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地处冀豫两省交界处,是河南省北边门户,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土匪、会门等地方武装最盛之处。1937年10月25日9时,7架日本飞机轰炸了安阳城和十里铺兵营。11月5日下午4时,敌人攻破安阳城。很快,敌人又占领了水冶镇,安阳县大部分地区沦陷。城乡社会秩序一片混乱,学校停课,商店关门,人民成群结队隐遁逃难,广大穷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安阳县处于无政府状态。
日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激起了安阳县人民的无比愤恨。安阳县的共产党员、爱国青年、开明士绅及不愿做亡国奴的广大人民群众,纷纷组织抗日武装,拿起武器和侵略者进行斗争。
在这期间,涌现出很多抗日队伍,如安阳抗日义勇军、安阳抗日救国会、抗日土匪武装、安阳县抗日政工团、安阳县抗日联队等。
1937年8月,共产党员何幼琦等五六十人筹集了十余支枪,组建了安阳青年抗日义勇军。安阳城沦陷后,义勇军和安阳县十区联保主任龙兆凤所带领的30余人联合在一起,被商震委为第二十集团军第一别动大队。别动队每到一地,就向群众宣讲抗战形势,控诉日军侵华罪行,散发传单,号召安阳人民团结起来抗日。
1937年11月4日,安阳沦陷后,从国民党监狱释放出来的中共安阳县委原书记陶鸿勋,党的组织关系尚未恢复,就回到敌占区的家乡——安阳县陶村,组建了安阳中华民族保卫团,领导永和一带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2月,陶鸿勋将安阳中华民族保卫团改为安阳青年抗日救国会,他们在敌占区写标语、贴传单、唱抗日歌曲,发动群众起来抗日,还组织人到平汉铁路沿线割电线、炸火车。
抗战初期,安阳县国民政府内,有一支很小的抗日武装——安阳县抗日政工团。政工团领导人孙筱尚是安阳县南流寺人,1937年冬,从北平交大毕业的他毅然回到故乡,积极发动爱国青年,自筹枪支,组建了抗日义勇军。在魏十篇的支持下,孙筱尚又组织了四五十名进步青年,成立政工团。他们唱革命歌曲,读革命书籍,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深入农村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揭露日军暴行,号召群众起来抗日。
安阳县西傍佐村的吴守正以八区队长的名义,将安阳西北部都里、东水、观台、积善、东傍佐、柏涧、岗子窑、伦掌等村庄的民团联合起来,成立抗日联队。
安阳县东河干爱国志士杨寿先在安阳沦陷后挺身而出,利用自己的威望,动员安阳东部的郑合、李成华、杨万祯等地方武装2000多人,成立了抗日义勇军,杨寿先任司令。他高呼:“要抗战到底!”东部抗日义勇军成立后,安阳县东部人民抗日救国热潮空前高涨。安阳日军和大寒李台伪军不敢跨越洹河一步。
1945年7月,安阳县委、县政府在磊口召开全县干部会议,号召全县军民奋勇杀敌,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7月间,有574名青年参加八路军。8月28日,安阳县独立营、安阳大队、安工队和安阳、林县民兵经过10天围困,迫使二次进犯水冶之敌弃城逃回安阳城里,收复水冶。8月下旬至9月初,安阳县抗日武装相继又攻克了曲沟、流寺等伪军据点,还攻克了宝莲寺、丰乐两个车站,收复平汉铁路两侧的黎园、魏家营、洪河屯等村,将平汉、观丰两条铁路沿线的120多个碉堡全部拆除。至此,安阳县平汉铁路以西地区大部解放,并解放了平汉铁路以东的一些村庄。
抗日战争期间,安阳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所辖地区由一座山、一条线发展到平汉铁路以西的广大地区,共辖八个区、两个镇,401个村庄,有1000多人的人民武装。安阳县党组织已发展到101个党支部、1668名党员。来源:安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