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抗战战役 > 中国和纳粹德国合作的结束

中国和纳粹德国合作的结束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巴伐利亚虎德国意大利—-支持中日两国停战,如果不能停战就舍弃中国

  和英美相反的是,德国和他的小兄弟意大利的立场却是让中日尽量不要自相残杀,最好两国和平相处,同时发展壮大。

  德国和中日的外交,也完全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并非德国对中国或者日本有什么好感。

  德国知道他在欧洲大陆最大的敌人是苏维埃联盟和英法荷比的所谓同盟国联盟。

  但德国认为他们的头号敌人并不是英法荷比,因为用希特勒的话来说,这些西方民主国家已经堕落,远远不是他们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手。

  但对于纪律好,以军事立国,又不在乎自身损失的苏联,德国人自知很难对付。

  一战德国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格里芬计划失败,德国在东线和西线被英法和沙俄夹击,在长期的消耗战中土崩瓦解。

  参加过一战,并且被毒气差点熏下眼睛的士官希特勒认为,如果德国想在二战中获胜,就必须正视一战失败的原因,尽一切可能避免两线作战。

  如果两线作战不可避免,也必须尽量前线东西或者西线其中一方的敌人,以大大减轻德国的压力。

  一般认为西线的英法虽然实力较强,但毕竟西线的作战空间比较窄,比如法国领土面积仅有50多万平方公里,是适合闪电作战的场所。

  也就是说,西线的敌人是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击败的。

  但东线则不同,苏联的领土面积辽阔,高达22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积的六分之一。其中苏联东西跨度长达1万公里,这对于任何一个入侵者来说都是恶梦。就算没有苏联军队的存在,德军以步兵的行军速度(团一级一般一天行军40到60公里)需要250天到170天,也就是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这段时间也足以将资源匮乏的德军拖个半死,更不要说苏联还有数百万大军随时准备作战了。

  所以,希特勒认为,一旦二战爆发,他就要全力现在西方击溃英法的抵抗,而与此同时需要一个力量在东线牵制苏联人。同时一旦德国消灭西线的英法,转兵进攻苏联,他也需要一个力量能够从苏联的东部同时进攻,两线夹击苏联。

  所以,德国需要在远东,也就是东亚,部署一个可以牵制苏联的棋子。这颗棋子就是中国和日本其中之一!

  日本陆军一派从明治维新以来就叫嚣北上占领苏联的西伯利亚,外蒙古和远东地区,还为此准备了半个多世纪之久。

  日本关东军的对手就是苏联,日本陆军的军事训练全部是针对苏联,所有教材都以苏联作为假想敌。

  可以这样说,日军起家的历史,除了和中国作战以外,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苏联。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控制了朝鲜,清除了中国对朝鲜的控制,当然,当时沙俄势力也渗透入朝鲜,想在朝鲜得到一个不冻的港口。但甲午战争也被沙俄赶出了朝鲜,这样沙皇极为愤怒。

  随后日俄开始抢占中国东北的利益,最终爆发了规模空前日俄战争。

  双方出动近百万大军,其中光是俄军就伤亡了20万人,日军也伤亡了25万之众。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的南部,沙俄则控制中国东北的北部。

  接着,日本通过九一八事变彻底占领整个东北,将苏联力量全部赶出东北境内。

  所以说,日本和苏联具有不可调节的矛盾,双方发生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而中国和苏联也就极大的矛盾。

  中国被苏联占领了外蒙古和外兴安岭共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面积相当于中国现有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而且沙俄和苏联还将势力渗透入东北和新疆,苏联还在中国扶持了中共势力,可以说近代历史上, 在抗战以前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列强就是沙俄。

  蒋介石一向认为,苏联是祸乱中国最大的源头之一,苏联对中国的危害要比日本大。只要俄罗斯这个民族存在,就始终会对中华民族造成威胁,甚至直到今天也是这样。

  因为日本没有通过持久战占领中国的能力,但苏联是有这个能力的。

  如果不是苏联西线还有强大的敌人,比如德国,英法,恐怕苏联早就全面入侵中国了。

  蒋介石自从412事变清党分共,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还将所有苏联顾问武装押解处境,从而完全和苏联翻脸。

  此举深得极端反共的德国总理希特勒的好感,认为中德在反共上可谓同一条战线。

  同时希特勒认为中国虽然国力较弱,但这样一个大国毕竟也有几百万军队,对苏联还是有一定威胁的。

  可以说,国民政府北伐之前对其帮助最大的是苏联人,但北伐期间国共决裂后直到抗战全面爆发之前差不多10年时间内,对中国帮助最大的就是德国人。

  德国人对中国,尤其是国军的帮助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帮助国军建立德式新军。10年内,德国人帮助中国训练出来10多万最精锐的德械师,包括36,87,88师,中央陆军教导总队,绥靖总团等。德国顾问认为这10多万人是德国所谓的轻装步兵,战斗力较强。国军需要以这些部队为样板,在几年内将这些精锐部队扩大到至少60个师80万人。

  这些部队全部接受德式训练,装备清一色的德制或者仿德制的轻武器,还有少量德式重武器。这些都让这些部队具有不亚于日军乙级师团的战斗力,战斗力也大增。

  老萨看过一本老战士的回忆录中说,他们军校生在训练中经常被教官随便发布命令,比如突然让你干这个,突然让你卧倒,突然让你绕着操场跑步。这些新军官必须立即接受这些命令,不得有任何的犹豫和反抗。

  为什么做这些开起来没有意义的事情,其实这是传承德国陆军的训练方式,要在任何场合训练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命令。

  二战中德军可谓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尤其士兵非常服从命令,非常难于将他们彻底击溃。这主要就是德国方式训练的成果。

  有了这80万人,国军就可以有效和日军正面对抗,双方火力相差也不会那么巨大了。

  这80万人也就是所谓的整编师和调整师,所谓整编师是完全装备德式装备,受德式训练,也就是所谓的全部德械。

  而调整师就是正待整编的师,他的编制已经和整编师几乎相当,也是德制的结构编制。但武器装备并不是全部德械,是用相对比较好的国产武器和一部分的制武器装备起来部队,他们的武器主要是的整编师装备德械后淘汰下来的一部分武器,所以叫做调整师。

  整编师战斗力最强,整理师由于武器比整编师要差,所以战斗力相对较弱。

  另外还有所谓的整理师,新编师!整理师和新编师都不是德械师,而基本是传统的国军部队,他们装备的武器也都是五花八门的国产武器,所以战斗力有限,而且基本没有受过什么德式训练。

  为什么搞德械化的同时还要搞国械师,这是因为德国顾问,尤其是德国国防军之父冯.塞克特将军告诉蒋介石。国军部队数量高达170多万,按照中国的国力,没有4,5年时间根本无法有效完成部队第一期的德械化,而全部完成甚至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冯.塞克特将军在一战后巧妙的保存了德国国防军的骨干力量,后来几乎一手重建了德国陆军,他对这方面非常了解,他的建议也是中肯的。

  但现实是:日本很有可能在2,3年内发动进攻,所以国军也必须对现有部队进行整编,再原有基础上提高战斗力,以对付和日军的大规模战斗。

  于是截至1937年六月抗战爆发前,国军已完成35个调整师与24个整理师,另调整东北军10个师、广东军10个师、川康军26师及9个独立旅,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军政军令系统的大改造工程。

  在这些部队中直属中央的有30个师,是完全接受或部份接受过德制装备与训练,其余的各师多少也以德制编装为标准作过调整,这些部队在抗战初期就成为直接迎 战日军的主力;其中又以德制化最高的第87,88,36三个师,与唯一完全按德国步兵标准编装的中央教导总队最称精锐,其他部队只装备了部分德式装备,和这几个全德械师具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这些部队相比之前的国军来说,已经是脱胎换骨。在淞沪会战中,德械师都是战功最为卓著的部队,伤亡也最大,但战斗力最强,战斗意志也最可怕。

  后来南京保卫战中,死守到最后一刻的,也全部是德械师的87,88,36师,中央教导总队,他们伤亡都在七到八成,但从无溃散的情况,大部分阵地都是激战到最后一个人。比如中华门为的87师两个旅,战到两个旅长全部殉国,仍然在自发的抵抗,一直打到南京城全部沦陷为止。

  大部分德械师一直作战豫湘桂会战开始,贯穿了抗战的整个前期和中期,又在抗战初期发挥的威力最大。

  但到了武汉会战期间,由于战斗中的大量消耗,已经中德关系的恶化,德械师的消耗几乎无法补充,也就逐步不存在了。

  武汉会战以后,真正的德械部队剩下不到三成,到了1944年开始全面装备美式装备,德械师就几乎消亡了。

  德国人对中国抗战初期的作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精锐的德械部队,德式钢盔,德式步枪,德式手榴弹,德式火炮,德式坦克,德式飞机,德式鱼雷艇甚至潜艇。德式兵器渗透入国军各个领域!

  第二德国对中国的帮助,就是大量的军售

  德国对中国军售规模非常之大,直到抗战中期全部停止对华军售,先后大约有30个师的大部分德式装备送到中国。

  仅仅从1936年起,德国和中国签订了2.82亿马克的军火销售协议。

  1934年大量的德制装备开始运到中国,在一批价值一千五百万银元的军火中,包含24门15公分野战重炮(即德军FH-18型),20门37公厘战防炮 (即德军Pak 35/36型),数千支毛瑟二四型步枪,数千支捷克造轻机枪((ZB-26),与瑞士奥利根(Orelinkon)公司的20公厘机关炮,此外西门子的通 讯器材、蔡司望远镜、德制轻战车,架桥器材,防空探照灯等各种装备,开始进入了中国的部队服役。

  1936年德国运交中国二千三百万马克军火。

  1937年德国又运交中国八千二百万马克军火,其中有15公分要塞大炮(用于长江江防),高射炮、步枪、机枪、迫击炮、重机枪、大批各式弹药,钢盔,以及鱼雷240枚、 快艇若干通信器材,还有制钢、炼焦、化工、兵工生产机具等设备。

  这些武器上到飞机坦克重炮,下到钢盔,枪套,子弹,什么都有。

  这些武器装备虽然相对于200万国军来说还是有极大的缺口,但也有效的提高了国军的战斗力。德式军火在抗战初期几乎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就是德国军事顾问

  从1928年派到中国的德军少壮派骨干马克斯·鲍尔上校到后来比利时德军司令 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上将,德国顾问团共有5届。每一届都是德军中的佼佼者,甚至还有汉斯·冯·塞克特上将这类的德军超级元老人物。

  蒋介石对德国顾问非常信任,对他们的能力也非常欣赏。其中汉斯·冯·塞克特上将甚至被蒋介石定位委员长委托人的身份,可以代表蒋介石直接向国民政府各部门负责人下达命令。

  德国顾问们也没有辜负蒋介石的信任。

  他们从上将到少尉甚至中士,全部有着德国人特有的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他们参与了军队训练,武器购买,工事阵地修建,作战计划制定,甚至制定国家战略作战计划。几乎国军的各个方面都有德国顾问的巨大贡献。从北伐到中原大战,从剿共到同日军的128淞沪事变,直到抗战爆发以后每一个战役,都有德国顾问的影子。

  1935年10月时候,德国顾问团共有43名军官和大量文职官员(主要是各种军械师,技术员,军需官,兽医,甚至食堂管理军士)。

  为此,德国顾问们也付出很大代价,第一任德国顾问马克斯·鲍尔上校在北伐期间来到中国,为蒋介石的蒋桂战争做出极大贡献,并且让德国顾问团彻底在中国站住脚。但马克斯·鲍尔上校因为水土不服和过于劳累,1929年在上海不幸去世。

  第四任顾问汉斯·冯·塞克特上将也是在中国的了重病,被迫回国修养,但回国一年以后就不信去世。

  德国对于中国的帮助,我们还是要肯定的,虽然他们可能是纳粹,但至少曾经帮过我们。

  如果没有德国人帮助我们建立新式的陆军,我们很可能完全不是日军的对手,淞沪会战也支持不了3个多月,说不定1个月就败了。

  要知道,当年八国联军不过3万人(最后增加到5万),其中大部分都是乌七八糟的殖民地军队,战斗力很差。比如英国出动的1万多人里面,大部分都是印度人,而法军中3000多人也都是在越南的卫戍部队,在法军中属于三流部队。

  而天津到北京一线的清军和义和团士兵至少15万人。但八国联军认为他们作战并没有遭遇激烈抵抗,最终轻松攻陷清王朝首都北京。

  出于各个方面,德国从本质上希望中日两国不要开战,因为如果战争持久化,两国都无力对苏联构成威胁,那么中日两国对德国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德国是中日战争开始以后,最积极的调停者,全力希望中日停战。

  当然,调停的前提是中日两国还有停战的可能。

  如果中日长期战争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德国就必须在中日之间选择一个,那么显然希特勒自然会选择日本。

  这并不是说德国人对日本人有什么好感,而是日本的国力,军力都强过中国数倍,也完全又能力可以入侵苏联。

  相比起来,中国国力军力较弱,无力和苏联正面对抗,只能勉强自保,并没有能力可以进攻苏联。

  就算中国不顾一切拼死入侵苏联,恐怕也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反而会被苏联击败,中国只能起到轻微的牵制作用。

  所以,一旦中日战争持久化,德国必然倒向日本。

----------------其实中德合作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876年清政府就像德国派出一批军事留学生。而清末袁世凯的小站练兵的北洋军和张之洞江南自强军都是德国人做顾问,装备大量德式武器,所有教程操典都是德国的。为什么这样,主要是中国人对德国武器装备和军事制度的优秀非常钦佩。在抗战中,几乎所有的国军都对德式武器非常满意,他们的质量非常可靠,性能优越,缺点是价格较高。甚至八路军也很喜欢德式装备!他们的一个纵队在抢占东北以后曾经得到苏联援助的4门德国火炮,是苏联在苏德战场缴获的。这些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火炮,仍然保持着极为优秀的精度和极远的射程。相反,国军甚至解放军对苏制武器都比较不满,认为苏制武器虽然可靠性高,造价低,但性能较差,比德制武器低了一大截。一些国军德式反坦克炮部队在换装苏制火炮以后,竟然集体拒绝使用,理由是两种虎跑性能差别太大。

 

 

  小兄弟意大利

  至于意大利,他的国力军力无法和德国相比,和日本相比也顶多差不多而已。实际上意大利只不过是德国的跟班而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根本无足轻重。

  意大利的立场基本和德国完全一致。

  换句话说,就算意大利有心想大力援助中国,以他的国力军力来说,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德国不希望和中国彻底决裂也有现实意义。

  德国大量出售给中国武器装备也并非无偿援助,而是有偿销售。

  当时德国正处于希特勒上台以后的大肆扩军备战期,急需要大量战略物资。

  而当时中国又是世界上几种稀有矿产的主要出口国,又可以不加限制的大量供应,由此德国得到了大量急需的矿产资源。

  德国军工企业急需的锰矿,钨矿,锑矿等抗战爆发前,绝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如果一旦失去中国的这个可靠的资源输出国,德国就要被迫和同盟国旗下的国家打交道,购买这些战略资源物资就会极为困难。

  希特勒自然不愿意失去中国这个重要的交易伙伴。

  在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以后,希特勒还是很着急的,他立即下令驻中国的德国大使陶德曼和驻日本的德国大使狄克逊进行调停。

  可惜调停并没有什么结果,一来国民政府不愿意接受亡国的条件向日本投降,二来日本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认为可以不通过外交手段击垮国民政府,也没有何谈的意图。

  最终德国的调听没有成功,希特勒由此必须在中德之间做一个选择。

  蒋介石很清楚,如果他是希特勒,他也显然会选择日本,而抛弃和中国的合作。

  所以在1937年末到1938年初,南京沦陷,陶德曼调停中日停战又完全失败,蒋介石就开始强烈担心同德国的关系了。

  当时蒋介石并不希望同德国立即断交,因为德国对国军各方面的帮助都很大。

  国军现有的30万德械部队和30万部分德械部队,由于战争的大量消耗,也需要大量德式军火的补充。

  但想要说服法西斯巨头墨索尼里和希特勒谈何容易,这恐怕是全世界最难的事情。

  希特勒的领悟能力和判断能力极为惊人,几乎算得上当时的世界第一。

  很多受过几十年专业训练的德国高级军官,需要花费几个小时才能领悟的战术战略,希特勒往往20分钟就能领会。

  而且就算30,40年前看过的书籍和见过的人,希特勒也几乎过目不忘,这样他才当上了第三帝国的元首,有无数极有才能的德国精英甘心听从他的指挥。

  而墨索尼里也相当了得,非常聪明,可谓意大利的第一任。

  他对自己的智力也相当满足,他死前曾经要求别人给他列一个墓碑,上面写着:这里埋葬着全世界最聪明的动物。

  普通的中国外交官绝对不是这两个人的对手,根本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看来只能找一个外交大师来完成。于是,蒋介石选择了蒋百里。

  蒋百里或者说蒋方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也是蒋介石的老乡,浙江海宁人。

  蒋百里本名蒋方震,字百里,从小极为聪明,先后在日本和德国深造,在日本他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成绩非常优秀,以第一名毕业,还接受到日本大正天皇赠送的军刀。

  由于能力突出,蒋百里很快将日本军事的精髓全部吸收消化,随后他却认为日本军事的水平并不高。

  蒋百里甚至说:中国从日本学了两件东西最不可救药,一个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一个是陆军。

  随后蒋百里找机会去德国深造,因为日本陆军是学习德国的,德国水平比日本要高得多。在德国期间,蒋百里因为才华横溢,还受到德军最高统帅兴登堡元帅的器重。

  蒋百里不但军事理论造诣很高,还精通德、日、英等国语言,是当时国军内部很有名的一个人物。

  蒋百里的名气很大,是个著名的军事理论大师,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国防论》,这也是中国八年全面抗战取胜的蓝图之一。

  有意思的是,蒋百里在《国防论》的第一页写到: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对日本是有办法的!

  虽然擅长军事理论,但蒋百里本人居然没有带过兵,这点比起中国兵圣孙武要差一点。

  苏武一生至少打赢过一场胜仗,以3万吴军击败10万楚军。

  他的一生,始终处于军事教育长或者参谋长的职务,并没有在一线指挥过战斗。

  他曾经担任过袁世凯手下保定陆军学校的校长职务,也在蒋介石手下担任过黄埔军校代理校长,这都是中国军事教育界最高职务了,可是他没有带过兵参加过任何战役。

  由于蒋百里极为聪明,通晓各国军事,蒋介石不顾其曾经反对过他(蒋百里曾经联手唐生智发动反蒋的叛乱),将其收归麾下。

  1933年蒋百里赴日考察,回国后明确表示中日战争已经不可免,提出国民政府备战,并拟就多项国防计划,这些计划都得到蒋介石的赏识!

  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奉命以特使身份到欧洲考察军事,并秘密游说德、意支持中国。

  此次蒋百里作为最合适的人选,被蒋介石派到德国和意大利,游说这两国元首。

  其实当时蒋百里已经身有重病(1年后就因为重病去世),他心里也很清楚,但作为一个军人,自然也不惜一切代价报效祖国。

  蒋介石赋予蒋百里使命有三:一、争取欧洲各国道义上同情和物资上援助;二、使尽一切办法破坏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合作和联盟,至少要说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不要与日本搞得那么火热,不要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三、不要干涉、妨碍中国政府的自主抗战。

  蒋百里是苏秦张仪一样的厉害人物,他首先去拜见意大利元首墨索尼里。

  当时墨索尼里已经和德国,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建立一个松散的联盟。

  但墨索尼里对日本是否参加联盟并不太热心。

---------------墨索尼里是意大利历史上唯一一个几乎消灭了黑手党的领袖,他还将西西里黑手党历史上组厉害的领袖唐.维托折磨致死。墨索里尼的能力是有的,可惜当时意大利部队战斗力很差。其实意大利军队装备并不弱,尤其海军还颇为强大,之所以如此之弱,主要还是官兵战斗意志的原因。当时很多意大利士兵嘴里流传着一句话:我们没有敌人!谁也不是傻瓜,平白无故去为别人送命!

  相比德国的希特勒,墨索尼里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因为他心里清楚:现在的意大利不是他们的祖先罗马帝国,他的国力远不足以称霸世界!

  他认为意大利能够称霸南欧就已经很不错了,想要像罗马帝国一样称霸欧亚非基本是不可能的。

  况且意大利西面就是法国,东面又是英国的盟友希腊,南面则是英国法国舰队游弋的地中海和马耳他基地。强大的敌人都在身边,哪有什么心情管远东的事情!

  所以墨索尼里对日本并不太感兴趣,只是出于一贯的反苏联布尔什维克的立场,赞成和日本合作。

  此时蒋百里分析墨索尼里的心理,决定直接对意日关系进行离间,不需要做什么迂回。

  蒋百里说:最近国际舆论纷纷传言,说贵国参加德、日防共协定,我国人士对此深表忧虑。

  墨索尼里一听蒋百里这么说,脸上顿时露出傲慢的表情,大有我们怎么行事还轮不到中国来管的意思。

  蒋百里察言观色,立即说道:元首阁下,其实你们是被日本蒙蔽了。你们认为日本是反苏国家,其实他们只是表面做出反苏的样子,实际上却和苏联秘密合作。

  墨索尼里一听,脸上表情顿时转为狐疑。

  蒋百里接着说:日本口头上高喊反苏反共,其实不过想借德、意反共的这个立场,让日本自己从中渔利。实际上日本一直偷偷摸摸与苏俄拉关系!关于这点,我想元首阁下也有相关的大量情报!在中国问题上,就充分说明日、苏勾结企图瓜分中国土地。苏联策划外蒙分裂出中国,日本当时就表示理解。而日本占领中国东北,苏联也不战而退,还将北满的地盘拱手让给日本。这难道不是心照不宣,互相勾结吗?而日本一直跟贵国宣称要和苏联决战,消灭苏联。但试问,他们的关东军自创建开始,有没有向苏俄过开一枪、射过一弹吗?

  墨索尼里不觉被蒋百里说动,沉默不语,静听蒋百里下面的话。

  蒋百里知道墨索尼里已经被打动,立即大胆的说:苏俄对日本侵略中国早已达成默契,准备联手瓜分中国,但是绝对不会交战。所以贵国和德国试图和日本合作对付苏联,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贵国完全是被日本利用了。相反,中国是德、意两国在远东的忠实朋友,我国从没有做过损坏贵国和德国利益的事情,而且贵国也需要大量的中国矿产等物资。现在日本既和苏俄搞在一块,就不可能是你们的朋友。现在日本人不顾贵国和德国的劝阻,和苏联暗中勾结,还一意孤行的进攻中国,占领了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大片领土,完全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统一。实际上,日本完全破坏了德、意两国在远东的利益,希望元首阁下仔细考虑。

  墨索尼里思考了一会,坦率的说:将军,您说的很有道理,日本确实跟苏联有私下的内幕。我们的情报显示,现在日本在东北仅仅有不到20万的部队,但苏联居然不乘机向东北进攻,显然双方早已达成默契。但我们意大利人主要的关注点是在欧洲,远东方面我们不想去管,也没有这个能力去管。关于意大利参加防共协定是个无所谓的问题!即使意大利签署这个协定,也绝无伤害中国之意,因为意大利并没有直接伤害中国的能力。这点,请将军理解,也请告知贵国元首蒋介石将军。我们会继续履行和中国的现有军事合同,我们许诺出售给中国的坦克和飞机会继续送到中国。

  墨索尼里顿了一顿继续说:但我们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如果您需要更多的支持的话,看来您需要去德国,跟希特勒阁下亲自交涉。德国才是真正热心同日本合作的国家。不过,我可以帮你引荐,让您直接面见希特勒,希望您能够说服他。

  蒋百里觉得墨索尼里确实在说真话,而且这次也算获得了意大利的支持,随即告辞走了。

  意大利随后果然履行了和中国军售合同,著名的200师中的大量意制 CV-33超轻型坦克都是从意大利购买来的。

  蒋百里随后去德国拜见希特勒,没想到希特勒已经知道中国在试图和苏联达成互不侵犯条约,他极为不满,不愿意和蒋百里见面。

  德国的有限军事帮助

  在蒋百里一再要求下,希特勒命令他的左膀右臂,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和蒋见面。

  戈林貌似比墨索尼里狡猾的多,在蒋百里拿出那套苏联日本秘密合作的说法以后,戈林根本不信。

  戈林还开门见山的说:听说贵国和苏联已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请您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贵国是想转为和苏联布尔什维克合作吗?如果是这样,我国绝对不能接受,我们会马上中断同中国的所有合作项目。

  蒋百里吃了一惊,但他脑子转的极快,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就回答到:元帅阁下,我国确实跟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戈林听到这句话,脸色顿时极为阴沉,张口就要说什么。

  但蒋百里不等他开口,就立即说道:我们和苏联签订这个条约的原因,我想元首阁下可以理解,我们就是为了继续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没有四处都没有开发,国力不强,军队也比较落后。面对先进的日本军队的侵略,我们的作战是非常困难的,迫切希望得到外国援助。但目前英美法不可能援助我们,贵国和意大利又和日本签订了合作协定。我国实在没有办法,只能通过互不侵犯条约做掩饰,实则就是为了从苏联得到军火对付日本军队而已。这个互不侵犯条约里面没有任何政治性条款,我们也不会跟苏联有任何政治上的联盟,完全是为了军火而已。贵国当年为了抵抗匈奴人的入侵,也联合为敌人的其他日耳曼民族,还不是因为同一个道理。

  戈林政治经验丰富,他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不过他仍然说:您说的有道理,贵国和苏联的事情我们暂时不讨论。可是日、苏两国有着很深的历史仇恨,现在在亚洲有着不同的利害关系(指都欲称霸亚洲),因此,日本防共绝不是假的,你说日苏勾结合作是站不住脚的。

  蒋百里脑子飞转,知道如果继续沿着这个话题说下去,是不可能说服格林的。他决定转换策略,这个转换的构思和实现仅仅在1秒钟内完成。

  他哈哈一笑,接着说:元帅阁下和贵国元首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政党目的难道不是打倒大资产阶级,扶持中产阶级,消灭无产阶级,以实现真正的国家社会主义,建立一个完美的国家吗?所以贵国人民都支持国家社会主意,而共产主义在贵国不可能受到人民支持。但日本不同,日本是东方的工业国,其财富十有八九掌握在极少数的私人大财阀手里,贫富差距极大,而军民过着贫困的生活。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革命条件而言,日本早已具备,国内是有共产主义生存的土壤的。

  他顿了一顿又说:更何况20年代,马克思的书在日本就非常畅销,日本共产党的活动也非常猖獗。日本政府在1924年,1928年,1935年三次宣布彻底取消日本共产党,但结果如何呢?日本共产党仍然在民间拥有很大的势力,所以才屡次被取缔,屡次迅速复兴。照此来说,日本这个工业发达、无产阶级众多的国家,不但有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潜在危机。并且20多年前就有这 么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说明日本共产党的势力相当强大,日本随时有共产党夺取政权的可能,你们德国发誓要摧毁马克思主义,却又与这样的国家称兄道弟,结 为盟友,不是很危险吗?

  戈林听了这番话,大吃一惊。其实他清楚日本国内问题很严重,普通平民尤其是农民极为贫困,一个月往往也吃不上一顿肉,国内矛盾很激化。

  蒋百里接着不停歇的说:就算不说共产主义,日本亲苏是大家都知道的现实。现在的日本外相广田就是个亲苏亲共分子,他曾在日本内阁大言不惭地说,有我广田在外相这个位子上,日、苏绝不会发生战争。日本通过九一八入侵东北,当时苏联人居然放弃在东北北部的中东铁路,完全退出东北。要知道,苏联为了中东铁路先后和日本,中国打过两仗,死伤几十万人,现在居然拱手让给日本。您不感到吃惊吗?日苏两国关于中东铁路的悬案就是在他广田一手操办下,得以“友好”方式解决的。

  戈林被打动,他此刻也转为像墨索尼里一样的狐疑态度。

--------------希特勒和戈林曾经亲如兄弟,好到穿一条裤子。但希特勒和戈林其实有着巨大的区别!希特勒是素食主义者,不吃肉,不喝酒,不吸烟,丝毫不在于物质上的享受,头脑里面充满了民族主义的梦想。而戈林则很喜欢享受,喜欢各种奢侈品和艺术品,甚至有吗啡毒瘾。两人比较相同的地方都是具有极强的民族主义思想,都曾经是一战的英雄。下面是蒋百里,他一生带过几次兵,都很失败。显然,理论上的东西和充当说客才是他擅长的。

 

  蒋接着说:日本在同德国签订防共协定的同时,广田瞒着德、意两国,私下与苏俄结盟。广田还悄悄地到苏联驻日大使馆声明,日本虽然签订了防共协定,但日本绝对不会对苏联有不友好的行动,苏联报纸曾公开报道过此事,日、苏暗地勾结成为半公开的秘密。如果我没有估计错,日本绝对不可能进攻苏联,而不会管贵国和苏联激战到什么程度。那么,请问元帅阁下,你们要日本这个盟友还有什么意义呢?你们反而要给他提供各种物资和技术,说不定还会因为他和英法美的战争,被日本拖下水。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这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

  戈林听到最后一句话,不觉站了起来,其实蒋百里说的就是德国最怕出现的事情。

  因为目前德国无力和英美法苏四个国家同时对抗,甚至只要美苏联手,击败德国就绰绰有余。

  但苏联领袖斯大林一般是绝对不会参加和英美法的联盟的,所以德国暂时不用考虑苏联。

  不过美国还是很有可能和英法结盟的,毕竟一战时期已经有过合作的先例,现在又更有着有共同的利益。

  美国国力比得过还要强大,一旦美国参战,德国基本必败无疑。

  好在目前美国在欧洲也没有地盘,而德国也无法越过大西洋攻击美国,所以德美不会出现正面冲突的情况,那么美德两国开战的时间就会大大的延后,甚至没有一个重大的导火索就不可能发生战争。

  但日本就不同,他们如果就是不协同德国去进攻苏联,反而去惹德国想尽力放在最后对付的美国。那么日本不但帮不了德国任何的忙,反而会将得过拖入和美国的战争中,这是德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形成这样的同盟战线,德国就等于是被别国利用了!

  戈林站起来,挪动肥胖的身躯走了几步,然后慢慢的说:将军,您说的很有道理。中国军民的牺牲精神,全世界已看得很清楚了,也赢得了全世界的普遍同情。但您也知道,国际上的一切都是按照实力说话的。如果贵国的实力强于日本,我们自然会全力和贵国合作。但现在贵国和日本相差太大,就算我国愿意长期支持贵国,恐怕贵国也支持不了多久就会失败。到时候我国就得不偿失,还得罪了另一个盟友日本,导致我国外交政策的毁灭性失败。我国领导人希特勒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蒋百里趁机说:元帅阁下,日本的强大是当然的,但他们缺乏长期作战的能力。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打上10年20年也是可以的。我国只要坚持自主抗战的原则,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不过我们也承认,我们目前的物质条件还比较落后,需要一定的外部援助,所以对贵国的经济互助和军事的科学指导,不能不寄以厚望。

  戈林笑了一笑说:将军,您的话非常有说服力,我国跟贵国的关系可以再研究,我会将您的意见全部转告我国的领导人。但您可以放心,我国绝对不干涉中国政府的自主抗战(不公然和中国作对的意思)。

  蒋百里大喜过望,随后向戈林告辞。

  蒋百里强有力的游说,加上中日战争确实陷入了僵局,日本短时间内无法获胜,这些都被希特勒看在眼里。

  希特勒认为蒋百里的话有一定道理,目前国际形势没有变化太快,很难预测未来5年以后会怎么样。

  希特勒认为,在日苏有没有彻底决裂的之前,不能完全撤销同中国的合作,防止日本出现突然倒向苏联的情况发生。

  同时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也一再劝告希特勒,如果随意中断和中国的合作,苏联就会迅速填补德国的真空。最终中国军队就会成为苏联军队,中国也会成为苏联麾下的一个国家,这对于德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于是,希特勒做出决定,暂时不中止和中国的合作。

  他下令中国的德国顾问团暂时留在中国,同时和中国签订的军火合同仍然有效。

  但希特勒宣布德国不再接受中国的军事留学生,同时不再和中国签订新的军售合同,同时表面上发布一个公告,宣布不在对中国进行新的军售。

  德国在抗战初期对中国是有很大帮助的

  自1934年8月中德易货合同实施后,中方向德方订货(包括军火和军工设备)总值在4亿马克以上;截至1937年10月,由德国运抵中国的军火为5000 万马克,还有3亿5000万的合同没有履行。

  此次中日两军早已全面开战,根据日本方面的要求,德国应该立即停止对中国的军事合同。

  但德国军方根据希特勒的命令不予理会,在随后的11月,应中方紧急订货,德方又从其国防军装备中抽调了5300万马克军火启运来华;12月,德方又启运了两批包括十几架俯冲轰炸机共值 4400万马克的军火来华。

  如此看来,在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初阶段,至少有1.44亿马克(按当时汇率约合5816万美元)的德国军火物资运抵中国。这些物资如果用于新编部队,估计仅能满足不到10个师的装备。

  但当时国军中很多部队本身就装备大量德式武器,所以这些物资并不是用于新编部队,而是多用于补充,所以他支持了至少20到30个师的弹药补充和武器战损消耗。

  这些装 备缩小了中国军队与当时号称世界一流的日本军队之间的差距,对加强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的作战能力起到不小的作用。

  除了履行旧的合同以外,新的合同也继续暗中签订。

  国民政府于1938年初派专人在香港与德方议定紧急采购武器,内容包括:步枪三十万支(每支配弹一千发),手枪三万支(每支配弹一千发),机枪两万挺(每支配弹一万发,37毫米战防炮五百门(每门配弹一千发),迫击炮五百门(每门配弹二 千发)。同年3月,蒋介石电再令驻德专员在采购武器一批:迫击炮三百门(每门配弹三千发),驳壳枪二万支(每支配弹二千发),高射机关炮三百门(每门配弹五千 发),150毫米重炮弹六千发,各式炮弹一万八千发步,机枪弹三千七百万发,武汉会战中急需的一大批水雷。

  不久后,大部份订购的德制军火,经由德籍货船陆续运到香港,随即交付给国民政 府配发到部队。

  1938年3月有多达3000多万马克(1000多万美元)军火运到中国,7月中国订购的6000发重炮炮弹,1万8000发47毫米炮弹,5000支毛瑟步枪,3700万发子弹运到中国。

  这些武器装备虽然不是很多,却属于雪中送炭,大大弥补了中国在淞沪会战和太原会战的国军德械部队的大量损耗,会正在进行的武汉会战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作为回报,1938年德国从中国进口钨矿9000吨,桐油7000吨,在当年的德国从中国的钨矿砂进口量高达全部进口量的百分之九十九,桐油也是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即使在1939年前8个月(欧战爆发之前),钨矿也进口了3700吨,占德国进口的百分之五十之多。

  不过希特勒为了避免彻底得罪盟友日本,也多多少做出了一些小手段掩人耳目。

  他把这些军火先卖给第三国军火商,然后转手卖给中国。

  当时日本也很快得知德国继续卖军火给中国,他们立即向德国政府提出抗议。

  希特勒却让外交部长回答:德国是一个自由贸易的国家,我国政府无权干涉本国军火公司向非中国的公司销售军火。至于这家非中国的公司最终把军火卖给谁,我国自然是无权干涉的。

  日本人挨了一个闷棍,不觉哑口无言,不敢继续追究了。

--------------------二战结束后,德国人有一种说法,就是:二战德国之所以失败,就是被日本连累的。当时德国希望日本和他两线夹击苏联,这样击败苏联就有八成的把握。但日本处于自身的原因,并没有这么做。这是因为日本有100多万部队在中国作战,无法抽调大量兵力北上。同时日本人认为一旦进攻苏联,美国向日本宣战只是时间问题。而只要美国和日本开战,日本的战略资源的来源就全部被切断,就算占领了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短时间内也无法获得这些资源(西伯利亚和远东虽然有大量资源,但都在地下没有开发),就长期来说还是要失败。就算日本不战败,也绝对武力和将来获胜的德国抗衡,等于为别人做了嫁衣,这点是日本人所不愿意去做的。所以日本主动袭击美国,而当时希特勒正在尽一切力量避免和美国作战。日本空袭美国珍珠港以后,德国被迫向美国宣战。此时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法国建立了联盟,其中光是前三者的力量之和,就超过德意日联盟的一倍有余,德国战败也就是时间问题了。德国给了日本不少好东西,也包括大量军事技术。下面是日本仿造德国容克Me262的喷气式轰炸机橘花!

 

  1938年德国仍然保持对华的大量军售,甚至在1939年中日战争陷入全面的持久战时,德国也没有停止对华的军售。

  1939年中德的贸易额仍然高达1亿1000万马克,德国在1939年全面中国进口的物资,仍然占到全部进口物资的百分之十二。

  在抗战爆发的前16个月中,平均每月有6万吨军火经过香港运入中国,其中德国军火占60%之多。

  在抗战最初几个月,中国对日作战军火超过八成来自德国,这大大弥补战争初期中国方面巨大的消耗。

  在1938年,德国的军售基本满足了国军还残存的20多万德械部队的弹药消耗,让这些部队仍然保持战斗力。

  到了1939年德国军售开始减少,但同时国军德械部队也因为一系列大会战的消耗损失大半,所以德国的军售还是能够满足现有德械部队大部分弹药需要的。

  所以,在抗战初期,德国对中国还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可惜,这一切从1938年开始就逐步减弱,最终完全停止。

  从抗战爆发以后,德国顾问始终活跃在国军高层。徐州会战期间,德国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将军甚至直接去第一线视察部队。

  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之前,德国顾问仍然在帮助蒋介石制定部分作战计划。

  日本方面对此极为不满,希特勒也受到日本的强烈抗议,被迫做出退让。希特勒强迫德国顾问团回国,不然以叛国罪论处,还要将其在国内家属全部逮捕法办。

  以法尔肯豪森将军为首的30多名德国顾问被迫含泪回国,他们在临行前都宣誓绝对不会向日本泄露中国的任何军事秘密。

  法尔肯豪森将军后来担任比利时军事总督职务,而另外一些顾问则大多死于二战。

  中德大规模军事持续到1939年底的诺门罕战役爆发。当时日苏两国在外蒙古激烈交战,双方出动总兵力12万人,坦克装甲车总数近1000辆,飞机近1000架。此战爆发以后,希特勒认为苏联和日本已经开战,两国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从而准备彻底甩掉中国。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缔结为期十年的军事经济同盟,宣告轴心国阵容彻底形成。

  但让人吃惊的是,直到1940年到1941年中德双方仍然有小规模军售,德国人偷偷卖给中国政府最需要的一些军事物资。

  随着二战全面爆发,中德关系不可避免的出现恶化,即使蒋百里还在世,也无力扭转了。

  德国很快宣布和中国断交,并且在1941年承认了伪满洲国。

  中德关系真正完全恶化是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因为当时中华民国已经加入同盟国,向德国宣战了。

  所以说,相比英法美来说,德国在抗战初期对中国的帮助较大,远超过这几个所谓民主国家。

  德国帮助中国建立了一个有德国影子的国防军,这些德式的武器,训练和作战思维都大大提高了国军的战斗力。在抗战最初也是最关键的两年中,这些德式风格的部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几乎参加了所有大规模的战役。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如果中日的全面战争迟3年爆发,国军就可以完成80万德械部队的编组,那么抗战的历史很可能就会被改写,至少也不会伤亡如此惨重,丢失如此多的国土。

  而德国在在抗战前3年销售给国军大量的军火,大大提高了国军的战斗力,让国军少死了很多人,这一点也是我们需要感激的。

  需要说明的是,蒋百里将军在回国仅仅几个月后就病逝广西宜山。当时他担任黄埔军校代理校长,正在指挥军校向后方撤退,不幸病死在途中。据说蒋百里病逝之前始终恋恋不忘抗战的进程,说自己没有能够看到战争的经过,真是死不瞑目。当时条件艰苦,只得将蒋百里安葬在江苏宜山当地。抗战胜利以后1947年,蒋的好友陈仪等协助迁葬。起棺时,竟然蒋的尸身一点没有腐败,古人说这是因为胸中闷着一口气,死不瞑目,所以尸体不烂。蒋生前至交竺可桢大哭道:百里,你是不是不瞑目啊。我告诉你,抗战我们已经打赢了。

  蒋的遗骸火化后迁葬西湖,回到了老家浙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国和纳粹德国合作的结束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