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抗日战争大会战之长城抗战1

抗日战争大会战之长城抗战1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长城抗战是中国抗日军民在长城沿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早期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3月至5月,中国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等),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我军顽强抵抗、浴血奋战,但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长城沿线仍失守,平津危急,之后成立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被迫由参谋部作战厅长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华民国与满洲国也因此事实上以长城为界,满洲国更于长城各地树立“王道乐土大满洲国”的界碑。此战役最终由日本取胜,中方主力部队被迫转移至后方。

战争背景

长城战役,为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战役。

1933年,日本以热河省地方官员表示归附伪满洲国为由,与伪满洲国军队进军热河,东北军元老、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之后日军进攻山海关、长城各隘口与热河,国民政府派遣宋哲元、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以上均为西北军将领)、徐庭瑶、关麟征、黄杰、刘戡(以上均为中央军将领)、王以哲、何柱国、万福麟(以上均为东北军将领)等,与日军在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罗文峪、界岭口凭险固守,但最终由于军备不良、战力消耗殆尽、战略位置丧失而撤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颤动着历史的声音,其中也包括了华北危机和长城抗战的悲壮历史。华北危机是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而造成的华北地区的严重局势,实际上也是全国、全民族的危机。长城抗战是中国抗日军民在长城沿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早期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沦陷后,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华北广大地区。1933年元旦夜11时,日军开始向山海关进攻。爱国将领何柱国率守军奋起反击,千百年前古人留下的长城再次点燃了抗击侵略者的烽火。通过3个昼夜的激烈巷战,中国守军第1营、3营将士全部殉国,1月3日山海关失陷。

日军很快转向进攻热河(包括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共22个县)、察哈尔省(今张家口地区及内蒙古蒙古族自治区南部与河北省接壤地区)一带,力图先占领长城北部地区,再攻破蓟镇、宣镇长城防线。在承德失守,在义院口、界岭口、青山口、喜峰口、铁门关、罗文峪、冷口、古北口、多伦、张家口等100多个长城关口、蜿蜒1000多里的长城沿线上,中国守军严阵以待。日本占领东北之后,深知山海关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地。此外,山海关是关内援助东北义勇军主要通道,日军为消灭义勇军正欲“夺之而后快”。为此日军不断在山海关东罗城、东关校场等地建设营房、构筑工事、设置岗哨,与中国驻军呈犬牙交错之势,并严密监视中国军队的军事行动。榆关正面的四千日军虎视眈眈,东部日军炮兵阵地居高临下,海面上有11艘日军驱逐舰停泊。驻守榆关的张学良东北军第九旅,对日军各种明目张胆的挑衅忍辱退让。日方指使驻守山海关的日军守备队队长落合正次郎诱降第九旅旅长何柱国,表示日方愿帮何柱国攻下热河,建立一个包括冀东和热河在内的自治政府。何柱国对日方的诱降敷衍拖延,始终没有答应。

日方见诱降不成,开始不断的制造事端,借机开战。从1932年5月开始,制造了“义勇军事件”、“强登第一关城墙事件”和“炮击榆关事件”,多因中方的让步没有燃起战火。1932年12月的“炮击榆关事件”之后,何柱国知道日军决不会善罢甘休,他赴北平向张学良报告榆关的情况。张学良为洗刷“九·一八”之耻,决心抵抗,并在长城沿线作了全面的军事部署。战前日军在榆关陆军总兵力约3000人,野战炮40门,铁甲车3列,坦克20辆,飞机8架,军舰2艘。榆关城里的中国军队只有第九旅的626团,兵力2257人,武器配备只有迫击炮、平射炮和机关枪,625团和627团的两个营驻于榆关外围。

导火索

关城南门打响榆关抗战第一枪,1933年1月1日中午,榆关的日本侨民忽然接到日本宪兵队的通知,立刻迁往“南海”———即八国联军营盘所在地。日侨纷纷动身,中国百姓见状,知道要有大事发生,也收拾细软乘车出城逃难。下午,日本守备军突然收缴了南关警察的枪械,并扣押了南关公安分局的局长。 晚21时许,日本守备队儿玉中尉派人在日本宪兵队车站分驻所和满洲国国境警察厅门前各扔了一枚假手榴弹,制造爆炸事件,早就在车站附近等待的日本兵闻声开枪,形势大乱。大批日军从关外开来,一部日军占领南关并向南门城上的守军密集射击,另一队日军则在东南城角攀登城墙,同时日军的铁甲车开进了车站并向城内开炮。九旅外事科主任秘书陈瑞明立刻向日方问询,落合诬称是中国军队先开枪。9旅参谋长喻建章一边将榆关(山海关)事态报告身在北平的何柱国,通知日军司令即刻返榆交涉,一边紧急部署兵力,通知626团进入临战状态。之后,日军提出要占领南关,并不断扩大事态。制造“手榴弹事件”的儿玉中尉派兵在南关对面的民房上架起机关枪和平射炮,瞄准南关待发;他自己则带着几名士兵攀登南门城墙,爬到中间时向城墙上投掷手榴弹,炸伤4名我方士兵。忍无可忍的中国士兵也扔下了一颗手榴弹,儿玉当场毙命,至此隐忍多时的中国军队终于打响了榆关(山海关)抗战的第一枪。

战斗序列

日军

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关东军第6、第8师团、混成第14、第33旅团、骑兵第4旅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8万余人及伪军3万多人,企图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

国民革命军

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指挥,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张学良任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指挥,下辖第一、二、三军团(第三军团司令万福麟),共5个军1个师兵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作相,辖四、五、六、七、八军团共9个军1个师,分布在长城各口,固守御敌。

3月12日起由何应钦接替张学良指挥。

战争阶段

第一阶段

长城之战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长城抗战打响。日军向长城各口大举进犯,中国驻军的顽强抵抗,形成尖锐激烈的阵地争夺战。著名的二十九军将士在喜峰口、潘家口御敌,500精兵组成大刀队趁夜色潜入日军阵营,480人壮烈牺牲,砍杀大量日寇。二十九军将士坚守7天7夜,打退日军无数次强攻,毙敌3000多人,迫使敌军后撤。中央军关麟徵所部二十五师和东北军王以哲部在古北口血战3昼夜,4000多将士伤亡。商震部黄光华师在冷口与日军浴血搏杀,使阵地失而复得。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4月初,日军再次扑向长城各口,冷口失守,腹背受敌的喜峰口守军被迫撤退;中央军黄杰第二师等在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门进行了8个昼夜艰苦卓绝的防御战,日军伤亡5000人,守军伤亡3000多。

日军占领热河和长城沿线后,长城以南已经无险可守,不但北平、天津有陷落的危险,整个华北都有被吞并的可能。热河抗战失败后华北国军已经无力再战,南京政府被迫与日本侵略者“交涉”,1935年5月31日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不仅丧失东四省,也使华北的门户洞开。

广义的长城抗战并未结束,冯玉祥、吉鸿昌等爱国将领率领同盟军,收复了长城沿线的康保、宝昌、沽源三县城,进而进军多伦,扼守这里战国、秦、汉、金、各朝修筑的长城。大批日寇和伪军急忙压过来占据多伦。吉鸿昌调兵遣将,率军攻城,鏖战异常激烈,吉鸿昌亲率敢死队奋勇攻城,危急关头赤裸肩膀,一手举刀,一手端枪高呼:“弟兄们,跟我来,杀他个兔崽子!”带头冲锋。经过5昼夜苦战而破城,再经3个星期的苦战收复察哈尔千里失地。一心针对共产党,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竟然迫使冯玉祥辞职,杀害吉鸿昌。华北的长城防线及内蒙东部又被日军控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抗日战争大会战之长城抗战1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