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庙,又名龙王庙。此庙位于涛雒镇东两公里的大海边上。庙后是大岭,大岭是由九条小岭组成。岭为沙地,拥地五千余亩,全为松林所覆盖。关于此庙,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传说早年间,在夹仓海口外边的浅滩上,从海里上来一条极大的鲨鱼,鱼的双眼已没,是由两条小鱼把它送到岸边来的,海潮下落了,两条小鱼即掉头游走,可那大鱼却孤零零地暴浅在海滩上。日复一日,连续几天过去,也不知为何,小鱼再也没回来,而海潮却也从不再上涨到那地方。最后,那失去双眼的大鱼,便可怜地挺死在那孤凉的海滩上……
这天夜里,人们忽然同得一梦,梦见龙王说道,那鱼因犯有多次吞食海上渔民的罪恶,便被他摘除双眼,赐死在海边,并要它向海边的渔民赔其肉,还其骨,借此以显天德,以示龙威,警其百鱼,安其民心……人们醒来大惊。第二天,那些曾在海上失去亲人的人们便秘走相淡……最后,他们联人极多,大起胆来,一齐持刀携筐,涌上那海滩……
百姓为答谢龙王之恩,待把鱼肉割光之后,便全力出钱,在大鱼落浅的西边岭坡上全用鱼骨修成一单间小庙,庙里仅塑龙王一像,并取其名为“鱼骨庙”。
谁知庙刚建成,即被大汛潮冲毁。人们甚感不安,便又一次合力出钱,将庙西迁到大岭北端(即今日夹仓口南崖“龙王崖”处,“龙王崖”一名即由此得来。此时庙已扩建为三间,里面除塑龙王像之外,又塑有几位海神的像)。
迁庙之后,人们便按“逢三、六、九上庙”的当地风俗,到此庙进香设祭,并祈祷龙王保佑出海的人能多打鱼,平安归来。
龙王见人们级善良,虔诚,又念其破费太大,便又托梦说“谢众主盛情,吾能以享人间烟火,但次数切莫过多,每年正月十六,六月十三皆属吾之生辰,众生如愿继续往来,年两次即可。”从此人们便按龙王的嘱咐,只在每年这两天到庙进香设祭。
几年以后,海边上突然出现一种瘟疫,并有很多人死去.这天夜里,龙王第三次向人们托梦说,“立庙之骨可焙来做药,病人用之当愈。”人们一听,又惊又怕,直说“不敢”。龙王一想,便又说道,“众生切莫多疑,吾乃实言,再者,庙亦座于阴地,日见九龙排泄,吾视之不忍,庙毁后,可南迁。”龙王这一说.人们才敢到庙拆骨治病,治则必好,治到庙里只剩下鱼骨脊檩时.瘟疫便全部消除。
几天后的一个夜间,人们突然梦见从南天上下来一位白须童面的老仙,那老仙说道:“自今之后,此地既无瘟疫出现。
我已拜过东瀛主,为救他方生灵,今已将剩之鱼骨取走。”那南仙说完隐去。第二天,人们到庙一看,果然庙顶已开,鱼骨脊檩已没,而龙王却坐于露天框地,人们更是惊异不止……
报答龙王救命之恩,人们便按其梦中所说,将庙第二次迁移,修建住大岭中部(今刘家湾村东的烟台附近)。谁知建庙之后,岭上岭下成了蛇海。长虫钻来爬去,令人难行。
人们请来异人察看,异人说:“大岭属为蛇地,蛇腹被庙压破,故而蛇多。”因此,人们便按其指点,又全力出钱,将庙第三次迁移,修建于大岭南端(即今之庙址),并扩大了庙宇——增建了后殿,西前殿和西厢(庙中碑上“隋朝初年重建和三迁面至此”的记载,即指这次)。
庙自起用鱼骨修建,到“三迁而至此”及以后的岁月,都无僧道和尚来此居住,唯“三迁”以后,曾有过百僧聚会。平时,只有受乡人委托的看岭人,住在后殿西头的四间草房内。后来人去房空,此庙便由“天后官”庙(在涛雒镇外东北角处)代管。到光绪末年,一户丁姓人家受“天后官”;内的恒山(法号)和尚委托,便来此居住守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