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抗战研究 > 考察平型关战场纪实(一)

考察平型关战场纪实(一)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平型关附近利用有利地形伏击日军,取得了辉煌胜利,这场战斗被称为“平型关大捷”。本篇,作者在介绍实地考察平型关大捷战场遗址的基础上,重现了当年发生的激烈战斗,梳理了平型关大捷的战果和重大意义。文中揭秘了林彪为何要在乔沟打伏击战,以及老爷庙为何成为两军激烈争夺的主战场等读者关注的问题。

  前往平型关的交通要道,新老公路走向大体相同

  作者于2007年和2015年两次到平型关战场实地考察,与当年的平型关战斗一样,都是在中秋季节。作者第二次前往平型关,驾车进入山西地界后,于中午11时从灵丘高速收费站上G55高速,行驶20分钟后,从平型关站下高速。而后沿S203省道向西行驶,路经东河南、峰北等村镇,行驶40分钟到蔡家峪路口,在这里立有一块醒目的红色“平型关”景区标志碑,作者在这里向左转进入X043县道。

蔡家峪路口

蔡家峪路口

“平型关”景区标志碑

“平型关”景区标志碑

  043县道从蔡家峪开始,沿东北—西南走向,向平型关关口方向蜿蜒曲折而行。这条路越走地势越高,其中一段基本就是沿着山脊走的。

  这条路与当年的蔚(蔚县)代(代县)公路走向大体相同。自秦汉以来,蔚代公路就是蔚代之间的交通要道,是从灵丘经平型关到太原的必经之路。上世纪30年代,蔚代公路全长近30公里,以灵丘城为起点,沿唐河河谷西行20公里经东河南镇,在蔡家峪离开开河谷,转向西南进入平型关山区。

  当年的蔚代公路基本是沿着河谷和山谷走的,而现在的公路,在平原上还是沿河谷而行,到了山区则是建在了山脊和山腰上。

  “十里乔沟”——最理想的伏击地域

  从蔡家峪向西南行驶5分钟,就到了“平型关大捷纪念碑”,从纪念碑再行驶不到1公里,就是平型关大捷主战场遗址乔沟。

  乔沟,位于灵丘县白崖台乡白崖台村与东河南镇小寨村交界一带。为了便于游客观察乔沟地形,当地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宽敞的观景台,这个观景台设在043县道的南北两侧,观景台的南端位于乔沟北侧山脊边的陡峭山崖上。在观景台的边缘处,立着一块黑色大理石石碑,上面的文字是: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乔沟。

作者在乔沟考察

作者在乔沟考察

“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乔沟”石碑

“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乔沟”石碑

  乔沟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5公里,因此被称为“十里乔沟”,从观景台向东北到蔡家峪约4.5公里,向西南到平型关关口约8.5公里。

  从观景台居高俯瞰,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乔沟是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沟壑。这条沟壑是黄土丘陵长期被雨水冲刷形成的,具有太行山区独特的山地地貌特征。沟深约20一30米,沟底狭窄,宽约10米左右,窄的地方宽度不到5米,路面宽仅有2~3米,只能通过一辆大车。沟的西北侧,山势十分陡峭,几乎都是70~80度的悬崖绝壁;沟的东南侧,坡度略缓,在陡坡的上沿是一片平坦的崖顶,那里适合部队隐蔽埋伏。南北两边山崖之间的距离,大约一百多米。这种两边山崖夹着狭窄通道的地形,是非常理想的伏击地域。

乔沟地形(自东向西看)

乔沟地形(自东向西看)

  经过后来从这里到平型关关口的一路考察,作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乔沟至平型关路段,是当年蔚代公路最险要的地段。虽说山西的山地很多,但像这么理想的伏击地域,还是不多见的。这段地形十分险要的山谷,就是当年八路军115师伏击日军获得了“平型关大捷”美誉的主战场。

  由于乔沟一带沟底狭窄,车辆通行十分困难,解放后,政府在乔沟北侧山上,修建了盘山公路,而沟底的十里古道就荒弃不用了。如今乔沟沟底杂草丛生,显得十分荒凉。

  林彪在乔沟布下“口袋阵”,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很多人都以为,平型关大捷当然是在平型关打的,其实这一仗是在平型关东北6公里的乔沟一带打的。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场战斗是如何策划和实施的。

  1937年9月上旬,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和副师长聂荣臻的率领下,从陕北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战场。根据第二战区作战部署,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担负袭击灵丘、涞源敌后任务。

1937年9月,115师师长林彪(右1)、副师长聂荣臻(右2)率部队向敌后挺进

1937年9月,115师师长林彪(右1)、副师长聂荣臻(右2)率部队向敌后挺进

  师长林彪经过现地勘察发现,在灵丘县城西南东河南镇的蔡家峪、小寨及白崖台乡的关沟、辛诘、跑池一带,距平型关东北6公里处,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公里的狭窄沟道叫乔沟。这里山势陡峭险峻,道路在沟底蜿蜒,宽仅两米多,泥石质路面,两侧是数丈高的陡崖,人徒手攀援都很困难,更别说全副武装了,这里是打伏击战的理想地形。

  林彪确定在平型关东北关沟经乔沟至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的公路旁,采取一翼伏击的战术,将由灵丘向平型关进攻的日军歼灭于峡谷之中。决心以主力第685、第686、第687团三个团,利用乔沟山地有利地形伏击日军,并以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以独立团在驿马岭占领阵地,负责阻击日军第5师团的增援部队。

  9月21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9月23日,师长林彪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乔沟的有利地形,以伏击战术歼敌,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乔沟南侧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杨得志的685团,配置在伏击地域西段,埋伏在乔沟至辛庄公路南侧;李天佑的686团,配置在伏击地域中段,埋伏在乔沟南侧山崖上;张绍东的687团,配置在伏击地域东段,埋伏在乔沟至蔡家峪公路南侧;杨成武的独立团配置在驿马岭一带,负责阻敌增援部队;688团被山洪阻于白崖台以南尚未到达战场,担任预备队;师指挥部设在老爷庙对面1公里多的一个小山头上。

平型关大捷示意图

平型关大捷示意图

  1937年9月25日清晨7时许,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个步兵大队,乘100余辆汽车在前,装满军用物资的200余辆马车随后,在一队骑兵护卫下,延绵10余里,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大摇大摆地开进了乔沟一线的峡谷道路。由于刚下过雨,沟底道路湿滑而又泥泞,日军行动相当缓慢。

  当日军先头部队行进至关沟与辛庄之间的路口时,伏击部队的报告同时汇集到了师指挥所:敌军已经全部进入伏击圈。这时林彪下令:“发信号弹!”早已埋伏在公路南侧的八路军115师685团、686团、687团,按照师部规定的“拦头”、“斩腰”、“断尾”要求,向正在沟底小路上行进的日军发起了猛烈攻击。子弹、手榴弹和迫击炮弹雨点般地飞向沟底,炸得日军鬼哭狼嚎,血肉横飞。毫无戒备的日军遭到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后,一下子就被打懵了,当敌人反应过来之后,立即利用车辆、坡坎做掩护,以优势武器进行疯狂反击。埋伏在山上的115师部队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将敌人分割包围,与敌展开肉搏战。

平型关战斗(油画)

平型关战斗(油画)

平型关战斗(油画)

  老爷庙——乔沟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从乔沟观景台沿X043县道继续西行2.5公里,在路北边有一座庙,叫做老爷庙,这里是当年乔沟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老爷庙就是关公庙,坐北朝南,依山而建,背山面沟。老爷庙距离乔沟山崖约40米,是乔沟西段的一个制高点。

  在老爷庙正门西侧,立有两块石碑,分别是“平型关战役遗址”和“老爷庙高地争夺战”介绍。“平型关战役遗址”文物保护石碑,表明老爷庙于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列为“平型关战役遗址”。

  老爷庙面积不大,占地面积约一亩地。它的正殿在第二层,从下面拾级而上,就到了正殿,里面供奉的是关公,殿前香火正旺。但是从这里是看不到乔沟的。

老爷庙全景

老爷庙全景

老爷庙正殿

  老爷庙正殿

  老爷庙的西侧有一片不大的开阔地。从老爷庙出来,在庙墙西侧约40米的地方,看到一块黑色大理石石碑,上面写着“平型关战役争夺焦点——老爷庙梁”。这里就是当年平型关战斗八路军与日军激烈争夺的地方,但这里并没有其他游人到访,显然,人们并不知道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平型关大捷战场遗址。作者对这里进行了观察和拍摄。

“老爷庙梁”石碑

“老爷庙梁”石碑

  接着,在老爷庙西南约百米处的路边,看到一块石碑“平型关战役最激烈战地——决胜桥”。从这块“决胜桥”石碑,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这里以前有一座连接乔沟南北的桥梁,而现在这里并没有桥;2、这里是当年乔沟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之一;3、这里是当年乔沟战斗取得最后胜利的地方。与“老爷庙梁”一样,这里也没有受到游人的关注。

“平型关战役最激烈战地——决胜桥”石碑

“平型关战役最激烈战地——决胜桥”石碑

  在乔沟其他地段,由于山势陡峭,处于沟底的日军很难上山。而老爷庙一段山势较缓,所以被围困在沟底的日军拚命冲上山去,抢先占领了老爷庙前的高地,并且居高临下向已经冲下沟底的八路军进行射击,给八路军造成了很大威胁。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老爷庙的地形,下面借用一幅摄影家王亮朝的航拍照片。这幅照片正下方的建筑,就是老爷庙,老爷庙的下方也就是南面,就是乔沟。当年平型关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老爷庙西面的“老爷庙梁”。

老爷庙周边地形航拍(摄影王亮朝)

老爷庙周边地形航拍(摄影王亮朝)

  从上面的照片可以看出,老爷庙的东侧有一段缓坡,沟底的日军就是从这里冲上老爷庙的。

  作者注意到,有的作者认为,中日两军激烈争夺的要点,是位于老爷庙西北的一个高地——老爷庙高地。这个高地地势更高,是周边的制高点,似乎价值更大,但这个分析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八路军和日军的目的,都是为了夺占制高点,居高临下地控制乔沟道路。而那个老爷庙高地距离乔沟沟底道路太远,占据那里根本起不到控制沟底道路的作用,所以不可能成为两军争夺的要地。当时八路军和日军争夺的焦点,确定无疑就是距离乔沟不远的“老爷庙梁”。

  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到1937年9月25日,看看当时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负责该段作战的115师686团原本埋伏在老爷庙对面的高地上,见日军占领了老爷庙,林彪命令686团团长李天佑马上抢回老爷庙,团长李天佑急令3营执行这个任务。

  3营迅速从乔沟南侧山上冲下山沟,期间不断有战士被日军射中,但3营仍然向前猛冲。冲到沟底后,日军士兵直接跳出来阻击3营战士,两军在沟底道路上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经过半小时战斗,3营终于消灭了纠缠的日军,冲过了公路。此时3营伤亡过半,带队冲锋的副团长杨勇和营长邓克明也相继负伤,其中9连干部几乎全部牺牲,100多人的连队只剩下10多人。

  林彪在对面山坡上看到了3营被日军缠住,立即命令乔沟东面的687团派一个连支援老爷庙战斗。

  此时日军已经占领了老爷庙,冲过公路后的3营立即向老爷庙仰攻,而又有一小股日军从3营后面追上来,使得3营腹背受敌。此时,奉林彪命令687团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消灭了3营背后的日军,然后与3营一起合力攻打老爷庙之敌。

  夺下老爷庙后,115师从南、北两面山上以猛烈火力居高临下打击沟底的日军,打得日军无处躲藏。日军指挥官发现了老爷庙的重要性,指挥日军成群结队的往老爷庙上爬,但都被老爷庙附近的八路军打下去了。

  激战至午后,日军已经顶不住了。685团在西边死死的顶住了日军,“口袋底”坚不可破;687团在东边牢牢的扎住了“袋口”;686团在中间从南、北两面夹击日军;而日军的增援部队被独立团和骑兵营挡在驿马岭不能前进一步。

  这时,林彪开始“收口袋”了。他命令685团从西往东打,687团从东往西打,将两头日军往中间压缩;686团以一部兵力把守南、北两面山崖,严防日军抢占制高点,另一部冲上公路,将日军分割包围。

  两头日军渐渐被压缩到乔沟中间,沟里剩下的日军越来越少,枪声渐渐稀疏。残存的日军虽然还在负隅顽抗,但经不起八路军3个团的合力打击,最终被全部消灭。在此期间,先期于9月22日进占乔沟西面东跑池的日军一部,试图回援老爷庙,亦被第685团所阻。至下午4时,乔沟战斗胜利结束。

“平型关大捷”(油画,作者孙浩)

“平型关大捷”(油画,作者孙浩)

  对于成为两军争夺焦点的老爷庙要点,为何115师没有预先派部队占领?是作战部署的疏漏还是其他原因?时任115师代参谋长的孙毅将军在《追忆平型关血战》一文中这样解释:未提前占领老爷庙的原因是,“在设伏前因怕暴露目标而来不及占领”。

  勘察115师指挥所,林彪、聂荣臻在这里指挥了“平型关大捷”

  作者从“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景区出来,沿着G108国道向东南行驶2公里,到了“平型关寄宿学校”,把车停在这里后,沿着小路向山上爬去,这里没有道路,只有简陋的土路,找到了115师指挥所遗址,位于乔沟东南约1.5公里,在一个小山头上。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就是在这里指挥了第685团、第686团、第687团伏击日军的战斗。

左一正做标记的是师长林彪,左三持望远镜的是副师长聂荣臻

左一正做标记的是师长林彪,左三持望远镜的是副师长聂荣臻

  作者到这里考察时,与当年平型关战斗的季节是一样的,灌木荆棘密布,杂草丛生。经过实地勘察发现,尽管这里视野比较开阔,从这里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对面的老爷庙,但却看不到下面的乔沟。这一点与孙毅将军在文章所说的从115师指挥所“用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沟底那条公路”是不一样的,有的文献还说“指挥部可以观察到几乎所有阵地的情况”。作者认为,后一个表述肯定是不准确的,因为乔沟长5公里,又是弯曲的,而整个115师设伏地域,绵延10多公里,所以绝不可能“观察到几乎所有阵地的情况”。也许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的站立点与当年林彪的指挥位置不一样,因此导致了观察视角出现偏差。

从115师指挥所看乔沟方向

从115师指挥所看乔沟方向

  平型关大捷战果辉煌

  115师经过8个多小时的殊死战斗,终于将进入到乔沟道路的日军全部歼灭。此役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敌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九二式步兵炮1门、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掷弹筒20余个、炮弹2000余发。由于这支敌军护送的是日军辎重部队,115师还缴获了大量作战物资,包括:战马53匹,日币30万元,以及大批食品、被服、电信器材和机密文件、军用地图等。与乔沟战斗同时,杨成武率领115师独立团在驿马岭阻敌增援部队,歼敌300余人,并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这次胜利令八路军收获甚丰,要知道,当时八路军装备很差,又没有钱,因为从8月份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国民党才开始给八路军拨军费。而115师缴获的日军武器弹药足可装备八路军一个团,还缴获了日军一个旅团的军用物资。这支穷的不能再穷的部队一下子获得了这么多战利品,这可真让115师“发了洋财”!

平型关大捷后的115师战士,可以看出缴获的日军武器、钢盔、防毒面具等战利品

平型关大捷后的115师战士,可以看出缴获的日军武器、钢盔、防毒面具等战利品

  平型关大捷意义重大

  115师是东渡黄河、挺进抗日战场的第一支八路军部队,115师的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从陕北出师抗日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知道,自抗战全面爆发以来,国民党军队是屡战屡败。在华北战场上,70多万国民党军队抵挡不住10多万日军的进攻(日军在华北总兵力为37万)。与此同时在上海,淞沪会战已经打响40多天,国民党投入了70多万大军,声势虽大,却屡攻不下10多万日军(至平型关大捷前日军增兵至20万),并已显示出跋前踬后之态。在山西战场,也是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北路日军已经连下阳高、聚乐堡、天镇,并攻下了晋北重镇大同。日军在中国似如无人之境,所以日本猖狂地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平型关大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它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山西战场来说,这场胜利有效地扼制了日军第5师团的攻势,为后面的忻口战役赢得了准备时间,并且从侧翼支援了平汉路的作战。同时,平型关战役也是抗战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国共两党军队联手阻击进犯日军并取得胜利的第一场战役。消息传开,震惊中外,举国欢腾,极大地振奋了民心士气,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全国各界莫不欢欣鼓舞,纷纷发来贺信贺电。9月26日,毛泽东兴奋地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蒋介石也致电祝贺嘉奖。连日来八路军总部收到贺电贺信百余封。国内各大报刊、广播电台和英国、法国及东南亚国家的报纸争先报道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太原、石家庄等城市举行群众集会,庆祝八路军出师抗日旗开得胜、首战大捷,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得到了极大提高。平型关大捷还被写进了《八路军军歌》:“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参考文献:

  《中国抗日战争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

  孙毅《追忆平型关血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郭汝瑰、黄玉章,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02年

  《太原大会战内幕全解密》 陶纯,军事出版社,2005年

  部分资料、图片采自网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考察平型关战场纪实(一)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