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的信仰至迟始于汉代, 最初是一个带神性的大力士, 也有说是星神的.后来民间所流传的雷公, 大多为兽形或半兽形, 较普遍的说法是像猴, 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常被人称为"雷公脸".人们陆续给雷公加上了许多社会职能, 认为他能代天执行刑罚, 击杀有罪过的人, 还认为他有辨别善恶的能力, 希望他能主持人间正义。所以在中国民间, 雷公并不是一个可怕的形象。
古代人们对打雷这种自然现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有关传说。在古代中国,雷神的形象是不断演变的。最初,人们把它塑造成人头龙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发出雷声。后来才渐渐变成尖嘴猴脸的形象,并逐渐定型。在道教神话中,记载了许多数量、各种级别的雷神,最基层的是"雷公",上一层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层是"雷王"。
传说雷王出生在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名叫陈文玉,被历代朝廷加封为雷神,民间奉为雷祖,多地设有雷祖祠,道教将"九天雷祖大帝"与另一雷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同列为神霄九宸上帝。"天尊"在道教神仙中属于最高级别,"普化天尊"是所有雷神的总司令。在中国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死去。中国民间把雷神的生日定在农历6月24日,这一天要举行祭祀仪式。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集说诠真》中所述:“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连鼓五个,左右盘蹑一鼓,称曰雷公江天君。”在天鼓山有与“九天应元雷神”相对应的天然石鼓、石楔以及雷击石,当地有很浓厚的雷公信仰。
天鼓山,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旧屯满族乡,是乡域内的历史文化名山。“天鼓山”,也称石鼓山、古砬子等,其主峰也叫小灵鹫峰、南天门。天鼓山是燕山、太行山脉支脉七老图山余脉。滦河水系绕山而过,形成了狭长的滦河谷地即是旧屯满族乡的主要区域,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形成了依山傍水的生态肌理。天鼓山的自然资源与宗教人文有着很大的契合点,其中以“天鼓雷音”为其特质,佛道融合于一山,佛教的天鼓雷音王佛有座骑为名“普化”的大鹏鸟,与道教的九天应元普化天尊都是雷神的显现。在天鼓山有与之相关的石鼓、石橛、雷击石等自然景观,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传说
中国南朝时期,雷州有一名猎户叫陈洪。他有一只猎狗,长有九只耳朵,每次出猎,他都用狗耳占卜:如果一只狗耳跳动,只能打到一只猎物;多只狗耳跳动,就能打到多只猎物;如果狗耳不动,则不宜出猎。次方法十分灵验。一天,陈洪出猎前,看到狗的九只耳朵都在动,他不由大喜:此行会大有收获。猎狗走到一片荆棘丛里,狂叫不停,陈洪一看,原来是一个大肉球!
陈洪把它带回家,突然,风雨交加,随着一声霹雳大炸雷,肉球即刻迸裂,从中跳出一个小男孩,左手掌中一个字“雷”,右手掌中一个字“州”,这也是雷州地名来由的传说。从此,每天都有雷声在陈家上空响起,进入小孩的房内,很有规律。一年后,小孩能吃饭了,陈家上空的雷声才停止,于是,陈洪将小孩取名为陈文玉。乡亲们都把他喊做“雷神”。陈文玉长大后,做了雷州刺史,他对老百姓多有善行,政声远播。他死后,乡邻立庙祭嗣他,颇为灵验,雷声隆隆,自大殿里发出。
宋朝时,朝廷知道了这位雷神的灵验后,封他为“威德昭显王”。清朝《广东新语》如此描述雷王庙大殿:雷神端冕而绯,左右列侍天将,堂殿两侧又有雷神十二躯,以应十二方位,及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像。庙中还有一个侍从捧着一圆形的卵,暗示雷神诞辰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