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奇特的铜面具
三星堆突目铜面具
国家博物馆珍藏的这件造型奇特的面具出土于四川广汉南兴镇三星堆遗址,它通高85.4厘米,宽78厘米,面具的双目呈柱状前伸,达9厘米长,两耳巨大,鼻子挺而阔,嘴有三层嘴唇,而且阔至耳根处,嘴角上翘呈微笑状,显得十分神秘。鼻梁上方还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纹,又像欲腾飞的夔龙,显得无比怪诞诡异。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
三星堆出土了许多造型怪异的文物,这在中国考古史上十分罕见,因此三星堆遗址一经面世,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最早源于1929年。那年,广汉南兴镇出土了一些玉器,此后这一地区的发掘工作陆续展开过,但一直没有发现大规模的遗址。直到198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遗址的发掘工作真正得以展开。
那是1986年7月的一天,四川省广汉县南兴镇第二砖厂的工人正在挖土做砖坯,突然听到“砰”地一声脆响,觉得碰到什么硬物了,刨出来一看,竟然是一块玉。他们立刻报告了当地的考古队。
考古队立即派人到了现场,经发掘整理出两个祭祀坑。据专家考证:这两个祭祀坑是商代古蜀国的大型祭祀坑,这里埋藏的上千件稀世之宝在沉睡了几千年后赫然显世。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都是祭祀用品。专家推测,当时古蜀国可能是遭遇改朝换代,新王朝在举行祭祀仪式后,便将前代王室的宗庙重器埋入坑中。这些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
专家发现,这些青铜器合金的构成比例恰当,有铜锡、铜铅、铜铅锡和铜锡铅四类,而且某些青铜器物中还有意添加了磷,磷的使用可以增加铜的强度和硬度。从铸造工艺上分析,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多样,有分铸法、套铸法、锻打法等等,从这些可以看出,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和青铜文化。
三星堆与古蜀国
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位于四川省广汉地区。古蜀国共有五代王,他们是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和鳖灵。由于这五个王朝都是西南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至今没有发现他们的文字,因此关于这些王朝的记载很少。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为人们开启了了解古蜀国文化历史的大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以人物、兽、虫蛇、植物造型为主。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的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 ;植物造型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
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表现人“眼睛”的文物不仅奇特,而且数量众多,这件突目铜面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面具的眼球极度夸张,瞳孔部分呈圆柱状向前突出长达9厘米。这个面具不但体积巨大,而且十分沉重,应该是一种祭祀用具。
古蜀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刻画眼睛?
三星堆突目铜面具(摄影/范立)
古蜀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刻画眼睛?铜面具眼睛的瞳孔部分为什么要作圆柱状呢?据专家推测,这可能与古蜀人崇拜的祖先蚕从有关。《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墓葬称为“纵目人冢”。“纵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历代学者曾经对此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将其视为神话传说,直到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祭祀坑中发现了这个突目铜面具,人们推测,所谓“纵目”,即是指铜面具上眼睛凸起的圆柱。因此,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铜面具的形象,极有可能就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
那么,蚕丛的眼睛为什么长得如此奇特呢?据史书记载,蜀王蚕丛居住在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这一地方“有碱石,煎之得盐。土地刚卤,不宜五谷。” 由此可知,古时候当地人吃的盐是用岩石和土壤熬制而成,水土中严重缺碘,导致人们易患甲亢,而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球向外凸出,因此,有专家猜测: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他生前眼球就格外凸出,而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将其进一步夸张、神化,因此,便有了这种奇特的“纵目”形象。
这个青铜面具上还有一个奇特之处,便是鼻梁上方的柱状装饰物。这个造型奇特的装饰物究竟是什么作用,如今仍是众说纷纭,专家猜测:这极有可能是代表祭祀者与神灵和上天沟通的中介物。
关于三星堆遗址的文物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研究,这件造型奇特充满神秘色彩的突目铜面具更是充满了神秘,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的谜底。
三星堆突目铜面具
国家博物馆珍藏的这件造型奇特的面具出土于四川广汉南兴镇三星堆遗址,它通高85.4厘米,宽78厘米,面具的双目呈柱状前伸,达9厘米长,两耳巨大,鼻子挺而阔,嘴有三层嘴唇,而且阔至耳根处,嘴角上翘呈微笑状,显得十分神秘。鼻梁上方还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纹,又像欲腾飞的夔龙,显得无比怪诞诡异。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
三星堆出土了许多造型怪异的文物,这在中国考古史上十分罕见,因此三星堆遗址一经面世,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最早源于1929年。那年,广汉南兴镇出土了一些玉器,此后这一地区的发掘工作陆续展开过,但一直没有发现大规模的遗址。直到198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遗址的发掘工作真正得以展开。
那是1986年7月的一天,四川省广汉县南兴镇第二砖厂的工人正在挖土做砖坯,突然听到“砰”地一声脆响,觉得碰到什么硬物了,刨出来一看,竟然是一块玉。他们立刻报告了当地的考古队。
考古队立即派人到了现场,经发掘整理出两个祭祀坑。据专家考证:这两个祭祀坑是商代古蜀国的大型祭祀坑,这里埋藏的上千件稀世之宝在沉睡了几千年后赫然显世。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都是祭祀用品。专家推测,当时古蜀国可能是遭遇改朝换代,新王朝在举行祭祀仪式后,便将前代王室的宗庙重器埋入坑中。这些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
专家发现,这些青铜器合金的构成比例恰当,有铜锡、铜铅、铜铅锡和铜锡铅四类,而且某些青铜器物中还有意添加了磷,磷的使用可以增加铜的强度和硬度。从铸造工艺上分析,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多样,有分铸法、套铸法、锻打法等等,从这些可以看出,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和青铜文化。
三星堆与古蜀国
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位于四川省广汉地区。古蜀国共有五代王,他们是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和鳖灵。由于这五个王朝都是西南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至今没有发现他们的文字,因此关于这些王朝的记载很少。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为人们开启了了解古蜀国文化历史的大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以人物、兽、虫蛇、植物造型为主。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的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 ;植物造型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
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表现人“眼睛”的文物不仅奇特,而且数量众多,这件突目铜面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面具的眼球极度夸张,瞳孔部分呈圆柱状向前突出长达9厘米。这个面具不但体积巨大,而且十分沉重,应该是一种祭祀用具。
古蜀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刻画眼睛?
三星堆突目铜面具(摄影/范立)
古蜀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刻画眼睛?铜面具眼睛的瞳孔部分为什么要作圆柱状呢?据专家推测,这可能与古蜀人崇拜的祖先蚕从有关。《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墓葬称为“纵目人冢”。“纵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历代学者曾经对此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将其视为神话传说,直到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祭祀坑中发现了这个突目铜面具,人们推测,所谓“纵目”,即是指铜面具上眼睛凸起的圆柱。因此,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铜面具的形象,极有可能就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
那么,蚕丛的眼睛为什么长得如此奇特呢?据史书记载,蜀王蚕丛居住在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这一地方“有碱石,煎之得盐。土地刚卤,不宜五谷。” 由此可知,古时候当地人吃的盐是用岩石和土壤熬制而成,水土中严重缺碘,导致人们易患甲亢,而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球向外凸出,因此,有专家猜测: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他生前眼球就格外凸出,而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将其进一步夸张、神化,因此,便有了这种奇特的“纵目”形象。
这个青铜面具上还有一个奇特之处,便是鼻梁上方的柱状装饰物。这个造型奇特的装饰物究竟是什么作用,如今仍是众说纷纭,专家猜测:这极有可能是代表祭祀者与神灵和上天沟通的中介物。
关于三星堆遗址的文物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研究,这件造型奇特充满神秘色彩的突目铜面具更是充满了神秘,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的谜底。
责编:韩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