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宋哲元收养烈士遗孤

宋哲元收养烈士遗孤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十九军向慰问群众展示近战搏击刀法

  宋哲元是西北军的“五虎上将”,曾经掌握十几万人的部队,屡立战功。1930年中原大战西北军失败,冯玉祥下野。西北军各派系溃败下来的军队聚集在山西运城。当时,大家都不愿意解甲归田。宋哲元、张维藩、冯治安、张自忠、赵登禹、李文田、何基沣、萧振瀛等8人共议集合力量,重新创办一支新的军队。大家推举宋哲元为领袖。

  张学良收编宋哲元

  在新军成立之时,宋哲元对此前的军事生涯进行了检讨,认为自己“前半生打内战是错误的,所以大家决议就是今后不再打内战,军人的天职是以保家卫国为本”,从此树立了新的方向。当时,重新组织的军队只靠阎锡山每月拨给的16万晋钞难以维持,经商议,由萧振瀛代表新军谒见张学良,请求张学良收编。

  张学良久慕宋哲元的指挥才能,随即决定收编,并赠宋哲元一把将军指挥刀,刀柄上刻有“张学良赠”的铭文,新军改称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委任宋哲元为军长,下辖两个师,冯治安为第一师师长,张自忠为第二师师长。

  “东北易帜”后不久,南京国民政府统一编制,宋哲元所部被编为第二十九军,下辖3个师,即冯治安的三十七师、张自忠的三十八师和刘汝明的暂编第二师,全军共两万人左右,分驻晋、察二省。

  宋哲元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练兵经验。他将部队训练分为战技训练与思想教育两种,指导部队积极进行体能训练和射击训练,并在全军开展爱国教育。

  在体能训练上,宋哲元经常命令部队夜间开拔,进行急行军。据记载,一昼夜行军最远达到180里。宋哲元还确立了全军生活上下一致的原则,冬天虽然经费困难,宁可军官欠饷,也要给士兵每人置办棉衣和两双鞋。由于没钱置办武器,有些部队还使用清末时期的毛瑟枪。宋哲元开动脑筋,给每个士兵打了一把大刀,并且请了著名的武术家将“六合神拳”改编成“无极刀法”,日夜训练近战格斗本领,大刀遂成为二十九军的重要武器之一。

  在思想教育方面,宋哲元提倡以爱国教育为主:每日早晚点名之时,长官必向部下发表包含了爱国思想和战略要术的谈话,使士兵铭记在心,并请人编辑爱国、爱民歌曲和“顺口溜”,教给士兵传唱。所以宋哲元在山西练兵两年,训练出了一支军纪严明、能征善战的队伍。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宋哲元曾率领二十九军将领发出抗日通电,表示:“哲元等分属军人,责在保国,谨率所部枕戈待命,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此耻”。1932年,日本在占据我国广大东北地区后,准备进一步鲸吞我国华北地区。在日军攻陷山海关和热河后,华北形势危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集结华北地区的30余万军队,编成8个军团进行抵抗。宋哲元被任命为第三军团总指挥后,随即率部赶往长城沿线,负责防守冷口以西经龙井关、马兰峪、罗文峪、城子岭口、喜峰口、潘家口等约300里的防线,其中最重要的是喜峰口和罗文峪。宋哲元任命冯治安率领三十七师以三屯营为中心负责城子岭口—喜峰口—潘家口一带的防线,张自忠率领三十八师负责龙井关—马兰峪的防线,刘汝明的暂编第二师以遵化为中心,负责防守罗文峪。在部队开赴前线之际,宋哲元对全军进行了战斗动员。他告诉每一个官兵:“这是我们军人保卫国家的最好时机。”

  二十九军将士领命后,从当时的察哈尔省张家口出发,以多年来练就的昼夜急行军火速开赴前线。二十九军原定于3月10日接防万福麟的五十三军防守喜峰口,但因五十三军已经于3月9日溃败下来,宋哲元遂立即指挥修改作战方案,调动全军最精锐的三个旅(三十七师赵登禹的一跂九旅、王治邦的一一跂旅、三十八师佟泽光的一一三旅)夺回喜峰口,任命赵登禹为喜峰口前敌总指挥,王治邦为副总指挥,佟泽光协助之。三支部队赶到喜峰口,迅速投入战斗。

  二十九军官兵凭借步枪、大刀和手榴弹,对抗武器精良,又有坦克、火炮、飞机配合战斗的日军的大举进攻。双方围绕喜峰口外的几个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二十九军“虽遭受敌人之强烈炮火,亦不稍退……用手榴弹投掷较远之敌人,较近者则挥大刀砍杀,杀声震天,血光满地。”连日的“白刃相接,血战终日”,二十九军官兵“奋不顾身,拔刀冲入敌阵,砍杀无算”,但也付出了很大伤亡。宋哲元等认为,日军具有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若想取胜,“必须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后方。于是,二十九军组织大刀队,在赵登禹等的率领下,高呼“大刀大刀,雪舞风飘;杀敌头颅,壮我英豪”的口号,两次对日军发动夜袭,砍杀了大批正在睡觉的日军,并烧毁了日军的辎重粮草,炸毁了敌人的火炮和装甲车。战斗中,旅长赵登禹在受伤的情况下依然不下火线,亲自率领大刀队向敌人砍杀,在后续部队的掩护下撤出了战场。

  二十九军在喜峰口战斗中大获全胜,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为之高涨,二十九军大刀队名震天下。上海青年麦新还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了著名的《大刀进行曲》。歌词通过《申报》主编史量才送到二十九军军部,从此代替了此前二十九军的军歌《满江红》在军中传唱。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大刀进行曲》更是传唱全国。后来根据演唱效果和实际需要,《大刀进行曲》歌词中的“二十九军的弟兄们”被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改为“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

  大刀队出发前,宋哲元曾询问每位战士的家庭情况并一一做了记录。喜峰口战斗结束后,数百名大刀队战士中有一部分牺牲在战场上,宋哲元除对阵亡将士予以纪念、表彰,还对牺牲将士的家属给予抚恤。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场上殉国的班长侯万山,不仅受到表彰,他的后人还与宋哲元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侯万山,1897年生,北京市人,早年参加西北军,在石敬亭的手下任排长。1931年,他随宋哲元部在山西接受整编,成为二十九军三十七师赵登禹旅的班长。在长城抗战时,他响应宋哲元军长的号召,自愿参加大刀队。侯万山跟随大刀队争夺被日军占领的喜峰口长城。部队仰攻喜峰口敌军阵地时,遭遇日军的抵抗。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大刀队员在阵地上休整。此时司务长背着一大箩筐面饼从后方登上阵地前沿给战士们送饭,不料日军的炮火再次袭来,侯万山和司务长奋不顾身地站起来大喊,指示其他战士隐蔽,但二人被敌人发现双双中弹牺牲。侯万山是最早牺牲于喜峰口的大刀队队员之一,享年36岁。

  侯万山和妻子姚氏共育有子女7人,长子13岁,次子9岁,参加大刀队前,因妻子刚生了一对双胞胎,曾向军长宋哲元托孤。长城抗战结束后,侯万山血洒疆场。为了照顾侯家,由二十九军按时提供生活必需品。不久,宋哲元夫人常淑清到阵亡将士家慰问,并调查阵亡战士家属的情况。到侯家时,她发现侯家妻儿穷困潦倒,其妻因丈夫牺牲悲痛过度,精神恍惚,且身体消瘦,导致奶水皆无,新出生的双胞胎已奄奄一息。常淑清马上命随行人员给侯家多留下慰问品,并将此事立即告诉了宋哲元。

  宋哲元考虑后,决定收养这两个孩子,以保证他们能够活下来。随后,宋夫人与石敬亭的夫人再次找到姚氏,经她同意,抱走了两个孩子。宋哲元见后非常高兴,给两个孩子取名纪峰、纪峪,以纪念喜峰口、罗文峪之役。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宋哲元收养烈士遗孤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