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世界历史 > 欧洲历史 > 一战从飞机到战机的历程

一战从飞机到战机的历程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当时的飞机都是很简陋的,整个欧洲各国最多有三百七十五架可用的飞机,起初这些飞机当然不是为军用而设计的,所以没有武装,全都用木料和金属线制造,机翼和机身用涂上胶的布覆盖。

当时所有飞机主要任务只是在战区侦察,刚开始这些天空中的飞行员们还能和平相处,见面甚至还会挥手致意。但随着战火的升级,空中的武装遭遇也变得越来越多,飞行们之间不友好的零星交火逐渐开始频繁起来。

只要潘多拉盒子一打开,就一发不可收拾,当时飞机因为并不是战机,所以飞行员们使用的武器也就五花八门,甚至有些搞笑了,他们为了在空中战斗,在简陋的飞机上加装的武器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

很多激奋的飞行员最初只是用随身携带的手枪,去射击在空中相遇的敌机飞行员,但在高空中手枪的威力和精度简直毫无威胁,一些聪明的飞行员们索性搬上砖头,在空中相遇时,用机上的砖头去砸敌机螺旋桨使其坠机。

当时甚至还直接从空中投掷一种小型的标枪去杀伤敌人,现在眼光来看,确实有些搞笑的战斗方式。直到法国人最先尝试给飞机加装机枪后,并于1914年10月5日在空中干掉了一架德军飞机后,飞机才正式向战机的角色转变。

法国飞机的战果立即震撼了其他参战国,人们这才意识到,飞机在空中完全可以干更多的事情,甚至可以左右战争的局势。于是乎各国纷纷开始跟风和效仿,各种机枪被大量装上了飞机。

但机枪搬上飞机后也有一个著名的“小插曲”,因为当时全都是螺旋桨飞机,为了防止打到螺旋桨,机枪只能安装在机翼或者飞机后座上,在人力和操作性能上非常不便,精准度也不高。

后来又是法国人,机设计制造家索尔尼埃和一名叫加罗斯的飞行员经过共同研究,提出在桨叶后面安装钢制楔形偏导板,以挡开击中的子弹,这样机枪就能安装在机头,便于飞行员操控和瞄准。

后来带着这一设计的飞机又被德国人缴获,德国飞机设计师被该机上的偏导板受到启发,发明了使用凸轮的射击同步协调器。这种装置可依靠螺旋桨的转动来控制机枪的射击,当枪口指向桨叶间隙时子弹射出,而枪口对准桨叶时射击停止。

从此以后,飞机上的机枪都开始安装在机头上,飞行员一个人就能够一边飞行一边射击了。战斗机的战场升级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战期间飞机可以实现空战,和对地扫射了,但对地轰炸也是个难题。早期的简陋飞机只是后座上的人,手上直接提个炸弹,从空中朝着地面目标扔个炸弹下来,可以说是最原始的一种方法了。

后来参战各国都研发了专业的重型轰炸机,比如德国的“哥达”式重型轰炸机,法国法尔曼公司的F.60轰炸机,意大利卡普罗尼Ca30系列重轰炸机等,其中英国的艾科DH.4轰炸机被称为一战时最成功的轰炸机。

虽然它们都是可以空投大量炸药的轰炸机,一战时期作战飞机的通常作战高度一般不超过2000米。而且受飞机性能影响,不仅速度低,而且遇到恶劣天气无法出动作战。

而且当时各国也没有大规模战略轰炸的概念,更加没有精确轰炸的意识。因此也没有专门的大型轰炸机瞄准器具,当时的飞机航程和载弹量也无法满足战略轰炸的需要。

当时世界各国对于轰炸的理解,不过是认为可以用来打击帝国的民心士气而已。比如德国制造的齐柏林飞艇对英国进行的无差别轰炸,造成了著名的“齐柏林恐慌”。

只要能飞到敌军或者敌国的上空,哪怕扔一块石头,砸漏一个屋顶就可以吓坏敌人。因此当时的飞机都是盲目轰炸,只要将炸弹扔到敌军所在的大致区域即可,确实也不需要精确瞄准具。

在一战结束后,随着各国对于空军的重要性又有了新的认识,后来才出现了一些机械式瞄准具和简单的光学瞄准具。到了二战时期,美军才装备上了著名的“诺顿瞄准具”。

都说战争就是武器的孵化场,一战期间的飞机它们虽然很简陋,但在战争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升级。到了二战时期,飞机在战争中也是不断提升科技含量,战争末期还出现了喷气式战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一战从飞机到战机的历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