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明朝建文改制中削藩三策内容介绍 削藩三大失误都是什么

明朝建文改制中削藩三策内容介绍 削藩三大失误都是什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4
0

建文帝 明惠帝在位四年,推出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建文帝的悲剧除了来自于削藩的失败,还来自其自身性格文弱,政治经验不足有关。建文削藩

削藩三策

一、武力削藩,以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为首主张武力削藩,他们都熟读史书,深知藩王之害,所以力主武力削藩,予以彻底解决问题。优点:干脆利落,一劳永逸;缺点:来势很猛,极可能使皇帝背上屠杀骨肉的恶名,而且可能会激起藩王造反。

二、曲线削藩,以高巍为代表人物,仿西汉主父偃“推恩法”,采用推恩削藩,除此之外还倡导“徙地推恩”,即将子孙分封到其他地方。优点:节省财政开支,避免武力削藩耗费的大量军费,吻合国法祖制,有效削除藩王势力,徙地分封,使北方的藩王子孙到南方去,大大削弱藩王势力;缺点:该策耗费时间较长,朱允炆作为最年长的孙子辈,才22岁,其他藩王儿子就更小了,易让藩王找到借口。

三、徙地削藩,由卓敬提出,该法要求北方的藩王重新分封到南方去,并且卓敬指出,应首先铲除燕王。从后世眼光看,卓敬的方法最合时宜,而且直指要害——燕王,但由于建文帝的软弱与畏惧燕王,没有采用此策。

最终,建文帝意图削藩的想法泄露,被迫不得不选择武力削藩。

削藩三大失误

一、如果建文帝身处太平盛世,那么极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但他偏偏出生在社会转型时期,这时帝国需要的是心狠手辣的铁腕人物,显然建文帝优柔寡断,婆婆妈妈,致其当断不断,是原本的优势逐渐变为劣势。

二、如果处于太平盛世,那么方孝孺、齐泰等人确实能成就一番事业,但处于洪武转变为建文的时期,主张武力削藩,作为武力削藩的高层决策人,却无一人有军事背景,充其量只是纸上谈兵,加上建文帝,也不过是四个“书生”。

三、由于建文帝的软弱与智囊团书生大臣的偏激,在削藩的方案选择上一开始就犯了错。既然选择武力,就存在拿谁开刀的问题,建文帝又一次犯错,首削的不是燕王,而是燕王的弟弟,而之后十个月内连削五王竟一个都没有燕王,反而一次又一次打草惊蛇,致使燕王有喘息的机会,反而为燕王造反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准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明朝建文改制中削藩三策内容介绍 削藩三大失误都是什么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