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经历回忆 > 归侨蔡振扬的传奇人生:未登上“太平轮”逃过一劫

归侨蔡振扬的传奇人生:未登上“太平轮”逃过一劫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0
0

  “父亲一生秉怀着爱国之心、桑梓之情。自他成年前回到祖国的土地,便再也不能和它分离。”著名记者、编辑及翻译家蔡振扬之子蔡林海日前向记者讲述了其父的传奇故事。

  蔡振扬在泰国曼谷出生,按照“出生地原则”国籍法,他在16岁成年之时,将自动加入泰国籍。而一心只想做中国人的蔡振扬,选择在成年之前回到他心中的祖国——中国。

  “那时,父亲回到中国,实际上是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做出如此选择,和爷爷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蔡林海告诉记者。

  蔡振扬的父亲蔡玉书早年下南洋到泰国谋生,经过一番打拼,生意规模较大,在曼谷繁华街区有经营的百货公司和电影院。

  蔡玉书常给蔡振扬讲中国的古典故事,并专程从中国请来私塾先生授课,让他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如此,蔡振扬自幼对“中国”就怀着强烈的向往。

  “正值上世纪三十年代动荡时期,父亲回到中国后,先后在南京和上海求学,并与朋友一起办报。”蔡林海说,当时父亲和祖国一同面临着一场民族存亡的危机。

  从1938年起,东南亚华侨界的爱国领袖振臂高呼,号召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许多华商踊跃捐献钱财物资,其中也包括泰国曼谷的蔡家。蔡振扬和许许多多华侨子弟一起勇敢地成为“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成员,他用手中的笔在《救亡日报》等报刊上用文章宣传和鼓动抗战,按当时文化界的说法,他是“新闻纸中的手榴弹”。

  撤退到福建永安后,蔡振扬结识了潮州澄海同乡、新加坡归侨林觉夫(秦牧)、范长江、蒲风,《三毛流浪记》作者、漫画家张乐平及几位共产党文化工作者。在永安,被称永安文化界“国际时事三把笔”之一的蔡振扬发表了大量分析抗战局势的文章。

  抗战胜利后,蔡振扬到上海,在《东南日报》担任国际部编辑。《东南日报》是国民党陈立夫办的报纸,但蔡振扬对国民党政权腐败十分失望,并曾冒着危险掩护了几位地下共产党员。

  1949年,眼见大势已去的国民党开始布置从上海撤离去台湾的准备工作。当时,《东南日报》大部分已迁往台湾,国民党上海党部将赴台的“太平轮”船票交到了蔡振扬的手中。《东南日报》社的中共地下党员劝说蔡振扬,希望他留在上海迎接中国新的时代。在最后关头,蔡振扬没有登上“太平轮”。

  “太平轮”沉没的噩耗传到上海后,蔡振扬对妻子说,“中共地下党让我逃过了一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蔡振扬一直从事翻译等工作,译作约50余部。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不忘培养子女的爱国情怀。不仅如此,他时常向海外的亲属介绍祖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形势,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变化。

  曾赴日本留学工作的蔡林海回忆道:“直到父亲晚年时,还有一次突然问我是不是还持中国护照,他一心惦记着这件事。”

  2011年,94岁的蔡振扬在北京过世。这位在泰国曼谷出生的老人,实现了华侨“落叶归根”的愿望。

  (作者:郝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归侨蔡振扬的传奇人生:未登上“太平轮”逃过一劫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