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初期,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之后,实力受损的国军部队开始步步撤退,还撤到了安徽、江西、湖南等地。他们不再和日军打大规模的阵地战,学起了八路军、新四军,依靠当地的有利地形与日军周旋,与日寇打持久战。
当时,实力受损的桂系部队奉命撤到了安徽南部、河南与湖北交界的大别山地区。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桂系首领白崇禧不敢怠慢。他虽然想着保存实力,可他也要以大局为重,更得为桂系部队的未来着想,赶紧布置了周密的防线。
客观地说,大别山地区是天然的屏障,更能让成长在山区、对山区熟悉的桂系部队运用自如。在白崇禧将军的周密布置下,桂系部队利用构筑起来的防线,很快就打败了来犯的日军,并在当地站稳了脚跟。自此,桂系在大别山地区扎根数年,直到渡江战役的发起。
其实,桂系能在大别山地区站稳脚跟,还和日军有关。当时,日军想迅速灭亡中国,更想用很短的时间内打败蒋介石的部队,就没有把在大别山地区坚持抗战的桂系部队当回事儿。在日军的大举进攻下,武汉、郑州、徐州、广州等地相继陷落,大片国土沦陷了。
说实话,大别山地区不仅有国民党军队,还有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更有不少当地的抗日武装队伍。这些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时刻想着如何赶走日军侵略者,成为打败日本的中坚力量。有这么多人的坚持抗战,日军自然不敢对桂系有太多的想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