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抗日战争时期的外交情况(下)

抗日战争时期的外交情况(下)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6月30日,中国行政院院长宋子文率蒋经国、外交部次长胡世泽等人抵达莫斯科,与苏方进行缔结中苏条约的具体谈判。对于雅尔塔协定中的维持外蒙古现状一条,中国政府的理解是保持目前的现状,即外蒙仍然维持其事实上独立的状态,中国仍然保持它对外蒙的主权。因此,中方拒绝苏联要中国公开承认外蒙独立的要求。谈判在外蒙古问题上陷入僵局。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决定在外蒙古问题上作出妥协,以换取苏联在其他方面的让步。蒋介石提出的条件是:一,苏联须尊重中国在其他地方的主权,如在东北和新疆,二,承诺不支持中共,而支持国民党在战后对全中国的统治。对于中方所提出的要求,斯大林只是在新疆和中共问题上作出了让步。斯大林承诺,此后援助中国的一切武器及其他物资,均以中央政府为唯一对象,而不向中国共产党提供武器。

  尽管中方曾作过一番力争,但最后还是基本按照雅尔塔协定的框架达成了中苏协定。8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在莫斯科签署。关于外蒙古独立问题,中方在照会中声明,战后如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中国政府当承认投票结果。《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规定,长春铁路归中苏共同所有,共同经营;中方人员将担任铁路公司的理事长和总稽核,苏方人员将担任监事长及铁路局局长。《关于旅顺口之协定》规定,苏联有权在旅顺及周围地区驻扎陆海空军;区内将设立一中苏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由苏方派任;旅顺海军基地的防护,由苏方负责;旅顺市主要行政人员的任免,应征得苏军的同意。《关于大连之协定》规定,大连为自由港,大连的行政权属于中国,港口主任由苏方人员担任。中方将大连港口工事及设备的一半,无偿租与苏方,租期30年。

  抗战后期,随着中美合作的日益增强,中美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现。

  美国以战胜日本为首要目的,期望国民政府全力抗日,并希望发挥共产党部队的抗日作用。1944年中,当Et本发动豫湘桂战役,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出现大溃败时,美国提出了任命一名美国军官统一指挥所有在华的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以挽救危局的要求,由此而引发了所谓“史迪威指挥权之争”。史蒋矛盾激化。蒋介石在最后关头拒绝了罗斯福的要求,并强烈要求美国召回史迪威。权衡轻重,美国政府作出让步,召回了史迪威。

  美国与中共的关系在抗战后期也有了较大发展。美国一直希望通过中共的敌后根据地获得E1本在华北的情报,甚至还曾期望能调动和使用中共军队配合美军对日作战。美国曾多次提出向中共控制区派出军政观察人员的建议,但一直为蒋介石所拒绝。直到1944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时再次提出这一要求,蒋介石才不得不表示同意。

  1944年7月23日,第一批美军观察组成员飞抵延安。观察组具有政治和军事二重性质,其成员除16名军人外,还有2名外交官任政治顾问。中共对此非常重视。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亲自与观察组成员会谈,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表达了愿与美国共同抗日的愿望,并表示战后中美合作也具有广阔的前景。观察组看到了中共生气勃勃的活力,他们把关于中共真实情况的报告源源不断地发往美国,建议美国政府采取不偏不倚的支持国共双方的对华政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抗日战争时期的外交情况(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