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民主共和国(英语: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法语: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简称刚果(金),位于非洲中部,首都为金沙萨(Kinshasa),国土面积2344885平方公里。
公元1世纪班图人到此定居。13世纪建立库巴王国。14世纪下半叶刚果王国兴起。15世纪起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1885年被划为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采地”,称刚果自由邦,1908年改称比属刚果。1960年6月30日独立,定名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利)。1964年改用现名。1966年首都改名金沙萨,1971年改名扎伊尔共和国。1997年恢复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至今。
刚果(金)是非洲第二大和世界第十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7700万,人口数量世界排名17位、非洲排名第四的国家,以及正式法语人口最多的国家。2019年1月10日,刚果(金)选举委员会称,反对派总统候选人菲利克斯·齐塞克迪赢得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选举,将在1月18日宣誓就职。
刚果民主共和国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采矿业为主,工业欠发达。
人口
2015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共有7727万人。
2017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共有8130万人。
民族
刚果民主共和国共有254个民族,分属班图、苏丹和尼洛特三大语系。班图语系各部族占全国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南部、中部和东部,其中刚果族为全国第一大族;苏丹语系各部族多居住在北部,人口最多的是阿赞德和孟格贝托两族;尼洛特语系各部族是最早生活在刚境内的土著居民,大多已被其他部族同化,仅余俾格米和阿卢尔等少数部族现生活在赤道密林里。
历史沿革
13至14世纪,刚果民主共和国是刚果王国的一部分。
1884至1885年,柏林会议将刚果划为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采地”,称“刚果自由国”,后改称“比属刚果”。
1960年6月30日,宣告独立,卡萨武布当选总统,卢蒙巴为总理,定国名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利)”。
1964年8月,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
1965年11月,国民军总司令蒙博托发动政变推翻卡萨武布,自任总统。
1966年5月,首都改名金沙萨,国名简称“刚果(金)”。
1971年10月,改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
1990年4月,实行多党制。
1997年5月洛朗·德西雷·卡比拉推翻蒙博托政权,自任总统,恢复“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名和独立时的国旗、国歌。
1998年8月,刚部分军人在乌干达和卢旺达军队的支持下发动叛乱,津巴布韦、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等国应刚政府请求出兵相助,引发地区冲突,并造成刚分裂分治局面。
1999年,冲突各方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签署停火协议,联合国安理会决定成立联合国刚果(金)特派团(联刚团,MONUC),向刚派驻维和部队。
2001年1月16日,洛·卡比拉遇刺身亡,其子约瑟夫·卡比拉·卡邦格继任总统。
区域位置
刚果民主共和国面积2344885平方公里,地处非洲中部,东邻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南接赞比亚、安哥拉,北连南苏丹和中非共和国,西隔刚果河与刚果(布)相望。西部有狭长走廊通大西洋。海岸线长37公里。
地形地貌
地形分5个部分:中部刚果盆地区,东部南非高原大裂谷区,北部阿赞德高原区,西部下几内亚高原区,南部隆达-加丹加高原区。扎乌边界的马格丽塔山海拔5109米,为全国最高点。扎伊尔河(刚果河)全长4640公里,自东向西流贯全境,重要支流有乌班吉河、卢阿拉巴河等。东部边界自北向南有阿尔伯特湖、爱德华湖、基伍湖、坦噶尼喀湖(最大水深1435米,为世界第二深水湖)和姆韦鲁湖等。南纬5°以北属热带雨林气候,以南属热带草原气候。
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刚果河为主流,其他均为支流。刚果河发源于赞比亚境内,流长四千六百六十九公里,为世界第六条最长的河。流域面积广达三百六十七万七千八百平方公里,其流量之大和流域之广,仅次于拉丁美洲的亚马孙河,位列全球第二,且流量十分稳定。这条河浩荡西流,经安哥拉注入大西洋。它的重要支流有乌邦基河及卡赛河,另有次要支流十六条,可供航行的有13000公里。
气候特征
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左右。
以全境来说,全年分干、雨两季;每年十一月到第二年五月是雨季,气候湿热;六月到十月是干季,气候温和。但是在夏天,中部和东部高原地区常有阵雨或豪雨,不失为解暑的天然良剂,并且中部山地海拔有1000米到2000米,高处山顶终年被雪掩盖,通常被叫做“月球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