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故事 > 民间故事 > 樊梨花和圣泉山观音寺的传说

樊梨花和圣泉山观音寺的传说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9
0

圣泉山是天然的佛教圣地,根据观音寺碑文的记载,这座寺庙始建于唐代,在明成化年间重修,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圣泉山观音寺除大雄宝殿、大悲殿、圆通殿等人文景观外,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有神龟石、三星洞、香炉石、灵照松等。

据传,唐代著名女将樊梨花镇守幽州北境,一次与北国交兵,被困九龙山,即如今的圣泉山下,当时敌强我弱,命悬一线。情急之中,樊梨花合掌急呼:“观世音菩萨显灵!观世音菩萨助我!”

观世音菩萨闻听呼救,立即点化九龙山的九条伏地青龙,请它们施救,成就殊胜因缘。九条青龙欣然领命,立即兴风布雨,在军阵上空下起倾盆大雨。交战双方被大雨浇得睁不开眼抬不起臂,自顾不暇。乱军中,樊梨花率兵突围而去。

事后,樊梨花感念观世音菩萨救命之恩,遂在九龙山云兴之处,为观世音菩萨建寺塑像,以为永久供奉。此即为圣泉寺之来源。

圣泉山观音寺

圣泉山观音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口头村,始建于唐代(一说明代),如今已找不到确切的建造时间的文字记载。

据传说,唐代女将樊梨花镇守幽州北境,一次被困圣泉山,情急之中急呼观世音菩萨显灵,后樊梨花突围而去。事后在此地为观世音菩萨建寺塑像。

圣泉山观音寺正殿前东侧有古井一处。

圣泉山观音寺的布局

寺院后殿前立两座碑。其左碑为成化二十年建寺之碑。其右碑为清嘉庆二十一年修缮碑。此碑前方有一口斜井。传说此庙原无井,和尚每天都要下山去背水,非常艰苦。这样年复年,日复日感动了韦驮,从外地背来一口井,由于时间紧迫,鸡鸣天亮井尚未安正而止,所以人们称它为斜井。 现在保存较为完好。

寺内殿宇南向,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前殿一间,两圆窗,前檐旋子彩绘,后檐苏式彩绘。后殿三间,无檩前出廊,进深2间,灰筒瓦,硬山调大脊,龙草和玺彩绘,彻上明造,另有东西耳房和东西厢房。

礼佛传统

悠久的佛教文化和正统的礼佛传统是圣泉山景区自2006年重修开放后的最大旅游亮点,与此后推出的民俗村一起组成了圣泉山旅游主体。

上山的道路一律是坡道,鲜有台阶。两边的景观结合了文物、自然和人造三种风格。据景区经理赫首君介绍,尽管圣泉寺的历史悠久可追随到唐代,但是年深日久,风雨侵凌,唐代建筑已不见踪迹。只有观音寺内正殿前西侧及韦驮殿东南角,尚可见到两株古槐残存的根桩,直径达1.5米以上,应是唐代遗存。

所以为了挖掘和丰富景区的人文魅力,两年来投入大量资金,修葺了诸多碑文,佛教经典故事壁画以及“二十四孝”故事的浮雕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樊梨花和圣泉山观音寺的传说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