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抗战时期华人华侨的贡献——南侨机工在德宏的抗战岁月

抗战时期华人华侨的贡献——南侨机工在德宏的抗战岁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荣誉纪念章

  

  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战物资的南洋华侨机工

  

  南侨机工复员纪念章

  

  南洋华侨机工陈寿全黄筱珍1945年的结婚证书

  1938年8月底,滇缅公路正式通车,同时,负责相关运输事务的“西南运输处”大量招募和训练司机至缅甸仰光接车,有了汽车,滇缅公路才能发挥作用。东南亚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得知祖国需要大量汽车司机和修理人员之后,发出“南侨总会第六号公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抗战。众多爱国华侨踊跃报名,有的甚至放弃了优越条件,志愿回国援助抗战,他们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即“南侨机工”。前后共有3200余位南侨机工分9批回国,在昆明经西南运输处训练所训练后,编队奔赴运输前线为抗战效力。1939年至1942年的三年间,滇缅公路共抢运50多万吨军需物资和15000多辆汽车,还有无法统计的其他物资及用品,而运输这些物资的汽车,正是由南侨机工们和其他司机驾驶的。南侨机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德宏境内的畹町、遮放、芒市,是滇缅公路上抢运军需辎重的重要站点。南侨机工在这里为抗战服务,克服疟疾传染、路途险恶、泥泞多雨等诸多困难,流血流汗抢运军需物资,有的甚至把生命留在了德宏。同时,南侨机工与当地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情谊,有的融入了当地民族之中。

  组织严密 效力抗战

  据档案记载,南侨机工经训练编队后,驻扎在德宏的有西南运输处第一大队、第九大队和第十三大队。

  第一大队驻扎在芒市。南侨机工许志光回忆,他是第二批回国的机工,1939年3月13日到达昆明,在训练所集训后,被分配到西南运输处第一大队的补充队当班长,在芒市至保山之间从事军运任务。

  第九大队驻扎在芒市。南侨机工李山河回忆,他是第九批回国,在昆明潘家湾集训并考试合格后,编入第九大队,不久即参加桂南战役的军火运输。1939年11月底南宁失守,奉命撤回昆明。后来,第九大队调往滇缅公路参加抢运物资任务,大队部设在芒市,经常冒着敌机空袭,克服道路险阻,行驶在芒市至下关一线,有时也直接运输物资到昆明。

  第十三大队驻扎在遮放。南侨机工孙其文回忆,他由新加坡红灯码头上轮船,经越南转乘火车到昆明,分配到十三大队39中队,在滇缅公路从事军运工作。

  1940年,为适应抗战物资运输需要,成立“华侨运输先锋大队”。南侨机工张智源回忆:1940年3月间,他和张金炳同时接到运输人员训练所的通知:即将成立华侨运输先锋第一大队,从各大队侨工中选拔一部分干部到训练所集中受训。他于4月初至该所报到。从其他各队调来的侨工共有30多人,均编入军官队,受训的内容主要是讲解抗日运输工作的重要性,此外就是操练,训练一个多月就匆忙结业,赶赴缅甸去接南侨总会赠送的100辆福特牌卡车。

  1941年3月,西南运输处又组建“华侨运输先锋第二大队”,驻扎在遮放,抢运积压在缅甸境内的物资。1941年11月,华侨先锋运输第一大队与第二大队,合编为华侨运输第一大队,至1942年滇缅公路被日军阻断,华侨运输第一大队解散。

  西南运输处还在芒市、遮放设立了汽车修理厂、物资转运站、仓库,有大批南侨机工在此服务。1939年,在遮放镇以东2公里处的“遮放转运站”,已经建有在整条滇缅线上都名声显赫的6座超级仓库。仓库设施一流,管理严格有序,各种进出物资单据需要仔细查对,有条不紊。但非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40年4月12日夜间21时15分左右,遮放仓库突然起火爆炸,大火直至第二天凌晨4点才逐渐减小,库内千余吨弹药被毁。南侨机工洪华民回忆,那一天,他卸货离开仓库不久,便发生了大爆炸。这些抗战急需的军火物资,是华侨机工经历千辛万苦抢运来的,却由于当局管理不善而爆炸被毁,机工们无不扼腕叹息。

  英勇抗争 宁死不屈

  从1942年5月滇缅公路被日寇切断,至1945年1月28日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芒友会师,滞留于德宏的南侨机工有三种情况:一是部分机工或在当地结婚生儿育女,或来不及撤离而身陷龙陵、芒市、遮放、畹町沦陷区,有的滞留在缅甸;二是部分机工因参加滇西大反攻,再次来到德宏;三是部分机工在抗战胜利后在昆明、下关等地找不到工作,又返回到德宏的芒市、遮放、畹町等地定居或滞留。

  沦陷期间,因各种原因留在德宏的南侨机工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机工陈团圆与妻子朗玉宝已育有两岁的女儿和两个月大的儿子,他害怕连累家人,不敢回家,就与另外3个机工(姓名已经难以查考),借住法帕芒蚌村朗玉宝家藏身。他们白天到离芒蚌村3公里外的允景村的山上躲藏,晚上再回来。但因奸细告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陈团圆和3名机工刚走进芒蚌村就被日军抓住,一名机工跳车逃跑被日军开枪打死。敌人连夜审讯陈团圆和另外两位机工,还答应只要他们供出其他机工的行踪,就可以放了他们,可是他们坚决不招供。第二天,这三位机工就被拉到洗马塘边活埋了。陈团圆的妻子朗玉宝为保护两个幼小的孩子只得远走他乡,后来嫁给一位远征军老兵。陈团圆的儿子,至今还在畹町默默守护着南侨机工纪念碑……

  德宏沦陷时期,各土司表面上屈从,答应担任日寇的维持会长,暗中却积极支持抗日游击队和各民族抗日武装。流落在遮放的南侨机工欧文华与遮放土司多英培关系密切,由于欧文华知识丰富,又懂英语、马来语、潮州话等多种语言,所以常常为多英培土司出谋划策,成了土司家的座上客。欧文华与涂英杰、倪运迴、任雅才、谢关青、林鸿游、陈唯生、陈蔚南、曾承发等南侨机工秘密协助多英培,为龙潞抗日游击队提供情报和武器,帮助转移人员……当日寇撤退时沿途放火,他们又配合傣族群众扑灭大火,并将抢出来的稻谷碾成米支援反攻的中国军队,有的机工再次投入到反攻追击敌人的服务之中。

  机工殷华生回忆:在滇西反攻时,我军在芒市东北面的红岩山与日军激战,许多南侨机工奔赴前线,为远征军修理大炮,参战杀敌,建立殊勋。

  鱼水情深 相互融合

  1939年至1942年滇缅公路抢运物资的3年中,南侨机工与沿途的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在德宏境内,南侨机工与当地少数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辱,亲密交往,相互融合。通过寻访德宏的30户南侨机工后代得知,当年有19位机工与傣族妇女组成家庭,一直在为祖国效力。

  洪华民是第三批回国的机工,分配驻芒市。1940年,芒市一带发生特大水灾,南侨机工组织义演赈灾。洪华民从小习练南少林武功,在义演中大显身手,表演了“汽车过人”硬气功等节目,博得各族观众的热烈喝彩,为赈灾筹款作出贡献。

  芒市三台山是滇缅公路的必经之地,道路险峻,山上主要居住着景颇族和德昂族。印尼华侨周开定在驾车翻越三台山时突遇狂风暴雨,路边一棵大树倒下正好砸在驾驶室上,周开定身负重伤。他将胸脯压在方向盘上,使喇叭一直响着呼救,等当地的景颇族群众赶到救援时,周开定已负伤牺牲。景颇族群众悉心守护着满满一车珍贵物资,没有人拿走一丝一毫,完整地归还给运输大队。

  在芒市、遮放、畹町等地,5天赶一次集,机工们常到集市上买菜,与傣族群众亲密相处。赶集路上,少数民族群众看到机工驾驶的汽车,就会挥手搭车,只要车上有空位,机工们都会停车让各族群众上车,有时收点小钱,有时也不收。沿途还有一些特殊的生意人,那就是三五成群的毕郎(年轻傣族小媳妇)、卜哨(傣族姑娘),穿梭在缅甸、遮放、芒市一带做生意,她们经常到缅甸买一些炼乳、洋火(火柴)、洋油(用于照明的煤油)、洋伞等,带到德宏来贩卖。自从来了南侨机工,她们特别乐意搭车,因为她们觉得机工们为人正直,既不会欺负她们,也不会乱收她们的钱,安全可靠。有些机工与傣族妇女,就这样相识,相爱,终成眷属。

  滇西沦陷后,日寇知道一些留在德宏的南侨机工伪装成傣族,就加紧搜捕缉拿。因为傣族男子有纹身习俗,所以日军在盘查时特别留意是否有纹身。机工蔡文兴不仅装扮成傣族,而且依照傣族的风俗纹身,与傣族妻子在芒市街上开起了小旅店,天天提心吊胆过日子,由妻子线秀英打理生意,自己很少露面。机工陈团圆被活埋后,蔡文兴与另一个机工王亚文曾一同照顾陈团圆的妻子儿女。机工刘南昌则一直躲在芒究寨子,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傣族,直到滇西反攻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他都没有离开寨子,完全融入了傣族之中。

  1939年3月从马来西亚太平埠回国的机工蔡文兴,又名蔡大头,第三批回国机工,培训结束后分在第六大队第十六中队当驾驶员。1940年蔡文兴随第六大队从贵阳调回云南,不久编入先锋一大队。一次,蔡文兴“打摆子”(疟疾发作),过路的一群卜哨看到正不知如何帮助时,其中一位叫线秀英的卜哨急忙将一床毯子盖在蔡文兴身上……线秀英所在的等相寨子离先锋大队部不远,蔡文兴病情好转后,就带着毯子,还买了一些糕点到线秀英家登门致谢。按傣家人的风俗,卜哨送给对方的礼物如果有回礼,就说明对方同意与卜哨结为恋人了,蔡文兴不知道这一风俗,乐滋滋的接受线家人的热情款待,当线家人宣布女儿与蔡文兴的订婚之事,蔡文兴才如梦初醒,窘得不知如何解释为好。但蔡文兴觉得线秀英又漂亮又贤惠,心中喜欢,二人终成眷属,在先锋大队的帮助下,他们在大队部举行了婚礼。抗战胜利后,蔡文兴仍留在了芒市。

  机工汤仁文,出生于广东梅县,1939年8月14日到马来西亚,第九批回国,在昆明培训后到华侨先锋第二大队第8中队任七班班长。1939年12月23日经过严格考试,考入黄埔军校第四分校,经过两年的特殊训练,毕业后分配到芒市华侨运输先锋第一大队,投入滇缅公路的抢运工作。汤仁文看上了在芒市奘房旁边开银铺的傣族姑娘方香玉,便约了好友赖鸿经常到银铺看银饰,实则是来看方香玉。方香玉的母亲发现后极力反对,但经不住汤仁文的一再追求,终于同意了女儿的婚事。他们结婚的地点就在芒市镇西里大奘房旁大寺庙巷,场面非常热闹壮观。

  沈治平,先锋第二大队五中队的司机班班长,驻扎在遮放。他驾驶技术精良,特别注意保养车辆,在滇缅路行驶两年多从未出过事故,曾荣获“为国效劳”锦旗。滇西沦陷后,他带着身怀六甲的傣族妻子流落下关,自己摆起卖卷烟的小摊,妻子则做米线和饵丝、豌豆粉,维持生活……

  从东南亚各地回国参加抗战的南侨机工共有3000多人,有1000多人因战火、车祸和疾病,为国捐躯,另有1000多人在战后回到居住国,而剩下来的1000多人则一直留了下来。2005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原滇缅公路中国段的终点畹町,建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铭记、表彰和传扬南侨机工的赤子功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抗战时期华人华侨的贡献——南侨机工在德宏的抗战岁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