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抗日战争中,桂系实力受损,为何能在大别山区扎根?

抗日战争中,桂系实力受损,为何能在大别山区扎根?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4
0

  抗日战争初期,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之后,实力受损的国军部队开始步步撤退,还撤到了安徽、江西、湖南等地。他们不再和日军打大规模的阵地战,学起了八路军、新四军,依靠当地的有利地形与日军周旋,与日寇打持久战。

  当时,实力受损的桂系部队奉命撤到了安徽南部、河南与湖北交界的大别山地区。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桂系首领白崇禧不敢怠慢。他虽然想着保存实力,可他也要以大局为重,更得为桂系部队的未来着想,赶紧布置了周密的防线。

  客观地说,大别山地区是天然的屏障,更能让成长在山区、对山区熟悉的桂系部队运用自如。在白崇禧将军的周密布置下,桂系部队利用构筑起来的防线,很快就打败了来犯的日军,并在当地站稳了脚跟。自此,桂系在大别山地区扎根数年,直到渡江战役的发起。

  其实,桂系能在大别山地区站稳脚跟,还和日军有关。当时,日军想迅速灭亡中国,更想用很短的时间内打败蒋介石的部队,就没有把在大别山地区坚持抗战的桂系部队当回事儿。在日军的大举进攻下,武汉、郑州、徐州、广州等地相继陷落,大片国土沦陷了。

  说实话,大别山地区不仅有国民党军队,还有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更有不少当地的抗日武装队伍。这些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时刻想着如何赶走日军侵略者,成为打败日本的中坚力量。有这么多人的坚持抗战,日军自然不敢对桂系有太多的想法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抗日战争中,桂系实力受损,为何能在大别山区扎根?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