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杨树人出生在山西沁水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七七事变后,日军的入侵打破了当地百姓平静的生活。沁水县城被日军占领了,日军烧杀抢掠的“扫荡”像幽灵一样盘踞在老百姓的心头。
从那时开始,杨树人被迫中断了学业,当上了村里的儿童团员。“八路军是1939年冬天到我们那里的,来了之后就和地下党组织民众抗日。作为儿童团员,我站过岗,放过哨,栽过消息树,送过鸡毛信。”杨树人说。
为了掌握日军动向,让八路军及时采取行动,消息传递至关重要。但成年人目标大,小孩子就成了最好的业余交通员。
“我们部队的侦察员需要紧急传递信息,就在特急的信件信封上插着鸡毛。一般是村长交给我们,送到下一个村子,交给那里的村长。两村距离约十几里,两个孩子一起走,蹦蹦跳跳,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消息树是每村找一个较高的山头,在顶上用石头垒一棵树。我们一边玩一边注意前面村子的动静,他们的树一倒,我们也把树放倒。村里人看到就知道有情况了,就会敲钟或锣,人就会躲起来,粮食也要藏起来。”这些在电影里见过的情节对杨树人来说则是难忘的亲身经历。
虽然年纪小,没有参与和日本鬼子的直接对抗,但少年时期的杨树人见证了日本侵略者带给自己和身边人的苦难。在他的记忆中,日本人来了之后,他们只能在民兵的保护下抢收粮食。口粮大幅减少,只能喝米汤充饥了。他回忆说:“村里曾派我四爷爷和我到县城去给日本人修碉堡。我们自己带干粮,每天都有人看管我们,稍不如意就要被打。”
有的人则没那么幸运了。附近村子里一位暗中支持抗日的乡绅,因为不愿意为日本鬼子做事,日本鬼子就凶残地将他的头割下来送到每个村子里示众。日军的暴行给当时尚未成年的杨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坚定了他尽自己所能为抗日作贡献的决心。1943年,因为在儿童团时突出的表现,也因为文化基础相对扎实,杨树人在抗日村公所参加了工作。1944年冬天,他被保送到了专门为我党培养抗日干部设立的抗日高校继续学习,1945年3月,他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顾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他说:“有时因为工作需要,在一个地方工作时间很短就被调离了,但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我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干。因为做这些工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这也是少年时代抗战的经历留给我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