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燎原
并儿自古事豪侠,战争五代几百年。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临风怀想,古意苍茫,凸显了重镇太原作为“控带山河”之要冲的沧桑,也道尽了山西人民尚武重义民风之豪壮。
广袤的三晋大地,表里山河,地势雄固。坚如铁壁的太行,群峰险峻的吕梁,勾画出“华北屋脊”的雄姿,粗犷坚硬的山石,一如抗日英雄的血性,棱角分明。而盘亘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古长城,则像一条链索,拧结起诸多雄关要隘,穿险越难的气魄,恰似攥拳暴起的筋络,透着刚劲。从天镇到平型关,从忻口到娘子关,为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2战区部队的将士们同日本侵略军在晋北至晋中的大片阵地上展开了连番血战。无数先烈的奋勇牺牲,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英雄们的守土死战,“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事关民族存亡,抗日将士的热情,如烽火燎原,无法被阻挡。与敌浴血奋战,爱国官兵的功绩,如高山大川,从未被遗忘。时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时,在回忆山西抗战时,对忻口等战役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敌曾以全力猛攻忻口,遭受了忻口抗战部队的猛烈的袭击。忻口战争是华北抗战中最激烈的战争……全线部队虽遭受了重大伤亡,毫未动摇;许多忠勇将士的英勇奋斗,是值得每个同胞永远纪念的。”
太原会战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系多山地带,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1937年10月1日,日军大本营向华北方面军下达攻占太原的命令。至7日,晋北忻口方面日军,为板垣征四郎指挥的第5师团和3个混成旅团及3个支队。10月6日,中国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决定在太原以北的忻口要隘采取攻势防御。当日,毛泽东指出太原战役的关键在于坚守晋东的娘子关、龙泉关和破坏敌后方,但这一正确建议并未被完全采纳。
忻口位于太原以北,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0月7日,日军占领崞县县城,并与原平中国军队形成对峙。阎锡山决定全线改取守势。八路军则向敌侧后展开积极主动的攻击。10月11日,日军猛攻原平。中央军第19军第196旅英勇抗击,伤亡惨重,仅剩下200余人,旅长姜玉贞壮烈殉国,原平失陷。
10月13日,日军开始向忻口阵地攻击,中国军队奋勇反击。15日,日军与中国军队在1300高地经过7次争夺,在南怀化阵地形成对峙。中央军总指挥卫立煌集中5个旅的兵力,于16日展开南怀化阵地反击战。经昼夜激战,中日双方军队均伤亡数千人,在前沿指挥的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等壮烈殉国。
在正面部队对日军反击的同时,八路军向日军两翼及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收复灵丘、广灵、蔚县、浑源、阳原等县城,使进攻忻口的日军与大同、张家口的交通联系一度中断,粮、弹、油料等供应断绝。10月19日夜,第769团袭击阳明堡机场,毁伤日军飞机24架,营长赵崇德光荣殉国。
娘子关是晋冀两省的要冲、太原的东面门户。自21日起,日军展开全线攻击。中国军队虽顽强抗击,但防线多处被日军突破。八路军第129师火速向娘子关东南敌之侧后挺进,在平定东南长生口、东石门、马山村等连战皆捷。10月26日,娘子关失陷,晋东战局急转直下。
晋东娘子关方面作战失利,晋北忻口侧后受到威胁,太原危在旦夕。阎锡山为集中兵力固守太原,遂决定忻口守军于11月2日全线撤退。11月8日,太原陷落。
太原会战,历时月余,毙伤日军2万余人。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爱国热情。尽管国民党军事当局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失误,尤其是对娘子关方面的防御重视不够,致使战役全局陷入被动,但它仍不失为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最好的一次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