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计划”是近代上海第一个大型的城市规划, 最初出自于孙中山先生1919年手订的《建国方略》。
大上海计划图
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进入上海,建立上海特别市政府。为了在上海站稳脚跟,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国民政府在同年11月,专门成立一个设计委员会,集中一批专家讨论制定上海的城市建设问题。
上海市行政区鸟瞰图。显示的是1937年3月已完成的建筑
1929年7月,经市政会议的讨论表决,将北邻新商港、南接租界、东近黄浦江,地势平坦的江湾一带划为上海的市中心区域。1931年6月,市政大楼正式开工。
上海市政府大楼(今上海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
中西合璧的室内设计
雕梁画栋的中国风
市政大楼礼堂的天花板
市政广场的孙中山像
1935年10月10日,可容纳六万人的市体育场落成,成功地举行了有三十八个省市包括港澳、东南亚华侨代表团两千七百多名运动员参加第六届全运会,观众达一百万人次。
上海市体育场鸟瞰(设计效果图样)
建成后的上海市运动场大门(今江湾体育场)
上海运动场东司令台
上海运动场西看台
上海运动场西司令台
上海市体育馆
上海市体育馆内部的篮球场和看台
上海市游泳池
上海市游泳池内部
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市中心区已建成五大公共建筑:市政大楼及各局办公楼、市立医院及市卫生实验所、市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池、市图书馆和市博物馆,总建筑面积六万多平方米。
上海市立医院及卫生试验所全景
建成后的上海市医院
上海市图书馆鸟瞰(设计效果图样)
建成之后的上海市图书馆(今为杨浦区图书馆新馆)
上海市博物馆鸟瞰(设计效果图样)
建成后的上海博物馆(今为长海医院的影像楼)
上海市民中心博物馆内部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日军大规模进攻上海。当天上海市政府机关就从五角场市中心区迁往徐家汇枫林桥原市府办公。而日军对中国这个打算寻求自主的计划自然深恶痛绝,对五角场已建成的部分建筑进行狂轰滥炸,以宣泄他们心中的愤怒。
被日本人炮火损毁的市政府大楼千疮百孔
遭受日军轰炸之后,支离破碎的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