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7日的《庐山声明》发出国民政府最著名的抗战口号“地无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1937年12月3日南京外围激战开始,日军包围圈已经基本形成,蒋介石还在南京。
12月4日,日军主力纷纷杀到,战斗立即升级。蒋介石亲自去富贵山、尧化门、仙鹤门、孝陵卫等地视察防务给守军打气。
打到12月6日,除马鞍山、芜湖尚未占领外,日军攻占宣城、镇江、句容、汤山、淳化、秣陵关,在江南对南京形成了包围的态势。
由于镇江炮台死守和长江流域的水雷密布,日本海军一时无法突破镇江水域西进,南京城北面长江一线的包围还没有形成,但12月8日日军已经从江阴北渡长江,沿着长江北岸向南京浦口进军,北面的包围圈也逐步形成,预计最迟12月13日左右,日军就可以封锁长江。
南京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在12月7日凌晨5时天刚亮,蒋介石本人在日机轰炸之前,乘美龄号专机飞离南京,赴武汉统帅部。
当时日军飞机一天几次飞往南京轰炸,此时撤退非常危险,蒋介石用行动告知部下自己不怕死以外,他在日记中写道:对上对下,对生对死,对艰难缔造之首都实不忍一日舍弃,依依之心不胜言矣!
蒋的贴身卫兵大部分则在城破之前12月11日才勉强北渡长江,离开南京这座危城。
12月8日至9日,国军各部退到城防工事。
日军进攻主力已经基本到位,敌第6、第114、第9、第3、第16师团,于12月8日到达攻击位置。各师团的炮兵部队已进入阵地;300辆坦克和装甲车部队已集中到待机地域并选定了攻击路线。
日军一部甚至穿着87师军服,跟随撤退的国军部队突入南京城墙下。乘虚从光华门攻入,国军调动部队经过激战才将这股日军歼灭。
从这天开始,就是最激烈的南京城下的4日激战!
处于第一线主攻南京最后城防阵地的为日军5个师团18万人,外围还有3个师团的部队,总兵力24万。
国军参战的部队基本上全部都是从淞沪战场上撤退下来的部队。说白了,全都是残破的部队,当初在南京参战的司令部参谋处长谭道平将军写道:南京14个师国军实际上只有8.1万人,其中还有3万人是临时拉的壮丁,无任何训练,且火力贫弱,实力上根本无法阻挡日军重集团的进攻。
当时南京守军情况如下:俞济时74军一部固守牛首山,失守以后转移到城西南的水西门。该城墙被炸塌几段,赛虹桥阵地尸山血海。
孙元良88师奉命固守中华门外的雨花台防线,日军飞机每次70架遮天蔽日轰炸雨花台,这是日军主攻的两个方向之一,压力很大。
王敬久87师防守城南河定桥一线,稍后奉命退回光华门,在这期间由中央教导总队一部防守光华门。光华门数度易手,中日双方敢死队几进几出。
桂永清中央教导总队防守中山门、紫金山、孝陵卫、这也是日军两个主攻方向之一。下关码头撤退开始,12月13日,紫金山主峰火光、枪炮声依然不断。
宋希濂36师负责固守江边扼守长江的幕府山和乌龙山要塞一线,稍后由赶来的徐源泉第二军团接防,36师随即退回城内负责挹江门和下关长江码头防御,必要时随时增援各城门。
徐源泉第2军团死守紧靠长江的乌龙山到紫金山以北的尧化门,杨坊山一线,其中主要防御点为乌龙山要塞,该要塞是扼守长江,阻止日本舰队封锁南京长江江面的最后一个支点。
粤军66军和83军由于在外围有一定伤亡,暂时退入城中大水关休整,稍后奉命增援光华门。12月12日夜该部自上而下,五位将军亲自率整师残部在紫金山东冲锋和全师两千将士殉国,杀开一条血路。开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整师自杀式冲锋的先河,破斧沉舟似项羽再世,极具史诗般的壮烈。
萧山令的宪兵部队3个团则打散,负责增援各防御点!
南京城防其实就靠这道城墙了,以及城外雨花台和紫金山两个支点。一道城墙连100年前的太平军都挡不住,又怎么能阻挡住海陆空联合作战的日寇。日军为此也算精心准备,连云梯都准备好了。
8日开始日军发动对南京城墙一线的猛攻,双方在南京城下0到3公里处反复拉锯。战至10日,日军没有攻下南京城任何一个城门,反而遭遇相当惨重的损失。
松井石根调动部队增援,一面发布劝降的最后通牒。投降劝告书,有人说松井似乎还蛮人道的嘛,要保护南京城不受炮火打击。
其实这不过是下流的松井的障眼法,他劝降的目的同之后的大屠杀一样,不过是想打击中国人的抗日意志。而实际上此时因病留在苏州的松井石根和在南京外围的上海派遣军司令朝香宫鸠彦王,以及第10军司令柳川平助等三个最高层军官已经秘密下达了处死所有国军战俘的命令,也心照不宣地达成了进行南京大屠杀的意志。
如果此时国军放下武器投降,不但军人难保性命,南京城会沦陷,一样无法避免南京大屠杀。
那么南京保卫战对国军不仅是军事上的重大打击,也是意志上的重大摧残。此时唐生智头脑还是清醒的,他对此置之不理。
南京之战,8万国军残兵与24万日军激战10天,战死达40%,受伤无数。作为一支军队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这是战斗不力吗?百万德军据守的柏林也不过只守了1个多星期。论战斗意志,二战欧洲战场那些被对手合围的部队也没有几个可以打到死亡40%还不投降和崩溃的。虽然南京大撤退出现了问题,但瑕不掩瑜。
当时南京保卫战中战斗伤亡2万多人,剩下的约有6万人。其中根据国军战后统计,成功突围归队的有3万6千人。就是说,大撤退只有不到3万人死于撤退中,占南京守军总数的不到百分之三十多。
78年后的今天上午,当我们再次站在1927年后就开始构想设计建造的国防工事前,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翻开这段历史,忍不住要潸然泪下,78年前,8万国军将士的身影历历在目。
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也就不会有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向他们致敬,也希望他们的英灵安息,并且保佑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历史是公正的,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南京保卫战伤亡虽然惨重,但血肉奠定了抗战意志和胜利的基础!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祖先而自豪,骄傲。因为他们无论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说,他们都是毫无疑问的英雄。
南京保卫战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对部下说:人生总有一死,我们死在南京,葬身钟山之下,为后代所敬仰,还可以教育后人,也值了!
陈颐鼎旅长接听87师王敬久师长的电话:“完不成任务拿头来见!”于是,同易安华旅长分别从东西两面进攻光华门城堡,视死如归。
易安华旅长不顾自己三面被围,5处中弹,满脸是血,咬着牙说:我是堂堂的中国军人,决不偷生而负国负民,誓与将士们同生死,与阵地共存亡。
17名将军在南京殉国。88师孙元良师长,中央教导总队参谋长邱清泉坚守到最后时刻被围城中。
抛头颅以为中流砥柱的气节是令人感动的,虽然他们最后失败了,但是他们在面对比自己强大几十倍的敌人的时候,已经用牺牲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勇气,他们的鲜血将永载中华史册。
南京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的四大首都保卫战之一,是抗战历次会战阵亡将领最多的一次,也是以中央军嫡系精锐部队为主力的一次会战。为日后武汉保卫战、三次长沙会战积累了经验。
至于该不该打,实际上没有什么争议,考虑汪精卫之流的抗战必亡国的投降论调南京必须打。不打上对不起国父,下对不起四万万国民。
南京的沦陷,不但没有使国人丧失信心,反之激发了全国性的爱国热潮,也坚定了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救亡图存才是南京保卫战的意义所在。
文章千古事,征战一戎衣。
蒋介石先生说:抗日战争若无外来援助终究会失败的,亡国奴翻身大约需要一百年,我为此变化作努力。
白崇禧将军说:历次抗日会战,日军在战略上皆能达到目的,这是国力上的差距。
陈诚将军说:抗战国军士兵百分之九十以上目不识丁,白天看树皮,晚上望星星,去辨别方向,是中世纪国家对抗现代化国家的战争,是不可为而为。
张灵甫说:我们这些抗日将领是活不到抗战胜利那一天的,都会战死,但我愿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抗日战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越来越少,但是,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痛苦与反抗的抗日战争集体记忆将作为中国人的基因代代传承。
用黄埔将领撰写的一幅挽联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为民族、争生存,战死沙场、君无遗恨;痛国家、忧多难,追思袍泽、我有余哀。”
(本文作者:黄埔一期生石美麟之孙石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