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各族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中华大地上,坚韧、顽强、不屈、勇敢的苦熬、苦干、苦斗、苦拼的精神,在与日本法西斯的决死战斗中,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一幅壮阔的史诗画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上展开。
在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张家坟村,英雄母亲邓玉芬先后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抗日战场,他们全部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千千万万个邓玉芬这样的英雄母亲,构成了中华民族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坚韧脊梁。山东抗日根据地在盛产黄金的胶东半岛建立了一个“北海银行”,作为稳固的经济补给后方,为抗日武装提供经费支援。
在大后方,各界人士也踊跃投入抗日战争。“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知识出知识!”激动人心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成了激励全民族抗战的号角。实业家卢作孚先生的民生公司的轮船一次又一次往返于长江三峡,把抗战所需的战略物资转运到大后方,雇用了3000多民工和850多只木船,实施了中国式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复庆永商号的大股东牛友兰先后捐资三万五千块银圆,捐粮两万多公斤,以及大量的棉花、布匹等物资,这几乎是他的全部家产。
中国是各族儿女共同的家园,各民族的儿女投身抗战,共御外侮。内蒙古大草原上,活跃着乌兰夫组织并领导的抗日武装——蒙旗保安旅(后改编为蒙旗独立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鄂尔多斯高原的抗日斗争。在云南,为修建滇缅公路这条中国抗日的生命线,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6个民族数十万儿女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方式开挖土石两千两百多万方,修建桥梁243座、隧洞1789个。数千人为之付出了生命。滇缅公路每修通一公里,就有七位筑路者倒下去。
旅居海外的八百多万华侨身处异邦,心系祖国。抗战开始后,全欧华侨抗日救国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美国援华联合总会等救国组织纷纷成立,为祖国捐款、捐飞机、捐药品,创办侨资银行,为严重贫血的中国财政输血。全球华侨积极为国捐款,认购救国公债,1937年7月到1941年12月,中国军费开支总额约为123亿元,侨汇总额就达53亿元,占军费开支总数的43%,巨额侨汇及时垫付和抵消了大量军火进口所需要的资金。
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正在创造历史。在这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殊死决战中,中华民族空前地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共赴国难,英勇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