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红色记忆:平西抗日战争

红色记忆:平西抗日战争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4年8月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69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作为抗日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平西抗日根据地,既是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晋察冀边区的东北屏障,更是一块革命的红色圣地,为争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为解放北平城和建立新中国立下了卓越而不朽的功勋。回顾历史,房山地区曾是平西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在这里的每寸土地,也深深烙印着革命英烈的足迹,和他们英勇抗敌、保家卫国的故事。

平西抗日中坚力量——冀热察挺进军

从1938年3月建立平西抗日根据地后,在平西地区曾经活跃过多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萧克将军领导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则是他们中的中坚力量。

在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有一所看似布局平凡的四合院,却在平西抗日战争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就是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所在地。1939年2月,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在平西野三坡正式成立,其任务是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开展冀热察游击战争,即“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冀热察挺进军在晋察冀中央分局和军区的领导下,执行了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控制了广大农村,根据地人口达320万,建立了正规团和几个区队,共16000余人。

1939年2月至6月,日伪军对平西腹地三次“扫荡”,挺进军采取内线与外线结合方针,毙伤日伪军300余人。1940年1月,挺进军一部出击宛平、房山,破坏了从山里往外运煤的“高线”,毙伤俘敌200余人。同年,又在杜家庄全歼日本坂田中队,袭击双塘涧,毙伤敌伪军800余人。

1942年春,挺进军撤销。从成立到撤销虽然只有3 年,却由于所处地区与斗争的特殊性,使挺进军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和历史作用。

平西抗日模范第一村——十渡马安村

在平西抗日根据地,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就是这里为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老百姓积极支援八路军抗日。1941年到1943年,是平西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阶段,日军对根据地的分割、包围与封锁,使根据地面积缩小,造成经济严重困难。1942年的灾荒,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自救、打破封锁,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主建政、减租减息和军民大生产运动。到1943年秋,形势才逐渐好转。

在这段岁月里,平西地区百姓积极支援八路军,成为了我军坚强的后盾。涞水县紫石口村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把仅存的一罐黑豆送给了部队,连连说道:“收下吧,我都是60多岁的人了,活着也不能打鬼子,你们还年轻,不吃粮食怎么打仗啊!”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平西根据地仍然从未间断向军区输送粮食物资,支援前线。

1941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华北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在华北的六个精锐师团、五个混成旅团及伪军一部10万余人,在空军配合下,采取“铁壁合围”战术,分13路向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与平西抗日根据地进行大举进攻,妄图摧毁八路军主力和党政机关。这次“扫荡”一开始,进犯平西之敌兵分两路,直扑房、涞、涿联合县政府所在地十渡。其中一路从涞水的太平庄出发经深山峡谷,向十渡、马安、蒲洼一带奔袭。设在马安村的房良县政府不得不与大部队转移。

当时,10余万斤粮食来不及坚壁,一些文件来不及隐藏,八路军32团3营的40多名伤员也来不及转移。这些艰巨的任务落在了马安村党支部和乡亲们的肩上。全村百姓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将粮食坚壁起来,妥善处理了文件,所有伤病员被及时转移到山上。县政府及大部队转移后,地方汉奸猖獗起来,在马安村东的山头上盖起炮楼,设置据点,直接监视马安村村民的一举一动,军粮、文件、八路军伤员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驻守西庄村据点的日军,派汉奸到各村送信,命令各村建维持会强令各村给他们送粮、送肉、送菜、送柴,如若不从,就杀个鸡犬不留。马安村村长刘显彬召集党员开会商量对策,全体党员一致表示:宁可让敌人进村洗劫,也坚决不当亡国奴。要抗战到底,决不资敌降敌。为了防止敌人进村烧杀,党支部做了周密的安排,并在村头放了岗哨,一有动静,即鸣锣为号,立即组织群众转移。敌人发出信的第三天拂晓,日军在汉奸的带领下,向马安村扑来,由于大多数群众早已转移,敌人扑了空,既抓不到人,又抢不到粮,气急败坏地挨户放火,烧毁了马安村470余间房屋。

英雄的马安村人民,没有被日军的“三光”政策所吓倒,相反,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忱。他们自觉地武装起来,组织民兵上山,开展游击战。一天深夜,刘德忠率领二十几个民兵偷偷摸上山,凭木棍和镐把,跟日军拼杀,拔掉了日军安在东山上的炮楼。炮楼被端掉,隐患消除了,乡亲们放心地为伤员送饭送药。几个月后,八路军伤员全部康复,返回部队。坚壁的军粮无一粒霉烂,隐藏的文件一份也没丢失。马安村村民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抗日模范村”的殊荣。

日军残酷暴行——石楼二站村惨案

房山是北平的南大门,地扼平汉铁路咽喉,是日寇南侵必经之地,日寇必踏平而后快,因此,房山成为日寇侵华时的重灾区之一,日本侵略者曾给这里的人民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深重的灾难。

石楼镇二站村有个法国教士开办的天主教堂,座落在村北,两层大院,十几间房子,前院住的是给教堂干活的人,后院西侧是能容1000多人的大教堂。1937年9月16日,日军占据房山城,一路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他们窜入石楼地区后,二站村民及附近村逃难的老百姓,纷纷躲进教堂避难。教堂的前后院挤满了人,妇女和孩子都在屋里躲着,男的都挤在两个院子里。石楼夏村的张润生也来到教堂避难。

第二天夜里,日军进了二站村,没有直接进教堂,直到天亮后才一次又一次地进去察看避难人的情况,院里的人谁也不敢出去。9月19日下午4点左右,二站村公所管事的人让男人都出去,大伙儿都以为日本人是要让男人们离开教堂给他们干活去,就从教堂里出来了。结果110多名男人被日本兵赶到村西的大沟里,并强迫他们脱下衣服检查身体:凡是头上有戴草帽留下印记的,就被说成戴军帽的;肩上有挑担的印记就说是抗大枪的;脚腕上有打腿带的印记就说是绑裹腿绑的;手上有老茧的就说是拉枪栓拉的……最后,这百名老百姓都被说成是八路军或是国民党二十九军的人。

之后,端着刺刀的日本兵轰赶老百姓到西边和北边的谷子地和白薯地里,在这里开始行凶。他们用刺刀扎进老百姓的后背,好端端的汉子,有的跪在地上,有的趴在地上,还有的仰躺在地上,横七竖八的,胸口或脊背上冒着鲜血,有的还嗷嗷地叫。最后只剩下张润生等十来个人了。日本兵再杀人时,张润生顺势躺在了死人堆里,一动不动。一个日军见张润生身上没有血,便用沾满鲜血的刺刀挑他的头,再用刺刀使劲向他身上戳了三刀,一刀刺进左臂,另外两刀刺在右肋骨间和右胸上端。所幸没扎到要害处,留下了一条命。杀完人的日本兵又返回教堂,在教堂内奸淫妇女。法国神父提出抗议,惨遭杀害,还被将尸体钉在了十字架上。据史料记载,二站惨案遇难者80余人,有20余人在被押往村外途中逃脱。

二站村惨案,只是日军在房山地区制造惨案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仅在房山20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2540位同胞死于非命,14650间房屋化为灰烬。在1860名参加八路军的百姓中,480人为国捐躯。

注:资料来源于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红色平西》、《房山文史资料》、《房山区志》、《房山革命史》、《房山人民革命斗争史》等。

后 记

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平西儿女,先辈们曾在平西这块抗日热土上与日军斗争,为争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追忆历史,将更加坚定决心和勇气,积极投身到建设家乡的事业中,为实现“新城新业新生活”的房山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红色记忆:平西抗日战争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