随身物品才来到昆明;有些人因劳累体弱死在了旅途中。

  1938年8月底,经过20万人的艰苦努力,滇缅公路通车了。一条中国抗战时期运量最大的国际通道打通,尽管工程完工比预定的日期晚了一个月。

  公路修通后,蒋介石立即电告美国驻华大使詹森通知美国政府。罗斯福总统电令詹森取道滇缅公路回国,顺路视察。詹森回美国后报告说:这条公路选线适当,工程艰巨浩大,没有机械施工而全凭人力修成,可与巴拿马运河工程媲美。此次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内完成此艰巨工程,其果敢毅力与精神,实令人钦佩。而沿途人民的 吃苦耐劳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滇缅公路完成后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抗日战争。1938年5月,英国轮船“斯坦霍尔”号装载着苏 联援助中国抗战的6000吨武器弹药来华,在仰光港卸货,从缅甸腊戌运入中国,再转运昆明。此后,滇缅公路主要担负美国等援华军用物资的运输任务。据统计,仅1941年,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军用及其他物资就达13多万吨。

  公路修通了,随之而来的是运输问题。从1939年到 1942年,滇缅公路上一共抢运回国13000多辆汽车。有了汽车之后,司机严重缺乏的问题又突显出来。这时,旅居东南亚的华侨向祖国伸出了救援之手。华 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得知滇缅公路急需大量汽车司机和修理工之后,发表通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服务,与祖国同胞并肩抗战。这个通告很快就传遍了东南亚各地。当时,报名志愿回国服务的东南亚华侨司机和修理工总共有3000多人,他们先后分9批返回祖国,被称为“南侨机工归国服务团”。

  滇缅公路横跨横断山脉,高山峻岭,迂回曲折,非常危险,尤其雨天路滑,车很容易翻下山去。开车走这样的山路,华侨司机得从头学起。这批日夜与死神结伴的年轻华侨,为了抗日大业,舍生忘死,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成为滇缅公路上主要的运输力量。他们也深受沿途姑娘喜爱,两千多名南洋机工与当地姑娘喜结良缘。

  当时,西南运输处有团一级的运输大队10多个,拥有汽车近10000辆,还有政府单位的数千辆卡车,以及私立运输公司甚至三四家人合买一辆车跑运输的。它们在这条抗战生命线上日夜奔忙,主要运输武器弹药、车辆机械、汽油、日用品和军用被服等军用物资。

  滇缅公路几乎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惟一的陆上国际交通线。正是这条抗战输血管,打破了日本用武力切断中国海外联系从而困死中国的企图。在中国,在世界,没有哪条公路像滇缅公路这样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条公路能像滇缅公路久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日本侵略者处 心积虑地要把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切断,断绝中国的物资供应,逼使国民政府投降。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后,以越南为基地,轰炸滇缅公路全线。 1940年10月起,不到6个月,日军共出动飞机400多架次,轰炸滇缅公路的桥梁。每次轰炸之后,驻守在桥边的工程抢修队就及时对大桥进行抢修,有时炸弹仍然在爆炸、空袭还没有结束,他们就开始抢修。

  1940年冬,日本占领越南后更加肆无忌惮,从越南起飞的日机有足够时间瞄准隐匿在高山峡谷中的目标。公路、桥梁满目疮痍,人员伤亡惨重,仅南洋机工就有1000多人牺牲在这条公路上。

  1941年1月23日,日军飞机第14次轰炸昌淦桥,把大桥炸断。东京电台宣称:“滇缅公路已断,三个月内无通车希望”。国民政府交通部急电滇缅公路工 程人员抢修,务必尽快通车。急电发出不久,就收到了来自大桥抢修队的电报,说滇缅公路上的车队已经再一次越过了波涛汹涌的澜沧江,整个公路全线保持着畅通。原来早在两个月以前,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就预计到大桥有可能被日军日益频繁的空袭彻底炸断。他们找到了一些空汽油桶,每70个空汽油桶连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就成了一只简易的渡船,汽车开上去之后,用钢缆将渡船在两岸拉来拉去,直到大桥修复。

  抗战初期,为摆脱资源困境,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负责人钱昌照等提出扩建玉门油矿的方案,但被以缺乏资金为由而拖延,钱昌照和翁文灏、孙越崎联合起来,大声疾呼,终于排除干扰,使方案得以通过。

  1941年,甘肃油矿局成立,同年10月,玉门油矿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抗战期间,玉门油矿共生产原油25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90%以上,提炼出各种油料70000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抗战时期我国经济民生的两个支撑:滇缅公路和玉门油田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