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中国历史 > 战国历史 > 战国七雄之燕国政治制度介绍

战国七雄之燕国政治制度介绍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3
0

燕国 燕国,中国周朝在北方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国君为伯爵,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召公奭是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燕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官僚

在中央官职方面,燕侯之下的官僚机构,重要的是将和相,分别主管文武之事。春秋战国之时,官分文武是各国官僚组织的重要特点,而官分文武无疑有利于国君进一步将权力集中于上。

相,是文官系统的首脑。曾任燕相的有:子之(燕王哙时)、公孙操(燕惠王时)、栗腹(燕王喜时)。

将,又称“将军”,是武官的首脑,见于传世文献的有:市被、秦开。将军中又有“上将军”,乐毅曾任此官;战国时的上将军,地位相当于春秋时的元帅。其他见于文献的武官还有“司马”。

爵秩方面,燕国的爵秩等级大致分为卿和大夫两级。卿有上卿和亚卿之分,大夫有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五大夫等。俸禄方面,燕国采用的以是“石”计禄。南宋吕祖谦《大事记》云:“以石计禄,始见于此。”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每石重一百二十斤。战国时期的燕国,其地方行政组织一如他国,也实行郡县制。一般是采郡、县两级制。见于燕国的郡有5个: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的行政长官是“守”,都是由武官来充任的;县的行政长官是“令”,下设丞、尉等;在县之下,还有乡、里、聚(村落)或连、闾等基层组织。由官印还可获知,燕国在地方设有“司徒”、“司马”、“司工”、“丞”等等。

封君

在战国时代,各国普遍地建立了以郡统县的地方行政机构,实行中央集权,用以代替过去贵族按等级占有土地进行统治的制度;但又设置了封君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新的贵族特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战国七雄之燕国政治制度介绍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