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大青山东段的卓资山为坐标,西南是凉城蛮汉山、马头山山区,西面是土默川平原,东侧是丰镇丘陵地带,南与山西的左云、右玉、偏关交界,通往晋西北。中国共产党在大青山地区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可以威胁平绥铁路和牵制集宁、归绥、包头等城镇的日军,便于打击乡村里的小股日军,以促进蒙汉人民团结抗日,扩大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并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相互配合,保卫抗日大后方陕甘宁边区,打通与苏、蒙的交通线,是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的先头阵地。
鉴于大青山地区的重要性,1937年10月,中共派120师宋时轮支队500余人挺进山西雁北地区后,北上凉城县马头山地区,驻军于厂汉营。在左云、右玉、凉城接壤的山区开辟了左右凉根据地,组建了中共左右凉县委,建立党支部,其时左右凉地区有党员18人。
1938年1月10日,宋时轮支队再次进驻马头山地区,2月察绥游击军第一支队从右玉西山沟挺进凉城,收复了厂汉营,收编了国民党王茂宣的自卫队,经整训后编为绥东游击队。在5月份由于宋时轮支队撤出左右凉地区东进,根据地被破坏。
1938年6月初,中共358旅抽组政治部深入到凉城、丰镇一带活动两个多月,准备筹集资金,补充兵源,扩大中共的影响,以便重组地方组织。同时派出警备六团和独立第六支队500余名步兵,经常跨长城在凉城厂汉营三号村驻防,并在右玉杀虎口和丰镇红砂坝对日伪军作战。
8月2日,以太原成成中学学生为骨干,吸收天津流亡学生组成决死队,与保德来的一个团活动于厂汉营一带,在左云十二窑与日军决战,经8个小时的战斗,决死队牺牲队员200余人,只有四、五十人突围。中旬,120师警备六团开赴马头山地区,打击日伪军队,发动了袭击厂汉营据点的战斗,全歼日伪军队300余人,并在永兴梁消灭伪蒙疆政权的一个连。其后再次成立中共左右凉县委,下辖右玉一区、凉城一、二、三区和左云区。9月14日,警备六团奉命由五寨出发北上,进入凉城中、南水泉一带,袭击了驻防厂汉营的日伪军100余人,将其全部歼灭,缴获战马数十匹和一些武器及军用物资,俘虏蒙古军军官9人。11月间,120师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深入到丰凉地区,发动袭击圪臭沟、雾柳沟、蓝旗马厂三个村的驻军和厂汉营据点,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早在1938年初,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中共巩固和扩大了晋西北根据地。4月18日,毛泽东、滕代远致电贺龙、关向应和肖克,征询大青山脉、平绥铁路沿线创建游击队的问题。电文中指出平绥””铁道南凉城一带亦是山地,枪支亦多,游击队可跨铁道发展,并往来穿插铁道都不成问题……””5月14日,毛泽东又致电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指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贺龙、关向应等开始着手组织大青山支队。在6月下旬,由八路军120师派358旅715团和师直骑兵营1个连组成大青山支队,也称李支队。由358旅政治委员李井泉任支队司令员,姚喆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715团团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参谋长李文清。下属3个营:第一营营长傅传作,副营长邹凤山;第二营营长唐金龙;第三营营长陈刚。每营下属4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共计15个连,每连120多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是一支素质高,装备强的部队。同时共产党还派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晋察绥工作委员会(简称总动委会)部分工作人员及总动委会游击第四支队,同时北上,总计2300多人。组建后,立即进至长城南的山西左云、右玉等县境内。这时由杨植霖组建的蒙汉游击队派人与大青山支队取得联系,要求支队尽早赴归绥。6月15日,朱德、彭德怀将进军大青山的行动计划致电贺龙、肖克、关向应,发出了向大青山出动的指示。7月29日,大青山支队在李井泉、姚喆的指挥下,由王尚荣率领三营为先锋,从杀虎口越过长城,进入凉城,沿长城脚下向东北进军到厂汉营,做继续北上的准备。大青山支队越过长城的消息传开后,日伪军惊恐万分,从大同、右玉、左云、丰镇、凉城等地调集5000余日伪兵力分7路向大青山支队围堵。日伪军采取分路突进的战术,各路进军到合击的位置后,先不攻击而首先占领制高点,然后逐渐跃近,着意寻找主力决战,企图将大青山支队消灭于长城脚下。大青山支队只派一部分兵力在厂汉营一带牵制日伪军,主力部队冒雨急行军130里跳出日伪军的包围圈,连续行军两夜,撤至山西偏关县贾堡一带整休。在厂汉营负责牵制日伪军的支队师直骑兵营一个连,利用山地巧妙与日伪军周旋,采用快速多变的战术,完成掩护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相机撤到长城以南与支队会合。日伪军围歼大青山支队的计划落空了,但支队的第一次北上也受阻。贺龙指示,不要停留,抓紧时机速进大青山。
7月下旬,大青山支队从贾堡第二次北上。部队从右玉过浑河,沿浑河东岸向北急行军经杀虎口越过长城,安全进入凉城境内。先头部队第三营为了给大部队创造条件,直捣岱海滩以东天城村的敌人据点,炸毁了10多辆汽车,吸引了敌人的视线。主力部队趁机从岱海以南穿越归绥至凉城的公路,顺利到达蛮汉山主峰脚下的太平寨,建立了北上大青山途中的第一个立足点。
在太平寨,李井泉、姚喆、武新宇和””动委会””领导研究下一步的工作,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李井泉、武新宇等人带领八路军2个营、””总动委会””和第四支队北上进入大青山腹地,开展游击战争;另一路由姚喆带领1个营留在蛮汉山区大榆树、韭菜沟一带,一面宣传抗日,一面等待转运晋西北根据地为大青山部队准备的1400多件皮衣。
经过三四天的休整,李井泉率主力部队集结于平绥铁路以南旗下营和三道营之间的山区。日军在平绥铁路沿线布防严密。8月31日夜,正值阴雨,乘敌守军松懈,李井泉率部于拂晓前顺利通过平绥路,于9月1日到达预定地点——位于绥中陶武公路中段的大滩(今察右中旗境内)。千里行军转战,历时月余,终于进入了大青山地区。
留在蛮汉山区的部队,由参谋长姚喆率领在凉城的赵红眼窑子、崞县窑、韭菜沟一带宣传抗日,扩大八路军影响,吸引了日伪军从归绥、卓资山、凉城调集数千人前往围扑。八路军主力穿越平绥铁路之际,蛮汉山区八路军715团一营在崞县窑与敌人交火,激战半天后,转移退回平鲁境内。八路军警卫6团,为配合掩护大青山支队北进,于8月14日包围厂汉营,全歼伪军,缴获战马上百匹。蛮汉山区的作战配合了主力开辟大青山根据地的斗争,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为建立晋西北──蛮汉山──大青山之间的通道,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回师绥南、建立骑兵部队。绥南指以蛮汉山为中心的平绥铁路以南地区,包括凉城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及归绥县、托克托县、丰镇县的一部分。八路军在绥南地区开展工作较早。1938年8月中旬,大青山支队进兵北山时曾途经这里。姚喆率八路军一部在此坚持斗争。10月中旬,大青山支队一营副营长邹凤山率一营第三连、动委会部分工作人员和四支队第一连,向南穿过平绥铁路,重返蛮汉山,开辟绥南游击区。日伪军绥南布防多在平原地区和较大的城镇,蛮汉山区主要是土匪和伪军危害群众。一营第三连返回蛮汉山后,根据群众要求,打击土匪,解放群众,夺回被抢劫的牲畜和财物,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根据蛮汉山区的特点和斗争需要,大青山支队要求绥南部队尽快由步兵装备为骑兵。通过购买、向富户募集、战斗中缴获等途径,很快就组织起八路军绥南骑兵。
抗日战争期间乌兰察布卓资军民对日寇的英勇斗争
卓资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北靠大青山,南临蛮汉山,平绥铁路横贯东西,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纽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9月19日,蒙奸李守信部进驻卓资山。十数日后,日本侵略军开进卓资山,卓资地区就沦入日伪统治,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卓资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统治共8年。8年中,卓资地区各族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于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在卓资地区建立了组织,并领导了抗日斗争,在斗争中顽强奋斗、不断发展。
一、卓资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卓资地区还没有党员,也没有党的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大青山,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武装和人民政权,在此基础上动员群众,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
1938年5月,八路军120师派主力部队挺进绥蒙地区。9月,由120师715团为主力的大青山支队,在李井泉司令的率领下,登上大青山,与杨植霖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会师,建立了大青山地区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不久,又成立了大青山最早的抗日民主政府——武川县三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紧接着又相继成立了陶武边区动委会、归武县五区动委会、归凉县北四区动委会、归凉县五区动委会共5个动委会。这些动委会实际上就是抗日民主政府,代行政权职能。到1939年12月,根据形势的变化,撤销了动委会,改建为区政府。当时,在卓资地区共有8个区政府:武川县三区政府、陶武边区政府、归武县五区政府、陶林县陶武区政府、陶林县三区政府、陶林县陶凉区政府、归凉县北四区政府、归凉县五区政府。
在政权建立的同时,党的组织也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1939年3月,建立了中共武川县三区委员会,至1941年,在卓资地区又先后建立了中共归武县五区、陶武边区、陶武区、陶林县三区、陶凉区、归凉县五区、归凉县北四区等8个委员会。同时建立了12个党支部:巨义乡党支部、隆胜德口子村党支部、圪督户党支部、大同营党支部、补各庆党支部、大西沟党支部、东罗家营党支部、米家湾党支部、鸡圪图党支部、义和乡党支部、大南沟党支部、小南沟党支部。这些党组织建立后,就开始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参加抗日,秘密发展党员,开展防奸、除特、打击土匪、支援前线、传送情报等活动。抵抗了日寇的侵略掠夺,也牵制了日军继续西进的步伐。到1941年初,党员人数达到85名。
1941年,全国抗日战争进入困难时期。日军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蚕食。对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实施了军事扫荡、经济封锁、治安强化等措施,实行了空前的””三光””政策。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1941年3月,中共晋绥边区委员会改为中共绥察边区委员会,下辖绥西、绥中、绥南三个地区。现卓资部分地区属于绥中,部分属于绥南。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对大青山工作的指示》,卓资地区的游击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采取””满天飞””的战术。党组织更加隐蔽,单线联系。当时的党组织除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之外,还要进行军事斗争。而军事斗争方面,既要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皇军””,又要对付汉奸卖国贼的伪军,还要防范假抗日真反共的国民党””国军””,但敌我力量悬殊,武器装备十分落后,处境非常困难。1942年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形势更加紧张,卓资地区的根据地亦遭到日伪军的围歼。在日伪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为保存实力,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到晋西北,党组织发展基本停滞了,根据地人力、物力、财力受到严重损失,根据地面积大大缩小。1942年10月,中共绥察边区委员会和雁北地委合并,成立了塞北工作委员会,同时,撤销了大青山骑兵支队编制,成立了塞北军分区,绥察行政公署亦改称塞北行政公署。1943年春,形势有所好转,中共塞北工委决定采取措施,恢复大青山抗日游击队根据地,陆续派遣骑兵部队、武工队和工作组进入大青山地区展开多种形式的对敌斗争。同时,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联合、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使蒙汉人民同仇敌忾,共同对敌。防奸、除特斗争也取得成果,给敌人以极大震慑。到1944年8月,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基本恢复了1942年以前的局面,同时拓展了原有的根据地。1945年,卓资地区党组织配合八路军发起攻势,在平绥线向敌人进攻和围挤,逼使敌人撤出。直至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
为有效抵抗日寇的侵略掠夺,党组织及时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1938年10月,武三区动委会成立时,就建立了武三区动委会直属游击队,并很快发展到一百多人。以后又相继组建了归武区游击队、陶武区游击班、陶武边区锄奸组、陶三区游击队、陶凉区游击队、归武县五区游击队、归凉县五区游击队、归凉县北四区游击队等抗日武装。游击队锄奸、放哨、侦察敌情、传送情报、伏击敌人、破坏敌人公路电线、掩护党政工作人员及地下工厂设施,为抗战胜利和卓资地区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爆发后,处于抗日前线的蒙汉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建立了抗日群众团结组织。1939年底,建立了””农民抗日救国联合会””、””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等群众组织,这些组织是击败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源泉,为开辟和发展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在抗战初期作用很大。在1941年遭到日寇残酷的扫荡,组织被破坏,以后停止了活动,但其功绩永远被载入史册。
二、卓资地区党领导的抗日活动
日寇入侵后,在卓资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共产党在卓资地区建立组织后,就顺应民意,组织群众展开了英勇的抗日斗争,采取骚扰、袭击、伏击、破坏、掩护,等方式,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阻滞了日军侵略步伐,显示了卓资人民的抗日决心、。抗日战争中,卓资地区虽然没有大的战争,但抗日的战斗从未间断,小的交火不计其数,这里列举一、二。
1、夜袭三道营车站。三道营车站是平绥铁路至卓资山的一个大站。日本从华北 到达厚和(呼和浩特),包头等西部地区的物资、人员都要从此经过。日军在三道营火车站驻有30多人,在附近还有伪军60多人。1941年初夏,绥中专署、陶林县政府和游击队决定袭击三道营火车站。教训一下日本人。一天黑夜,由六人组成的奇袭组,在游击队的掩护下,潜入火车站,收缴了敌人的枪支,打死日本站长一名,随即迅速撤出车站,凯旋而归。
2、白石头沟战斗。1944年2月上旬的一天,归凉县五区游击队在搬运支前物资时,发现日军宪兵队大约四五十人从大榆树方向开来,准备在白石头沟住下吃饭。随即决定在白石头沟打击这股敌人。游击队兵分两路,出其不意,打的敌人措手不及,仓皇逃窜。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战斗,击溃日军及伪军的骑兵50多人,打死5人,缴获了大量的枪支、马匹、军大衣等军用物资,给敌人以沉重打击,锻炼了队伍,保护了群众。
3、后卜沟惨案。抗战时期,东河子乡后卜沟村的群众积极参加抗日组织,民兵站岗放哨,给八路军游击队送情报、送粮草,为部队缝衣服、做草鞋、看护伤病员等,成为我军的后盾。日本鬼子早就把后卜沟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扬言要把后卜沟村的人斩尽杀绝。1939年9月12日,日本鬼子在阳坡子开会,见后卜沟人没到,就派人偷偷包围了村子,然后不分男女老幼,逢人就杀,血洗了整个村子。全村除一人藏到了山药窖里外,其余30人全部遇害。
4、火烧””无主地””。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隔断大青山地区人民同八路军之间的联系,消灭大青山地区坚持抗日的力量,对大青山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9月初,日寇宣布,红召一带远离公路15公里的30多个村为””无主地””。凡是在这些地方居住的老百姓, 都必须搬到日寇容易控制的””爱路村””,房屋统统烧毁。以后如再有人居住,一律以八路军处置,格杀勿论。9月13日,日寇即出动大批人马,烧毁村庄,到9月18日,6天内,烧了24个村子。1940年春,又扩大范围,将原来未列入””无主地””的几个村子也付之一炬。火烧””无主地””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卓资地区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给卓资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加深了老百姓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也激发了卓资人民抗日的决心和斗志。
日寇在卓资地区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给卓资人民带来的伤害刻骨铭心。抗日胜利虽然已有七十多年了,但这段耻辱和仇恨,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卓资地区的抗战同全国的抗日战争一样,也历经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走过了一条曲折起伏的艰难奋争之路。卓资的党组织在抗战中建立、发展、壮大,在战斗中成长,在成长中战斗。经过八年全面抗战,不仅打退了日军的侵略,而且团结和组织了群众,提高了群众的党悟。广大群众在实践中认识、认清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了党员队伍,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增进了民族团结,僧俗团结,树立了光辉的形象和崇高的威望,为日后的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奠定了基础。
回顾抗日战争期间乌兰察布人民的英勇抗敌斗争
1938年8月,以李井泉任队长兼政委、姚喆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的大青山抗日支队挺进大青山,相继与太原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改编的总动委员会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和杨植霖、高凤英、刘洪雄等领导的当地抗日游击队会合,建立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9月李井泉率领支队,连续取得了夜袭陶林县、突占乌兰花镇、伏击蜈蚣坝3场战斗的胜利,缴获了大量武器,打出了八路军的雄威,开辟了绥中抗日游击根据地。
四子王旗历史上第一个抗日统战组织
●原武川县二区动委会旧址(忽鸡图乡哈勒圪那村)
在乌兰花战斗巨大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下,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会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当时行政区划居于武川县一二联区)所属的抗日第四支队入驻一二联区我旗农区,他们清剿危害百姓最烈的土匪,派出武装工作组大力宣传抗日,筹集抗日物资,征集抗日兵员。1938年9月下旬,四子王旗历史上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统战组织——武川县二区动委会在现今四子王旗忽鸡图乡哈勒圪那村建立。
1940年2月二区扩建为一二联区抗日民主政府,随后四区抗日民主政府建立。至此,四子王旗境内全部农区纳入人民政权范畴之内。以忽鸡图乡哈勒圪那、乌尔图沟、大阴山、头号、闪丹、英图、席片脑包、库伦图镇高台道包,东八号乡韭菜沟、淖尔梁等地为代表的东部农区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活动区。李井泉、姚喆、张达志、杨植霖、黄厚等我党在大青山地区领导抗日斗争的高级将领,都曾亲自领导了这里的革命斗争。吕立江、张英、陶谦、高鸿飞、刘俊、武生毅等一大批来自八路军一二0师七一五团和山西太原成成中学的革命志士,为四子王旗人民带来了革命的火种。
期间,全旗第一个区党委、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支地方抗日游击队相继在游击根据地建立。范建国(范守业)、于峰(于福寿)、戴烽(张辛酉)、高克林(张豹小)、孙库、樊明华、张卿、冯明等为代表的600余名本地热血青年投身革命队伍。范建国、冯明、张来艮、樊二娃等成为我旗目前可知的最早一批共产党员。张贵山、南万泉、郭林、宝音乌力吉、尼日巴喇嘛等本地明主人士、积极为我军捐助粮食、皮衣、战马等军用物资。一批生存在夹缝中的保甲长,周旋于国民党军和日伪之间,不少人暗地里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以庞毛匠、成巨德、胡桂林、张书银、马牛、刘万奎等为代表的广大蒙汉族人民群众,以不同形式参与了抗击敌寇,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他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举全力、倾全产、不惜一切代价为我抗日政权和武装部队捐献物资救护人员、传递情报带路避险、破坏日伪通讯交通设施等,掀起了全民抗日的革命热潮,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这其中有被人们传颂的智救三个八路的农妇李大脚,有只身带领我部队突出日伪重围的蒙族青年钢片。有深受我军感动的红召庙总管兼保安队长,后来经常给我军送情报,护送和救助我工作人员,救治伤病员,在军用物资上也多次给我们帮助的宝音乌力吉(二喇嘛)。
诸如此类的民间抗日集中体现了当地广大蒙古族群众及其上层人士对共产党、八路军的拥戴和支持。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9月到1941年间,仅四子王旗就为我抗日政权和部队提供了8万余大石粮食、80余万白洋(折合款),近6000件(双)皮衣和军鞋。””大白龙””、””赤红线””等著名战马就出自该地区提供的500多匹战马中。
英雄的杜尔伯特草原
与重大贡献相伴的是巨大的牺牲,四子王旗人民抗日斗争遭到了日伪的疯狂报复。根据地因抄””胡子窝””,多数村庄遭到日伪军多次烧掠,四合乡200余农户被日伪烧得剩下40多户,头号村仅留下4户,其余村民都背井离乡。
大南壕村、后本不太村建有我军地下服装厂而被焚烧,大南坡村因未能搜出被村民隐藏起来的我军工作人员,村民被日伪毒打摧残。韭菜沟一带近千只羊、近百头耕牛被抢的只剩下十几只羊羔和两头牛犊。1940年至1942年三年间,被日伪以各种通共嫌疑杀害的村民达300人之多,打伤打残为数更多。
乌尔图沟村民李锁一家6口人,3个儿子参军,先后牺牲在战场,其本人和老伴、女儿均遭日伪杀害。西沟子村民邸福元为掩护我部队安全转移,将日伪带往相反方向途中被识破后遭杀害。还有高鸿飞、吕立江、陶谦、张英、云银祥、武金贵、武生毅、杜松山、刘俊、孙库、樊明华、樊守义、赵玉兰、张有成、高堂小、沙拉、官布扎布、尼玛敖斯尔等一大批被人们仰慕的抗日志士永远留在了四子王旗,成为这片草原上的革命烈士。
察右后旗军民抗战:大青山抗日武装在白音不浪的两次战斗
白音不浪是大青山灰腾锡勒山区的一个小山村,现归察右后旗锡勒乡管辖,解放前为正红旗属地。该村三面临山(这一带基本上是丘陵山区,山势不是很高),西南面有不大的一块开阔地,村子就坐落在北面的山坡下,村西有一条大路直通西北面的红旗大庙。抗战时期,这个小山村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由于这里地形复杂,比较隐秘,进退自如,所以成为我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以及绥东工作团、游击队经常出没的地方。
1941年,我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青山骑兵支队的主力部队也经常活动于绥东灰腾锡勒地区,伺机打击日伪军,为绥东工作团开辟这一带的工作创造条件。
4月7日傍晚,大青山骑兵支队二团一部来到白音不浪村,打算在此宿营。当部队安排好瞭望哨,刚刚要休息时,突然接到哨兵报告:””从陶林(现察右中旗科布尔镇)方向来了十几辆汽车,满载着日伪军,其中还有两辆坦克车,正向这个方向开来,已经过了红旗庙,距离白音不浪村只有七八里地。””当时,部队指挥员听了哨兵报告后,迅速作出判断,估计是走漏了风声,敌人发现了部队的行踪,有备而来,而且来者不善。于是一面命令部队紧急集合,一面带领侦查员爬上村西北面的山顶,观察敌情。
这时,敌人距离我军所在的白音不浪村已经越来越近,只见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沿着大路向村子逼近,另一路汽车开到西北面的山脚下,车上的敌人下了车,开始向村子西北面的山上运动。其意图十分明显,就是想趁我军不备,两面迂回,对我实施前后夹击。
根据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我军指挥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目前虽然敌众我寡,但敌人乘坐的是汽车,不利于山区作战,甩掉汽车后又行动缓慢;我军全部是骑兵,行动灵活,而且这一带地形对我十分有利。只要我们占据了后面的山头,不被敌人堵在村子里,就能做的进退自如。况且夜幕很快就会降临,那时敌人对我们就更加奈何不得。眼下敌人兵分两路,我军正好乘此机会给山后的敌人一个突然袭击,然后迅速转移。
方案一经敲定,指挥员立即下达了作战命令,要求部队以最快的速度转移至村西北面的山顶上,隐蔽待敌。不大一会儿,就见100多名日、伪军从山脚下缓慢地爬上山来,二百米……、一百米……、八十米……,敌人一步步逼近。当敌人据我大约五十米的时候,随着指挥员的一声枪响,埋伏在山顶的战士们一齐瞄准敌人猛烈射击。遭此突然袭击,敌人都懵了头,慌忙趴在地上,头也不敢抬。趁敌人还未缓过神来,指挥员下达了撤退命令,战士们撤离了阵地,跨上了战马,一声呼哨,一溜烟向东南方向驰去。这时另一路敌人也已进了村,眼睁睁地看着我军顺着山顶消失在夜幕当中,毫无办法,只是朝着我军远去的方向噼里啪啦打了一顿乱枪,为我军送行。
这次战斗,从开火到撤离,先后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此战我军消耗步枪子弹200余发,机枪子弹100余发,人马毫发无损,敌伤亡10余人。
另有一次,是1941年夏天,我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绥东工作团陶北区游击队在灰腾墚(当地人称灰腾锡勒山区)一带打游击,有一天,在距白音不浪村东北面不远的一个小山村打尖吃饭。有一个老乡急匆匆地跑来报告,说白音不浪村来了一队伪军,正在抢粮食、抢牲畜,逼着老百姓要大烟,搅的全村鸡飞狗跳、乌烟瘴气。还详细叙述了伪军从何而来,进了谁家院子,共有多少人,抢了谁家的什么东西。在场的队员们听了后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要求惩罚这帮狗汉奸。游击队长经过慎重考虑,认为这帮伪军敢于大白天明目张胆地祸害老百姓,说明他们警惕性不高,现在又是中午时候,敌人肯定疏于防范。这里虽然距离敌人驻地陶林不远(大约二十公里),但只要我们速战速决,打他个措手不及,敌人就是发现我们,想增援也来不及。
况且游击队对这一带地形十分熟悉,可以做到进退自如。鉴于这些有利条件,决定对这帮匪徒来个突然袭击,好好教训教训这帮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的家伙。于是他对这个老乡说:””我们八路军游击队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你们的事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你先回去,不要声张,我们随后就到””。说完后他还派了一名侦查员随老乡一块回去,以进一步侦查敌情。
侦查员出发后,游击队长将队员们集合起来简短地说明了情况,并交代了作战部署和注意事项。然后带领大家跨上战马,向白音不浪方向疾驰而去。快到村口时,先到的侦查员迎上来报告说:””这股伪军是从陶林县城骑马来的,有一个排的兵力,他们主要是来催粮的,战马都在村南洼地里放牧,由两个老乡给看着。现在这伙人刚刚吃完饭,正在村中一个大户人家午休,村子里没有岗哨。””侦查员的报告进一步证实了先前的分析与判断,使大家心中更加托了底。听完侦查员的报告后,游击队长迅速分配了任务,指挥队员们兵分两路,一路从村后面进去爬上伪军所在的房顶,准备居高临下压制敌人;一路直插过去,占领房子周围的有利地形,用火力封锁门窗。
当我游击队员到达指定位置后,敌人才似乎有所发觉,开始在屋子里骚动起来。这时,队长开始向敌人喊话””伪军弟兄们,我们是八路军游击队,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赶快缴枪投降吧,八路军优待俘虏…… !你们都是中国人,不要再为日本鬼子卖命了…… !””喊话后,屋子里的敌人稍微安静了一会儿,突然听到乒、乒两声枪响,两颗子弹从窗户射出来。一看就知道是敌人的火力侦察。队长抬手照着窗户回击两枪,同时房顶上的游击队员也将两颗手榴弹顺烟筒塞了进去,轰、轰两声巨响,炸的屋里烟雾弥漫、尘土飞扬。这一下,敌人老实多了,纷纷哀叫:””八路老爷,别打了,我们投降!我们也是被逼迫的,奉命行事,没办法,饶了我们吧 ……””!随后,这些伪军们按照游击队的要求,噼里啪啦地把枪支从窗户扔了出来,而后高举双手,乖乖地从屋内走出来。
此战先后不到一个小时即告结束,30多名伪军无一漏网,全部作了俘虏,同时缴获战马30多匹,枪械30多支。对俘虏的伪军,游击队向其进行了思想教育,讲解了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政策后予以释放。临走时,还让那个排长带了一封信,让他回去交给他的上司。信中写着:””枪和马游击队收下用于抗日了,人一个也没伤,他们愿回家的回家,愿归队的归队。奉劝你们一句,你们都是中国人,不要再为日本鬼子卖命,作害老百姓了,如果不听劝告,下次再被我们抓住,你们应该知道是什么样的下场””。(察右后旗老促会)
老战士张继勇一家三代人””血与火””的抗日经历!
编者按:这是发表在2014年4月3日《乌兰察布晚报》A4版整版的专访报道。该专访发表两天后,这位抗战革命老战士突发心梗与世长辞了。今天,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发表该文以食读者与微友,让大家勿忘过去,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乌兰察布晚报》2014年4月3日报道:3月27日下午,在集宁区民建大街建兴公寓,记者采访了革命老战士、今年84岁的张继勇老人。尽管已是耄耋之年,张继勇老人仍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在张老声情并茂的讲述过程中,这个山西省平定县声名远扬的革命家庭,父子孙媳三代人的抗日故事逐渐清晰起来。
祖父张惇送独子参军抗日
回忆起全家人抗战的往事,张老至今印象深刻。””1931年4月20日,我出生在山西省平定县岳家村一处普通的三合院里。我排行老二,名张澄,乳名仲和;哥哥张溥,妹妹张海,后改名张瑞珍。我的家乡是一个令日寇胆寒、百姓敬仰的英雄山村。””在张老的记忆里,爷爷张惇身材魁梧,一绺白须飘于胸前,颇具和善长者的风度。他为人正直,性情豪爽,既有文化知识,又是一把种田的好手。老人担任村长10年,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拥护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赞成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和抗日救国的纲领。
张老的祖父膝下有两女一儿,最小的孩子就是张继勇的父亲张步瀛。张步瀛在张惇的教导下,从小酷爱读书,在村里从教12年,联系群众,积极办学,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不少进步学子。1937年5月,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到达山西,张惇怀着””抗日救国,匹夫有责””的坚定信念,义不容辞地送独子张步瀛到太原,参加了薄一波领导的””抗日救国牺牲同盟会””军政训练班,自此张步瀛走上了革命道路。
家里成了地下党””交通站”” 张澄十岁负责站岗放哨
1938年4月,张步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岳家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成了全村的主心骨,村里好多会议都在张步瀛家里开,如改选村政权,成立抗日村政;发动群众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等,张步瀛将岳家庄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同年秋天,张步瀛担任平定县第一任县农户主任,一些上级领导、革命战友常常到他家一起研究团结地主抗日、减租减息的事,从此张家变成了一个地下党””交通接待站””。张继勇的母亲贾转林便成了革命大家庭的后勤主任,热情招待来家的每一位党内人士,不仅倒水备饭,还经常安顿夜里开完会的人住宿休息。
父母将家设成地下党””交通站””后,岳家庄的儿童团可发挥大作用了。据了解,儿童团的第一任团长就是张澄的哥哥张溥。后来张溥调到一区青救会工作,张澄10岁便接替了儿童团团长的职务,每天组织带领村里的小伙伴站岗,放哨,查路条,埋地雷,送情报。
提起母亲贾转林,张老竖起大拇指,敬佩地说:””我母亲从小没读过书,17岁嫁给我父亲后,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和影响,节俭持家,思想进步,上孝敬伺候老人,下抚育儿女。父亲在外抗日,瘦弱的母亲不仅挑起了家里的重担,还默默无闻地支持着丈夫的抗日工作,他们将自己的小家庭和革命大家庭打理得妥妥当当。””
张步瀛为两子、战友改名喻抗日决心
张步瀛敬仰民族英雄岳飞,想以岳飞为榜样,立志献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于是化名””岳勇””。此后,由于他英勇抗战,””岳勇””的英名传遍平定周边。
据张老讲,一天夜里,父亲身着便衣,绑着裹腿回到家中,正好见到侄儿秋玉,就动员秋玉说:””你也跟我一起参加革命吧,咱们一起打鬼子。””秋玉听了非常高兴,当即父亲为他改名为弓力,让他做一名抵御日寇强有力的””弓””。
身边的大哥听到后,也要父亲帮着改名,于是父亲将两个儿子叫到身边说:””古书上有个典故叫‘一张铁弓射出关’,咱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娘子关,赶出中国,我看哥哥叫铁弓,弟弟叫钢箭,做刚强的人,长大好革命。””
随后,父亲岳勇将跟他一起参加革命的战友,也纷纷从岳姓上重新起了名字,如岳真、岳忠、岳成等等,后来有不少革命战士为抗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于是路北的群众称赞道:””岳家庄出了一支岳家军。””
“”后来,哥哥便叫‘铁弓’,而我‘钢箭’这个名字过于拗口,始终没有叫出去。父亲牺牲后,为了继承他的遗志,我于是改名为‘张继勇’。””张老解释道。
岳勇带病锄奸祖孙三代共同杀敌
1941年,日军对平定路北和盂县全境实行””铁臂合围””“”梳篦式清剿””大扫荡。随着形势的恶化,四区底盘全部被敌军占领,硝烟滚滚,险象丛生,区机关被迫撤至一区张家井一带,当时岳勇已担任平定四区抗日区长。
张老说,由于长期过度劳累,父亲患上了疟疾,县委批准他从四区回岳家庄养病。9月中旬的一天,父亲的病刚发作过,民兵赶来汇报:””村里来了四个便衣特务,要吃,要喝,无恶不作,怎么办?””父亲一听拍案而起说:””有八路军在,还怕收拾不了他们!””于是父亲找到祖父商议歼灭汉奸的对策。
此刻,四个狡猾的汉奸怕在村公所吃喝不安全,逼着村长把他们安排到地势较高、易守难攻的刘三院中,放心地玩起牌来。岳勇带着10多名战士乔装成厨子进行围堵。汉奸一看形势不妙,赶忙退出屋外仓皇逃跑。这时,张惇带着张继勇和村民手拿石头棍棒赶了过来,将4个汉奸全部消灭。
“”一场惊心动魄的锄奸战斗,前后只用了半个小时。这是我第一次参战杀敌,也是我们祖孙三代一同参加的一次杀敌斗争。””张老不无自豪地说。
全家在狱中与敌军斗争47天岳勇英勇牺牲
张老告诉记者,之前听父亲的战友讲,父亲工作的四区大多村庄属日军的””准治安区””,南靠日寇盘踞的大本营阳泉重镇,东临白泉敌据点,汉奸特务活动猖獗,父亲完全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脑袋掖在腰里过日子的,随时都有牺牲危险。
1941年,阳泉日本宪兵队四处搜寻,妄图消灭四区的共产党、八路军,活捉区长岳勇。12月2日,岳勇参加完张家井反扫荡会议后,星夜返回四区政府驻地辛庄村。翌日,驻阳泉的日军宪兵队突然包围了辛庄,岳勇在转移途中被叛徒指认逮捕。
岳勇被捕后,在狱中不为敌人的逼供、劝降所动。敌人劝降不成,又把岳勇一家五口人(张惇,岳勇的岳母、妻子、10岁的小儿子、7岁的女儿)作为人质抓来,先后将他们关在北庄头、阳泉、巨城和万子足等5处狱中,长达47天。
“”在被关押的日子里,我们一家人与日寇展开宁死不屈的斗争。日军先对父亲用了惨无人道的酷刑,蘸水鞭打,下水牢,坐老虎凳,穿竹签,烫火柱,狼狗咬……把他折磨得伤痕累累,鲜血淋淋,但父亲正义凛然,痛斥敌酋。后来又将祖父打残病逝,将母亲推到火堆、铡刀面前,母亲坚韧不拔,配合丈夫与敌人顽强斗争。1942年1月17日凌晨,日军逼供、劝降无果,愤怒中当着家属的面,再次对父亲实施了压木杠、泼冷水等酷刑,然后用腰刀砍掉了父亲的左耳,最后以‘十指钉钉’的方式,将父亲活活钉在了门板上,并残忍地用铁锤重击头部。就这样,父亲壮烈牺牲,那年,他才整40岁。””张老哽咽道。
岳勇牺牲后,县政府将岳勇家眷买了出来。张铁弓此前已参军,母亲便将二儿子张继勇与小女儿张瑞珍一个不留地都送进革命队伍,教育子女报仇雪恨。
张继勇继承父亲遗志为党工作
张继勇入伍后,1946年5月14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张老随部队参加了正太战役,之后任平定县娘子关联区第一任联合校长。1948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某后勤指挥部任职。1950年,随军北上绥远(内蒙古),先后在绥南、绥中、军分区机要股任机要员。后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先后在绥远省政府和包头市政府等处做机要秘书工作。
1957年,张老调至集宁二中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8年。文革期间,造反派将张老揪回学校批斗,关进牛棚三年半,刑讯逼供,直至内人党冤案平反昭雪,张老才过上了和平安稳的生活。1991年12月张老离休,享受到了厅局级待遇。
1990年11月10日,中共平定县委、县政府在岳家庄村召开千人大会,隆重纪念革命先烈岳勇,建立了””岳勇烈士纪念碑””,并举行了掲碑仪式。张老说,在父亲带动下,张氏家族涌现出13名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和军人,他们中有4人为革命光荣牺牲,他们的业绩为张氏家族增添了新的光辉。
来源于乌兰察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