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西北,在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尸骨陈列馆里,累累白骨连排成片,这让83岁的孙元信老人触景生悲。当年,孙元信以童工身份见证这片“人间炼狱”上的众生惨相,也经历了日军投降、辽源解放后这里的重生与繁荣。
辽源矿工墓是1931年至1945年日本侵华强征劳工的重要证据。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者占领辽源的14年间,被迫害致死的矿工达10万人之多。孙元信常说,这里埋葬着太多在日本人残暴统治之下死去的矿工,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替惨死的矿工们说句公道话。
1931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县口头乡的孙元信,11岁时便因生活走投无路随父亲“闯关东”。“日本侵略者在山东实行‘三光’政策,老家的粮食和房子都被日本鬼子抢光和烧光,8口人只活下来5口。”孙元信回忆道,当时正赶上西安(辽源市旧称西安县)煤矿谭家柜把头到山东招工,承诺一个月能挣多少多少钱,有房住,有粮食吃,父亲认为有生路,就带着一家5口人上了运送工人的闷罐火车。
但孙元信的父亲没有想到,信了日本人的“鬼话”,他们满怀希望来到的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人间炼狱”。
一家人只给一铺炕睡,光干活儿不给发工资,每天只给4角钱饭票,每顿饭都少得可怜,玉米面还是发霉的……当孙元信一家人发现招工是个骗局,一切为时已晚,日本人在矿区设置的重重围挡让他们无路可逃。孙元信的母亲来了一年多就去世了。
孙元信回忆道,当时被抓来的劳工都被安排到采煤和掘进一线干活,两层铁丝网外加一层电网,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工人连上厕所都被要求脱掉上衣或鞋子,目的就是让他们尽快回来,无法逃脱。
“我父亲下井挖煤受了两次伤,有一次脚被砸了,肿得像馒头似的,不能下井,要请假。有个外勤对着父亲叫嚷着说,‘你脑袋硬不硬,硬就得上班!’没办法,我父亲把胶皮水袜子剪开缝在脚上,强挺着去上班。”孙元信在回忆录中写道。
孙元信告诉记者,当时日本侵略者根本不顾工人死活。生病的矿工会被安排到专门的病残矿工隔离区,不仅不给治疗,还要劳动直至死亡;日本“强盗”采用“人肉开采”政策,掌子面刚放完炮,日本人就硬逼着工人进去扒煤,所以冒顶事故经常发生,每天都有人被砸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矿工们的噩梦终于结束了。
新中国成立后,孙元信当上了一名煤矿工人,并逐步走上管理岗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做矿工的心情完全不一样,有干劲儿,有奔头,有保障。”他说。如今,孙元信拥有一个20多人子孙满堂的大家庭,生活美满。
“我不止一次看到过父亲回忆从前痛苦经历时痛哭的场面,但每次听都对内心是一种震撼,如临其境,深受教育。”孙元信的儿子孙喜贵告诉记者,孙元信经常会给子孙们讲述苦难的经历,让他们“受受教育”。
作为日本侵略者奴役劳工的“活证据”,孙元信正极力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控诉。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他,历时四五个月手写完成长达50多页的回忆录,清楚记载了日本侵略者的累累罪行。
“今天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但是我们不能忘了那些惨死的矿工经受的苦难和冤屈。我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要把我的经历跟大家分享,用我的感悟,替死去的矿工们说句公道话。”孙元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