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浙江血色抗战:日军侵略令浙江伤亡超过35万人

浙江血色抗战:日军侵略令浙江伤亡超过35万人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937年7月7日,日军蓄意制造“七七事变”。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次日,杭州就遭遇空袭,著名的“八一四”杭州空战爆发。

  1937年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登陆。12月24日,省会杭州沦陷,日军入城后,屠杀杭州市区平民4000多人,血流成河。

  据统计,因日军侵略,浙江人口伤亡超过35万人。

  其实,浙江儿女的抗战悲歌从七七事变之前就早已开始。1937年3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与蒋介石在杭州举行国共合作抗日谈判。此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浙江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浙江人民开展了艰苦的敌后武装抗日斗争。1939年3月至4月,周恩来从皖南新四军军部来到浙江视察抗战。他还回到故乡绍兴,勉励家乡人民精诚团结坚持抗战,并题词呼吁:“冲过钱塘江,收复杭嘉湖!”

八一四空战中的中国空军编队。浙江日报资料照片

  此后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浙江敌后抗日武装共对敌作战1995次,歼灭日伪军2.07万人,摧毁日伪据点1010个,解放人口700余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45年9月4日,中国代表在浙江富阳宋殿村接受了日军投降,这个村子被命名为受降村。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富阳区政府决定在“受降村”附近设立“浙江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

  在七七事变80周年之际,让我们回望那段烽火悲歌的岁月,这是不能忘却的纪念。
 

  那座桥: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钱塘江大桥,建造、炸毁、修复,至今仍在服役。这座桥,承载着杭州的抗战记忆。

  1933年,在天津北洋大学教书的茅以升,受邀赴杭州兴建钱塘江大桥。此时抗战已经爆发。1935年4月6日,大桥正式开工兴建,正值抗战,建桥难上加难。“八·一三”淞沪会战后的第二天,日军飞机初次轰炸钱塘江大桥,所幸未被炸中。

  工人们头顶飞机轰炸,夜以继日地赶工,建成了全长1453米,双层公路、铁路两用的钢梁桥。此时,茅以升便作了最坏的打算,他在南2号桥墩里,预留了放炸药的地方。

  不久,持续3个月的淞沪会战结束,上海沦陷,杭州危在旦夕。

  1937年11月16日下午,茅以升接到命令,准备炸毁大桥。他带人通宵放炸药,装引线。

  12月23日下午5点,敌人已近,一声巨响,钱塘江的大桥就此炸断。

  据统计,自建成到炸毁的89天时间里,100多万军民借此得以转移。

  炸桥极大地拖住了日军。日军占领钱塘江两岸后,艰苦修桥,直到1940年才接通大桥公路,通行火车更是等到了1944年。

  大桥炸毁后,茅以升愤而写下:“抗战必胜,此桥必复!”1946年,茅以升回到杭州重修此桥。1953年5月,钱塘江大桥铁路、公路全部恢复通车,复桥夙愿终于实现。
 

  那片山:四明山区重创日伪军

  而自从日本侵略者踏上浙江土地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号召、领导浙江人民开展了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浙江人民开辟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武装抗日斗争,先后开辟了浙东抗日根据地、浙西抗日根据地和浙南抗日游击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了浙江抗战的中流砥柱,对争取浙江抗战的全面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浙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是全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要战略支点。拥有浙东行政公署及其所辖4个地区级、16个县级政权,抗日武装1万余人。

  浙赣战役刚结束,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即于1942年9月5日又对浙东工作方针作了指示:“我军应坚持向敌后发展的方针,在沿海、山区打下长期坚持游击战的基础”,以“达到在浙东保持战略支点的目的”。9月22日,浙东区党委召开会议,制定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在四明山完全占领后,再争取控制会稽山”的工作方针。浙东主力部队挺进四明山,很快,一个以四明山为中心,包括浦东、三北、四明、金萧的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从此,梁弄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和浙江各地党组织的联络中心。1943年12月22日,新四军军部电令浙东抗日武装正式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

  从1941年5月到1945年8月,经历大小战斗643次,克复南汇和上虞两座县城,攻克敌军据点110余个,毙伤日军官兵610人,俘虏日军顾问军曹以下21人,毙伤伪军3062人,俘虏伪军5504人。浙东军民的英勇抗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华民族抗战史增添了光辉一页。
 

  那场空战:“3比0”完胜日军

  1937年8月14日,侵华日军轰炸中国空军在浙江笕桥的机场。高志航任大队长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在这里与日机狭路相逢。

  就在杭州上空,高志航成为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的中国人。高志航,原名高铭久,后立志航空救国遂改名“志航”。此前在东北军空军任职,后担任笕桥航校教官。

  1937年8月14日15时30分,日军13架轰炸机冒雨直向笕桥航校机场飞来。

  高志航当即驾驶“霍克”式战机,带领中国空军升空迎战。骄横的日军未曾想到会有中国战机拦截,盲目投弹后仓惶逃走。

  高志航驾机死死咬住日机果断开火,日机中弹起火爆炸——这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日军战机。在高志航的鼓舞下,战友们勇猛作战,又连续击落2架、击伤1架日军战机,自己无一伤亡。中日空军首次交锋,中国空军以“3比0”完胜日军。(记者注:由于当时中国空军设备落后,没有航空胶卷,所以一度认为击落、击伤日机6架,因此当时报道大多称6比0。)

  “八·一四”空战后,中国空军愈战愈勇,先后涌现出被称为中国空军“四大金刚”的高志航、刘粹刚、李桂丹、乐以琴等一批空军英雄,让日军飞行员“闻风丧胆”,日本空战“四大天王”先后被击落。

  1937年11月,高志航奉命经河南周家口机场接受前苏联援华战机时,遇日军轰炸,连同14架飞机消失在火海中。高志航牺牲时,双手还紧握着飞机操纵杆打算强行起飞迎战日军。

  2014年,高志航成为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本报首席记者王曦煜撰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浙江血色抗战:日军侵略令浙江伤亡超过35万人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