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经历回忆 > 抗战期间她奋力掩护病人

抗战期间她奋力掩护病人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1
0

  为了迎接抗战胜利70周年及建院180周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整理院史时,意外地寻找到了在70年前医院遭受轰炸时一名勇敢掩护病人的护士。如今,她已是93岁高龄。

  “她无愧白衣天使称号”

  抗战时期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名为广州博济医院。当时医院总务处处长是池庆明的儿子池元坚和池元伟在记述父亲的文章中,提到了一名在医院遭轰炸时以自己身体掩护病人的护士。

  1945年,日军轰炸位于文德路的博济医院和附近的民房。

  “有一位护士轰炸时她没有躲避……当炸弹呼啸而下时,她立刻扑到床上掩护病人……这位勇敢的护士是谁?六十八年来我们一直都找不到她。”池元坚和池元伟在这篇写于两年前的文章中写道,“她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

  如今正逢抗战胜利70周年,他们意外接到了医院的消息:他们一直寻找的这位勇敢的护士找到了。

  “护士就要保护病人”

  这名护士名叫刘玉茗,根据当年的博济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毕业证上的年龄推断,她今年已有93岁高龄,却仍精神奕奕。

  刘玉茗祖籍广东南海。她回忆,1941年,博济医院为了培养奇缺的高级护理人才,开办了护士学校,刘玉茗成了首届学生。1944年毕业后,23岁的刘玉茗便在博济医院做护士,当时的医院已经搬到了文德路。

  刘玉茗刚当上护士不久便遭遇了轰炸。当时她正在二楼的病房照料一名患胃病的女患者。轰炸机接近医院,患者害怕被炸,刘玉茗便宽慰她,并打算扶她下床下楼去躲避。

  此时,轰炸机投放的炸弹呼啸而来,炸中病房外的一棵大榕树,弹片飞进了病房。刘玉茗见状立即将患者推倒在地并立即趴到她身上掩护她。可惜一颗弹片穿透了这名患者的太阳穴,她还是去世了,而刘玉茗的后背中了十几颗弹片,一颗弹片还嵌进脖子里。

  经过手术,她后背上大部分的弹片都被取出,但脖子内的那颗弹片则永远留在了她的体内,如今已伴随了她70年。

  谈到当时舍己救人的往事,刘玉茗说,这只是自己的一种责任感,“护士就要保护病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抗战期间她奋力掩护病人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