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军学校的前身是于1923年4月成立的东北航警学校,由奉系军阀张作霖创立,其目的是培养舰艇专业军士和水兵。航警学校设立初级军官班和学兵班,军官班招收高中生,学制三年,实习一年,毕业后授予少尉军衔;学兵班招收16岁以上高小毕业生入校,校训、舰训共两年。
东北航警学校共毕业两届军官班,其中航海班48名,轮机班38名;学兵班8期共毕业1500人,大多分配到东北海军各舰任职。
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易帜归属南京国民政府后,东北航警学校改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营管辖。1930年,改名为葫芦岛海军学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葫芦岛海军学校迁到威海卫刘公岛,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同年冬,学校又迁至青岛,并改名为青岛海军军官学校。
随后,青岛海军军官学校学制发生重大变革,招收初中毕业学生,学生年龄限为16岁,学制延长为6年,分为预科、本科各半,航海、轮机并习,不分科别,并正式命名为“海军将校学生班”;学生录取后必须先到军舰见习一年,身体适应海上生活并复考及格者方能入校。
1937年,青岛海军军官学校直接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为全国统一招生,招收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学制为4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青岛海军学校师生与舰队官兵把军舰上的枪炮拆下,进入鲁中地区打游击战。
1937年11月,青岛海军学校迁至湖北宜昌,1939年10月又迁至四川万县狮子寨,在此期间,马尾海校、黄埔海校和电雷学校并入,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共有学员300多名,分为航海甲班、轮机甲班、航海乙班、航海丙(一)班、丙(二)班、轮机丙班共6个班。由于当时海军舰艇在和日军的战斗中损失殆尽,所以学生实习只能在工厂和商船上进行。
甲班学生于1940年9月毕业,乙班和丙班同时于1941年3月毕业,也统称乙班。五期学生全部毕业和分配工作后,这年底,青岛海军军官学校宣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