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随笔 > 鸽子山考古验收记

鸽子山考古验收记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1
2
  9月1日,在位于青铜峡市的鸽子山遗址发掘工地,中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不经意间发现脚下沙砾堆露出个尖尖角,他俯身向尖尖角探去,竟是一件精巧的小型石英岩旧石器。

  他兴奋地说:“这里的宝贝太多了,俯首皆是!”

  当天,鸽子山遗址迎来中国旧石器考古界许多“重量级”专家。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学的专家和宁夏文物主管部门负责人,对鸽子山遗址2017年度考古发掘进行验收。

  鸽子山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2016年度“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1.5万件石制品,1419件动物化石,42件装饰品,39件疑似颜料,50处火塘,24处疑似柱洞,1267份(处)炭屑及灰烬,数千粒碳化植物种子……一个遗址发现数量和种类如此多的文化遗存,在我国目前已知的旧石器遗址中比较罕见。”


    鸽子山旧石器遗址 李鹏/摄

  “火塘分布密集,尤其是这个目前已揭露面积近6平方米的大型火塘,反映了古人类在此活动强度较大,人口数量较多。”

  专家们仔细查看了遗迹与遗物的出土情况,检查了考古工作资料记录,纷纷发表看法。

  “这两件石器,古人类打制得太精巧了!”一件用燧石制作的乳白色桂叶形两面双尖尖状器,和一件用石英岩制作的灰色尖状器,让专家们赞叹不已

  “这两件宝贝,分别为高星老师和王惠民老师‘妙手偶得’。”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李鹏说。

  8月29日,高星从北京赶到鸽子山发掘工地,一眼就在沙砾堆里发现了这件石英岩灰色尖状器,发现地点距参与鸽子山考古发掘的宁夏考古专家王惠民今年3月发现的乳白色桂叶形尖状器的地点,大约15米。

  随后,专家组听取了鸽子山考古项目负责人彭菲博士的工作汇报。2014年以来,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队,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合作,对鸽子山遗址第10地点展开系统发掘和多学科研究。2017年,在前三年发掘的基础上,揭露了更多遗迹,获得了更多遗迹、遗物的空间信息,对关键文化层增加了水洗浮选量。至此,连续4年的野外考古发掘暂告一个段落,接下来将转入发掘资料室内整理和实验室分析阶段。


  专家们在显微镜下观察鸽子山发掘的碳化植物种子 李鹏/摄
 
  在验收论证会上,专家们对鸽子山遗址2017年的考古发掘一致给予了“优秀”等级的综合评价。

  专家组认为,对于中国特别是西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研究,鸽子山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鸽子山遗址是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的遗址,揭露了多个不同时段的文化层,保留了原生的埋藏环境和大量古人类活动遗存,记录了晚更新世末期人类生存演化的过程。该遗址属于季节性营地遗址,石磨盘与大量植物种子的发现,用火遗迹和建筑物遗迹的密集分布,以及数量较多的微小鸵鸟蛋皮装饰品,对于了解原始农业起源以及古人类的生计模式、气候适应性、居址空间利用、审美需求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专家组建议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加强对遗址的保护管理,建立遗址博物馆,为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原文刊于《宁夏日报》2017年9月3日02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鸽子山考古验收记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