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经历回忆 > 南京大屠杀的海外记忆

南京大屠杀的海外记忆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亲历者:南京陷落是她的国殇日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生活在日本新潟的华侨惠京仔年仅5岁,这一天是她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学校师生拿着太阳旗唱着赞歌上街游行,而惠京仔则被作为战败国“支那之子”,要求跪地磕头谢罪,但她死活不同意,被老师摁住脑袋硬磕在地,头破血流。

  至今,惠京仔还是那个拿着中国护照的日本华侨,她的职业是医生,即便没有祖国的情愫在内,她也不允许任何人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存权。她认为,南京大屠杀是对人的生命和尊严的践踏,不可饶恕。

  “我们应该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共同推进一个双赢的命运共同体。”惠京仔是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对战争及安倍政府的政策极为反感。目前以惠京仔为核心的日本新潟华侨华人总会,是中日民间交流的重要力量,她希望藉此缓和历史的伤痛。

  战斗者:黄埔老将一生抵制日货

  “他身上有11个枪洞,一块弹片还留在右大腿,压着坐骨神经,伴随着他一生。”这是黄埔老将詹道良的遗孀、美国北加州上海同学会创会副会长李翠英对记者的描述。

  詹道良从南京保卫战前夕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一路打下来,因屡屡死里逃生,被日军称作“打不死”,晋升国军少将。淞沪会战中,也因一炮击沉日军旗舰“出云号”,詹道良名声大震。

  李翠英与詹道良是晚年结合在一起的,她对老伴印象最深的是,“他恨透了日寇,70年来,一切日本的东西,哪怕必需品,他都不吃,不买,不用。”

  谈及詹老生前心愿,李翠英说,他只希望中国早日统一,变得更强大,不再被人欺负。

  维权者:女法官专心“大屠杀”索赔

  2015年9月1日,73岁的美国首位华裔女法官郭丽莲正式退休,终于可以留出更多精力为中国“慰安妇”请命了。她向记者坦言,“很早就有这个打算了,只有不当法官才可以自由地站出来讲话”。

  郭丽莲真正了解南京大屠杀始于已故华裔作家张纯如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那年是1997年,当她发现这段历史后,主动与张纯如多次交流写作的过程,并于次年与人创办了“南京大屠杀索赔联盟”,力求为当年死难者讨回公道。

  她表示,法官最看重的就是公正,而日本至今没有真正道歉,许多施暴者也没有承认过自己的罪责,这对逝者不公。

  可喜的是,经过郭丽莲在内的旧金山华人18年的抗争,旧金山市议会11位议员一致通过将在公共场所设立慰安妇纪念碑。

  搜证者:捐赠1500多件“大屠杀”铁证

  12月10日,华人鲁照宁携9件(套)大屠杀史料再次捐献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细细数来,至今他一共为纪念馆无偿捐赠了1500余件史料。

  鲁照宁只是美国纽约电力公司的一位普通工程师,今年是其移居美国的第35个年头。1980年出国前,“南京大屠杀”对他而言还只是一个颇有距离感的词,然而24年后,他开始带着一沓沓南京大屠杀的珍贵史料,一趟一趟从美国搬来中国。

  “我想做一件对中国,对人民,对自己都有意义的事。”鲁照宁告诉记者,这些史料大部分都是从网上竞拍而来。

  他说,“我有决心坚持下去,要让全世界人民知道这段历史真正发生过。”

  (作者:陶煌蟒)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南京大屠杀的海外记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