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共焦作历史》记载,1944年2月,中共沁博县工作委员会、沁博县抗日民主政府、沁博县独立营在十二会村(中站区管辖的三个深山村之一,位于北部深山中)分别组建了区委、区公所、区干队,并建立了儿童团、农会、自卫队等组织,开展焦作地区的抗日救国运动,打土豪、分田地,与敌人开展游击战和地雷战,多次打退了敌人对区政府的进攻。1944年抗日战争后期,雷战队等革命武装组织在焦作市中站区(原属博爱县管)栗井村成立(雷战队和区干队分别驻扎在现在栗井村村民王来合和王忠财的院内)。靳六道(龙洞乡龙洞村人)任雷战队队长,他们用地雷战术阻击和消灭敌人。地雷是用当地的青石在中间凿成深坑,填上炸药,安上信子,导出拉线,埋在敌人必经之地。这种石雷就地取材,威力也比较大。一般是晚上埋雷,早上起出来,这样敌人就不敢在夜里轻易进入解放区搞偷袭了。地雷在抗战时期有效地打击了日本鬼子,保护了人民,为抗战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战争年代活跃在焦作一带的“太行八英”,是运用地雷战术痛击敌人的杰出代表。她们是连启英(1921~1984)、郜小妞(1930~1949)、林发英(1928~1984)、赵桂英(1930~)、靳禄英(1931~)、赵兰英(1931~)、郜文英(1928~)、靳子荣(1926~),被群众誉为“南太行山上的八盘雄鹰”。1943年,八英的家乡解放,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在民主政府的教育下,她们懂得只有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积极参加了送军粮、做军鞋、抗日宣传和支前活动。驻扎在距麦秸河3里外的日伪军,多次对麦秸河、赵庄一带进行骚扰,杀害了3个农民积极分子,抓走了2个区干部,烧了大批麦子,并将连启英的聋哑丈夫许长有抓走严刑拷打,又把他装进吊在树上的“刺笼”里(用铁丝编织)摇晃着扎,以此威胁连启英(后经托保送钱,才将许长有救了出来)。这种暴行,更激起连启英的仇恨。她带领群众,为抗日部队送军粮,做军鞋,宣传抗日救亡,成为焦作第一批农会干部。她们刻苦进行投弹、射击等训练,采取“敌强我走,敌弱我打”的游击战术,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白天上山隐蔽,晚上下山袭击,炸碉堡、割电线,声东击西,拖得敌人精疲力竭。为了更好地打击敌人,区委决定因地制宜,造雷管、打石雷,全民皆兵,开展地雷战。“八英”用踏雷、群雷、定向雷、真假雷等把方圆10多公里的山涧河谷、交通要道全部封锁起来,敌人几次进山,都被炸得血肉横飞。当时,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说是鹰,都是英,连启英领导八盘鹰。前腰别着镰,后腰别着手榴弹,这几个女人真能干,敌人一听就吓破了胆!”
据在博爱县地名办工作的魏美智收集整理的资料《太行八英》可知:“太行八英”中,打制地雷技术且地雷战术使用好的又以赵桂英、靳禄英和郜文英为佼佼者。赵桂英是中站区赵庄人。在打地雷竞赛中,一天能打20个地雷,被誉为“石雷英雄”。《新华日报·太行版》曾专门刊登介绍了她和战友们打石雷的事迹。靳禄英是龙洞乡北业村人,是一位苦大仇深的孤儿。父母和妹妹都被饿死,剩下她孤独一人讨饭为生。在党的教育下,成为一位英勇机智的女民兵。她时而化装成卖小盐的,深入敌人据点侦查敌情,时而带领女民兵开展地雷战,打击敌人。一次她们得知敌人要进山抢粮,就在村南头的梨树下埋设3个地雷,敌人一见熟透的梨,不顾一切的跑去摘梨,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炸伤6个敌人。她带领女民兵经常神出鬼没活动在敌人的鼻子尖下,夜里埋地雷,白日打埋伏。她们曾多次被敌人包围,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和英勇机智,化险为夷。一次,她们下山打游击,遭到敌人包围。她们一边向敌人投手榴弹,一面往山上撤退,凭借弯曲的山路与敌人周旋,终于突出敌人包围圈。郜文英22岁那年,亲眼看着丈夫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活活戳死,两个弟弟让日本人用汽油浇到身上烧死,走投无路的郜文英忍痛将2岁多的儿子送人,一路讨饭到了山西。1944年,在太行山一带宣传革命的地下工作者常以功、杨聚和、乔洪福等人发展郜文英加入了焦作武工队。不久,她便成为武工队的小组长,带领战友专管埋地雷抗击敌军。郜文英他们所需要的地雷也是极为紧缺,所以她们还不得不自己学做地雷。她们土法上马,上山打石头,在石头上打个眼,里面装上炸药,盖上那个口,就成了埋葬敌人的土地雷。一到晚上,她们就悄悄出动,在敌人进出的路上埋地雷,加以伪装,使家乡到处成了埋葬敌人的战场。1945年1月,太行军区八分区主力部队发起对道清南路敌伪军的攻势。在许河与敌人发生了遭遇战,从下午开始,整整打了一个晚上,这一战,由于敌我军力悬殊,武工队无力抵抗不得不撤退。但是唯一让郜文英心里兴奋的是,自己亲手杀死两个敌人。如今93岁高龄的郜文英给人讲起当年的情景,仍然让人惊心动魄,她说:“有一次,武工队在博爱县寨豁乡与敌人打了一场遭遇战。在突围过程中,我的左脚脚后跟中弹,血不停地流。狡猾的敌人顺着血迹追过来,为了不落入虎口,我就从十几米高的山坡上跳下,幸亏一棵树把我拦住,我才得以活命。我们当时72名女队员,到最后只剩下了一半,能在战争中幸存,我已经很知足了。”
据《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可知:地雷战的兴起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不仅军队要参与,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当时民兵武器装备极差,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枪支,容易制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击日军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在这种条件下,地雷的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此书还提到,在日伪军大兵压境、疯狂扫荡的情况下,“做详细的调查研究”是极其困难的。给予日伪军沉重打击,就常常必须依靠“优点是命中率高”的拉发地雷了。原日军独混第五旅团第十二独立警备队卫生曹长桑岛节郎,所做的战时回忆录《华北战纪》(日本图书出版社 1978)中,多处谈到了地雷战的威力。
电影《地雷战》想必许多朋友都看到过,其中的一些镜头,再现了当年“八英”的丰功伟绩。这个电影原来计划是在中站区龙洞乡拍摄,由于当时的交通不太方便,就改在别处拍摄了。如果有心的朋友们还可以从电影里听到伪军司令要偷袭“赵庄、高家庄、马家河子”之类的地名,其实原型就是现在的“赵庄、高窑河、麦秸河”,从这些地名里可以折射出《地雷战》就是由我市雷战队的事迹演化过来的。
专家点评(博爱县地名办公室主任魏美智)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兵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地雷战的兴起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不仅军队要参与,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当时民兵武器装备极差,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枪支,容易制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击日军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在这种条件下,地雷的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抗日战争后期,焦作地区军民在战斗中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取材,制造成各种类型的地雷,布置各种方式的地雷战术,给日寇沉重打击。现在焦作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如能抓紧收集有关资料和战场遗物,修建一个地雷战纪念馆并组织专业人士写成文艺作品,像电影《地雷战》、《举起手来》一样拍成我们焦作本土的抗日影视片,将焦作儿女爱国抗日的英雄事迹再现在今人及后人面前,对于振奋民族精神,自觉抵制日货,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山阳区政协文史委李庆保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