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早有一句谚语为“解不开的歧中易,摘不下的九连环”,说明了解九连环的难度,历史上也发生了不少有关九连环的有趣故事。
九连环最早出现于何时,目前已经难以找到确切的资料记载了,有人说九连环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但最早的关于解连环的记载,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惠施的“历物十事”中有一条是“连环可解也”,虽然具体涵义不明,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解连环应出现在三国之前。
西汉时期有两个关于解连环的记载,第一个跟秦始皇有关,西汉时期编订的《战国策·齐策六》里,有这样一段故事:
“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齐襄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秦始皇曾经派使臣给王后送去一副玉连环,并且说:“齐国人都很聪明,有人能解开这个玉连环吗?”王后就把这个玉连环拿给群臣看,没人知道如何解开。于是王后拿起一把棰子把它敲破了,然后告诉秦王的使臣说:“已经解开了。”
第二个故事与卓文君有关。相传卓文君嫁给司马相如不久后,司马相如即有纳妾之意,于是给卓文君写了一首数字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首诗只有十三个字,卓文君看到后泪流满面,因为唯独没有“亿(忆)”字。聪明的卓文君就用这组数字写成了《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这首诗里就明确提到了“九连环”,前面的王后解不开玉连环,于是砸开了;这里卓文君因为思郎怨郎,无心解开九连环,于是把它从中间折断了。这两个历史典故透露了两个信息,其一,九连环早在西汉或更早之前就已出现,且成为皇室贵族或日常生活的娱乐项目;第二,要解开连环,并非易事,连当时的群臣都“不知解”。
这里还透露出早起的连环所用的材质,是玉的,卓文君把九连环“从中折断”,可知也并非现在常见的铜、铁或不锈钢材质,多半也是玉制的,这跟人物身份和背景是相符的。
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其著作《丹铅总录》中记载:今按连环之制,玉人之巧者为之。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今有此器,谓之九连环,以铜或铁为之,以代玉。闺妇孩童以为玩具。
这段记载透露,九连环此前多以玉制为多,到明朝时期多是铜或铁制作,是闺中妇女和孩童取乐的游戏,因为制作材料不再是仅限于玉,所以从明代开始,九连环开始普及,因此,明清时期,上至皇室贵族士大夫阶层,下至寻常百姓贩夫走卒,都喜欢玩九连环。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即生活于康熙和雍正朝,幼年时期的曹雪芹正好是康熙末年,这一时期九连环风靡一时。
《红楼梦》中也有提及里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回,把最后两支宫花送给黛玉时,当时黛玉黛玉正在宝玉房里,她在干什么呢?她跟宝玉正是在玩这个解九连环的游戏,原文有这样一段文字: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顽呢。
据说康熙皇帝六十大寿时,曾收到过一个玉制的九连环,这九连环当然不可能是朝中大臣送的,它是康熙的第七个儿子淳亲王的女儿所送,据说当时这位小郡主还是个小孩子,只有三岁多。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也有一个由九个翡翠环相连的银制九连环。这些资料都显示出,当时的九连环是非常受社会各阶层欢迎的一种益智游戏。
清人华广生于嘉庆九年辑录,道光八年由玉庆堂刊刻的四卷本俗曲总集《白雪遗音》中,就有一首关于九连环的情歌:有情人,送奴一把九连环,九下九连环,十指纤纤解不开。拿把刀来割,割也割不开。
由此可见,九连环不仅是当时闺中非常受欢迎的游戏,且被用来作为男女之间互相赠送的表达爱意的礼物。
生活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著名画家余集,擅画山水人物,尤擅仕女画,他所画的仕女娴静优雅,毫无粉脂气,人送雅号“余美人”。他的画作中,就有一幅手持九连环的仕女画。据说此画后来被德国汉学家夏德于1893年在扬州购得,据说当时这幅画被误认为出自明代画家唐寅之手。
清人“贮香主人”的作者于道光元年,在其辑录刊刻的十二卷本《小慧集》中,就明确记载了九连环的玩法,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说明书,还画了两张图。
清末画家吴友如,擅长画人物肖像,绘画以描绘市井风俗和时事新闻为主,他曾创作了一幅“妙趣环生”画,描述的是一群上海妇女和一个儿童在玩九连环的情形。这幅画反应的正是当时妇孺皆知,人人爱玩的古老的益智游戏九连环。
这个来自中国的两千多年前的游戏,不仅中国人人人爱玩,在它最盛行的明清时期,甚至风靡国外。在西方,16世纪前,也就是中国的明朝时期,欧洲有了九连环的记载。
最早描述九连环的是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他是达芬奇的朋友,他在1510年的论文“数的次幂”中描述了九连环。帕乔利称 “它可以是三环的,或者是更多的环”,并为七连环作解。
1550年,巴黎刊行的数学文献,清楚地讨论过这“中国难题”。著名意大利数学家卡当的著作中将之称为“中国九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