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经历回忆 > 江 岚:高敬亭司令员印象记

江 岚:高敬亭司令员印象记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从延安到武汉

  1938年1月底、2月初,我和陕北公学一批同学,从延安到达武汉。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把我们分配到中国青年救亡协会宣传团。中国青年救亡协会是统一战线的群众组织,会长是叶楠(据说,他是国民党元老叶楚伧先生的儿子,主张国共合作,是进步人士),宣传部长是钱俊瑞,组织部长是赵梅生,领导层都是国民党进步分子和共产党员。宣传团有二三十人,团长袁行庄(叶楠的妻妹)、副团长胡笃冲(共产党员)。主要骨干是中共湖北省委设在黄安七里坪的培训班毕业分配来的。团内有党的支部,直接受湖北省委方静吉(方毅)领导。当时武汉抗日气氛甚浓。南京沦陷,国民党许多领导机构搬到这里。共产党则设有中共中央长江局、八路军办事处、湖北省委。抗日团体如雨后春笋,抗日报刊纷纷出版。宣传团主要以文艺表演和文字的、口头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宣传团先集中武汉三镇,尔后向郊县推进,直到鄂豫边,如武胜关、鸡公山等处。大约3、4月间,宣传团成员有所调整,调出一批老的,吸收一批新的,团领导也有变动,袁行庄、胡笃冲另有任用,任命我为团长。我带团到蔡店、孝感、武胜关进行宣传活动。后回到武汉,没几天,武汉卫戍司令陈诚下令解散“民先”等进步团体,其中包括“青协”。日寇溯江而上已占领安庆、马当(长江要塞)、湖口等地,武汉形势严峻,战云密布。6月9日,国民党政府命令在武汉的各机关、大学和中央党部,向重庆、昆明等地转移。一天,方毅同志叫我立即到八路军办事处去,董老说,大别山那里的部队(指新四军第4支队)需要年轻干部做教育工作,你到那里去好不好?董老是我党“一大”代表,德高望重,现在是长江局领导人之一。我立即答:“好。”董老又补充了一句,说那个部队是鄂豫皖红军改编的,是一支光荣的部队,要我到那里好好学习和锻炼。说完叫人送我上楼,去见郑位三同志,他是那个部队的领导人。

  郑位三同志是一位文质彬彬、衣着朴素、和蔼可亲的人。人称他“位老”,其实他一点也不老,那时还不到40岁。我把董老刚才说的话重复了一遍,请他指示。他让我坐下,把红28军如何坚持大别山斗争,高敬亭的主要革命经历,以及高和红28军的功绩谈了不少。令我深受教育和感动,对这支部队肃然起敬,更鼓舞了我要去这个部队的意志。后来知道郑位三同志是1927年领导黄(安)麻(城)起义、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是4支队的政治委员。

  初到4支队

  1938年7月12日一大早,来到江边,随办事处交通员,踏上小火轮,离开工作近半年的武汉,只身一人参军去。轮船到团风,登岸后经南麻县境,从小路直奔立煌。立煌是安徽省政府所在地,中共安徽省工委也设在此处。傍晚,见到了彭康书记。他在竹林中一座新建的会议室里和我谈了4支队的近况。部队正在几条公路上打击来犯的日寇,连连得胜。第二天,我们向舒城前进。那时,我一则年轻,二则从小在山里长大,所以对每天走数十里山径小道,并不感到累。经过几天的翻山越岭,终于到达目的地。通过几道岗哨,在一座大庙前停了下来。庙门上有“钝斧巷,三个大字,新四军4支队高敬亭司令员就住在这里。通过门卫,里面出来一位瘦小个子的较老的同志同我们打招呼,领我到里面厅堂上坐下。喝了茶,交通同志说,他到招待所去了。一会儿,左边厢房走出一人,高高的个儿,穿着褪色的军服,肌瘦脸黄的同志。他和颜悦色地说:“路上辛苦了。”问我:走了几天,路上平安吗?这位首长就是高敬亭。心想,他不象叱咤风云的武将,倒像个文人。他又问了武汉一些情况。这时,警卫员陪着一位军人走进来。高司令员说,这是手枪团团长詹化雨,你以后就在他团里工作,做政治教员。

  在手枪团任政治教员

  我随詹团长到了团部。团部机构精干。政治委员汪少川在前线指挥部队打击日寇,配合保卫大武汉。詹化雨同志比我大几岁,白皙的面容,炯炯的目光,朴实、干练、热情,红28军时就担任手枪团团长。他英勇善战,是高敬亭的得力助手。团部有一位总支书记张金台,还有文书、通讯、警卫、炊事人员等等,都很和气。把我安顿好以后,詹团长先带我去政治部见戴季英主任。政治部和司令部机关均住在东蒋冲,和西蒋冲只隔一座小山。我在延安陕北公学时,听过戴季英同志《游击战争》的课,曾经见过一面。现在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很高兴。他平易近人,一见面,非常亲热地问我这半年在武汉工作的感受。参谋长林维先此时正在前方指挥作战,所以司令部我就没去。以后,詹团长又和我到各个分队,一个一个去熟悉,和那里的干部和战士见面、交谈。手枪团有3个分队,每个分队有100多人,兵精武器好,每人两支枪,1支驳壳枪,1支马步枪,每个排1挺轻机枪。武器好,火力强。这些武器都是3年游击战争中从国民党军队手里夺取的。手枪团同志互相友爱、关心,亲密团结,真是一个革命的大家庭,加人这样的大家庭,是人生的幸福。同志们亲热地叫我“教员”,其实,以革命经历而言,他们才是真正的教员,我不过是个小学生。手枪团同志大多身上有伤疤,有的负伤过几次,可是他们从不提这些事,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贪图享受,打起仗来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他们有崇高的思想政治品质,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在这些同志中生活,感到温暖、充实。既然我是个“政治教员”,也要做点政治工作。几个月中,我给同志们上政治课,讲了三个问题:一、社会发展史。劳动创造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劳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命题。劳动者出身的战士,一讲就懂,一懂就信。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凯丰同志的讲义)。三、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大家都很喜欢听。

  智勇双全的高敬亭司令员

  1938年12月,手枪团改编为教导大队,詹化雨同志调任第9、团团长,汪少川同志调任淮南纵队政委,李世安同志调来教导大队任大队长,我任政委。原手枪团3个分队,又扩建了1个学生队。入伍半年,除了前面说的众多的领导和周围同志给我的影响、教导、耳濡目染的革命熏陶外,最好的良师益友,要算詹化雨和廖华两同志。

  团长詹化雨为人谦和,他有丰富的革命战争经验。他带我出去打过几仗,如打无为(襄安)、庐江和剿匪,我第一次在战场上听到头顶上的子弹呼啸,看到指挥员指挥战斗,使我受到锻炼。

  要掌握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有深刻的认识。他坚信革命一定能胜利。他对毛泽东、朱德非常崇敬。他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他根据游击战术的原则,规定出“四打四不打”、“敌上山,我下山”、摸清敌情,分化瓦解,区别对待等战术原则,不仅保存了红军,站稳了脚跟,而且赢得许多次大大小小的胜利,打击了17万国民党军,大大地壮大了自己。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共谈判,停止内战,国共合作抗日时,鄂豫皖游击根据地扩大到了鄂豫边22个县。蒋介石动用了10几万正规军“围剿”,不仅占不到便宜,反被红军歼灭了18个营和15个连。

  党中央、毛主席对鄂豫的三年游击战争非常重视,作了很高的评价。1937年底,党中央派郑位三、萧望东等去4支队,毛泽东同志在接见他们时说:“高敬亭同志在大别山,以那样少的部队,吸引国民党17万正规部队,支援了主力红军长征,是作出重大贡献的。”1938年2月,高敬亭到武汉,周恩来同志对他说:“中央红军长征后,你们在十分艰苦、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斗争,你们的功绩很大。你们在敌后保存住这样一支红军部队,这是很了不起的。”

  高敬亭英名垂千古

  这一年,在革命大家庭中经受这样良好的气氛熏陶,无忧无虑,工作愉快。那里仍属大别山脉,自然环境也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民风淳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好景不常,一声惊雷,山河变色。1939年6月24日,高敬亭同志,这位人民的儿子,革命的功臣,在合肥青龙厂被杀害了。方毅同志是当时知情的负责人之一,他回忆说:“直到7月份,才传来高敬亭同志被杀的消息,当时我感到非常惊讶。后来听说,高敬亭同志是因为反党反中央,反对东进抗日,要上山为王被杀的。当时我就感到他的死是非常冤枉的,他的思想情况和为人我是了解的。很显然这些罪名是莫须有的,是妄加给他的。”当时,一般干部也是怀疑的。杀害前在褚家围子开连以上干部斗争会,我也参加了。加在他头上的所有罪名,当场都被高敬亭否定了。但是这有什么用?斗争会后,领导人叫大家回去讨论,将讨论情况向军领导汇报。支队政治部将讨论意见综合起来,大家一致建议对他进行教育。但是戴季英主任将建议汇报后,军首长置之不顾,还是将他处决了。几十年中,高敬亭同志的英灵,一直担着“反党反中央”的罪名,直到1975年,高敬亭唯一的女儿高凤英于1月10日给毛主席写信,询问他的父亲高敬亭为何被杀,病中的毛主席于11月30日亲笔批示,有关部门重审此案。12月14日毛主席又在审查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并建议中央军委讨论。1977年4月27日总政治部发出通知:“中央军委决定对高敬亭同志予以平反,并恢复名誉。”沉冤38年,终于昭雪。历史澄清,功过分明。现在一切都清楚了。原来必欲把高敬亭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是蒋介石。廖磊捏造高的“罪名”报告5战区,白崇禧报告蒋介石“请处于枪刑”,蒋介石当年悬重金并以17万大军杀死高敬亭而达不到目的,今见此“良机”,立即电令:“所请将高敬亭处于枪刑照准。”而执行者竟是我们自己人,这位领导人未经中共中央批准就将高敬亭同志杀害了,以致造成我党历史上一桩大冤案。

  高敬亭同志虽死犹生,功昭大别山,英名垂千古。

  这年的7月,我结束了在4支队一年的战斗生活,离开了合肥青龙厂这个永远难忘的地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江 岚:高敬亭司令员印象记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