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山东军区抗战: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山东军区抗战: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五岳之尊,黄河东去,鲁齐自古风流。往时漫忆,烽火照神州。遍地残垣断壁,硝烟起、国恨家仇。临蛮敌,枕戈热望,梦里是金瓯。

凭栏多义士,山河破碎,碧血吴钩。且看那,征途虎旆貔貅。此恨谁堪与雪,微湖畔、壮志交酬。佳音至,胶州南北,鸿雁唱高秋。

战史简介

八路军山东军区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大军区之一,领导与指挥山东省及江苏省陇海铁路以北地区所属人民武装力量的作战和建设。

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后,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徂徕山和山东各地人民的抗日武装起义,建立起10多支起义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6月,各地起义武装陆续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支队。12月2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彬任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共2.45万人,标志着山东人民起义武装已由若干分散的游击队发展为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

1939年2至5月,山东纵队进行整编后,辖第1至第6支队、陇海南进支队、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1总队和纵队特务团等。此后,山东纵队同入鲁的第115师并肩作战,巩固与扩大了山东各抗日根据地。5月,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决定成立八路军第1纵队,山东纵队归第1纵队统一指挥。1940年9月,山东纵队所属部队整编为4个旅、3个支队、2个团共5.1万余人。

1941年8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山东纵队归第115师首长指挥,山东纵队军政委员会和第115师军政委员会合组为山东军政委员会,罗荣桓任书记。11至12月间,山东纵队协同第115师在沂蒙山区挫败了日伪军5万余人的“铁壁合围”大“扫荡”。

1942年8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实行主力军地方化的指示,山东纵队改编为山东军区。1943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山东军区与第115师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黎玉任副政治委员,萧华任政治部主任。辖鲁中、鲁南、胶东、清河、冀鲁边、滨海6个军区。山东纵队从1938年12月成立至1943年3月,共作战4500余次,歼灭日伪军9万余人,部队发展到6万余人。

新的山东军区成立后,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分散性、地方性、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采用“敌人打到我这边来,我就打到敌人那边去”的“翻边战术”,挫败日伪军“扫荡”、“蚕食”,消灭大土匪和汉奸刘桂棠(刘黑七)部,使山东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944年春至1945年夏,山东军区连续发起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相继攻克沂水、利津等县城18座,打通了山东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共歼灭日伪军12万余人,全区部队发展到23万余人。1945年8月11日,山东军区将所属部队主力及基干部队编成野战兵团,计8个师、12个警备旅、4个独立旅和1个海军支队,共21万余人,兵分五路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至12月底,共解放城镇、港口54个,歼灭日伪军12万余人,山东境内除济南、青岛和铁路沿线及西部几座县城外,均获解放。
 

洪振海

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8月5日下午,从滕州市区出发,沿着乡间公路疾驰一个多小时后,汽车驶入一个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村庄——滕州市羊庄镇大北塘村。在村里一片空地前,车停了下来。这里就是洪氏家族墓地,居中最显眼的墓碑上,记者看到了洪振海的名字。

与大多烈士不同的是,洪振海牺牲后并未安息在烈士陵园,而是回到了这个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

“洪振海1910年出生在这个村子,但牺牲地不是这里,而是临沂黄埠庄。”陪同记者拜谒洪振海烈士的羊庄镇武装部副部长张开华介绍道,“洪振海家境贫苦,所以很小就跟着父亲到路矿谋生。”

在路矿,因为经常跟火车打交道,洪振海练就了飞登火车的本事,人称“飞毛腿”。如果没有日军侵略,洪振海或许一生只是个路矿工人,但历史不容假设。

1938年3月,日军占领枣庄。两个月后,洪振海毅然赴峄县参加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这年10月,他受命返回枣庄建立情报站,并任站长。

1939年10月,获知敌人将从枣庄火车站运出部分武器弹药,洪振海当机立断,决定将其截获。他率领几名会爬火车的情报员,事先埋伏在铁路两旁。当装载军火的火车开出枣庄站后,洪振海等人飞身爬上火车,截获机枪两挺、步枪十余支及子弹两箱。

1940年2月,苏鲁支队创建鲁南铁道队,委任洪振海为队长。当年7月,为了统一领导,鲁南军区决定,将活跃在鲁南铁道线上的三支铁道队合编为鲁南铁道大队,即举世闻名的枣庄铁道游击队,洪振海任大队长。

洪振海的脾气不好,他的妻子李桂贞说他“发起火来会指着别人的鼻子骂娘”,《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说洪大队长讲话“连嚼带骂”。但洪振海仍然深受队员们的拥护和爱戴,他的继任者刘金山曾道出个中原委:洪大队长把队员视作亲兄弟,每次战斗,他总是不避艰险,冲锋在前,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由于出身贫苦,深知百姓疾苦,洪振海对老百姓“爱得深沉”,与当地群众结下了“鱼水般的亲密关系”。这也为他赢得了“老洪”“洪大哥”等亲切称呼。

在洪振海的带领下,鲁南铁道大队在敌人严密控制的铁道干线、枣庄矿区和微山湖区,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1941年8月,与运河支队联手攻克微山岛,俘敌百余人;

10月,派出部分骨干成员,化装成伪军进入临城火车站,击毙特务头子高岗;

11月,在沙沟车站摘下敌3节尾挂车厢,缴获布1200余匹、军服800余套;

……

就像影片《铁道游击队》插曲所唱: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在枣庄市薛城区铁道游击队资料馆,记者偶遇东北大学赴山东社会实践团的一群大学生。在他们看来,“洪振海有勇有谋,豪情万丈,他所参与创建和带领的鲁南铁道大队的抗日壮举,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胆识。”

由于叛徒告密,1941年12月的一个风雪之夜,数百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鲁南铁道大队驻地黄埠庄。洪振海在率部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此时,中共鲁南铁道大队党支部已通过了洪振海的入党申请。洪振海牺牲后,鲁南军区政治部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虽然从敌人那里截获的钱财可以“成麻袋地装”,但洪振海却从来不取分文。洪振海牺牲后,战友们打开他的小破皮箱清点遗物,发现里面只有一双布鞋、一双白布袜子、两件褂子。而这,就是这位鲁南铁道大队大队长生前全部的财产。
 

理琪

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

8月4日,微风拂面,细雨斜织,山东栖霞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踏着烈士纪念堂后的台阶,记者来到理琪烈士墓前。

“理琪墓建于1945年,位于陵园中轴线上,是陵园主体建筑之一。”陵园管理处宣传科科长鞠明珠告诉记者,“这凸显出理琪在胶东革命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理琪,原名游建铎,1908年出生于河南太康一个地主家庭,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曾在江西、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35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这年11月29日(阴历十一月四日),胶东人民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了大规模的“一一·四”暴动,但暴动被血腥镇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936年,理琪临危受命来到胶东。”鞠明珠说,“他重建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并被选为特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文登、牟平、荣成等地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

理琪的亲密战友张修己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描述那时的他,“理琪有胃病,经常吐酸水,身体也较瘦弱,但他始终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像一团炽烈的火。”1936年11月,由于叛徒告密,理琪被捕入狱。卢沟桥事变后,理琪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出狱。1937年12月24日,理琪组织和发动天福山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任司令员。

1938年2月初,日军3000余人自青岛侵占烟台,进而东犯,成立牟平伪政权。为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2月13日拂晓,理琪率部队一举拿下牟平城,大小汉奸头目悉数被俘。

“奇袭牟平后,部队押解着俘虏撤出牟平城,理琪等20余名同志撤至城南的雷神庙,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烟台市牟平区档案局史志科科长祝清民介绍说,“不料,闻讯赶来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百余人将雷神庙围了个水泄不通。”

如今的雷神庙坐落在烟台市牟平区一条宽阔的马路边,庙外车来人往,好不热闹,庙内红墙绿草,一派生机,早已不见了往日的炮火硝烟,但透过庙里一块不足一平方米雨搭上的138个弹孔,通过雷神庙战斗亲历者的回忆,记者仿佛仍能听到当年的隆隆枪炮声。

“敌人的机枪,从四面八方朝我阵地猛扫……理琪同志就在指挥战斗的过程中,不幸小腹中弹,扑倒在地。”亲历雷神庙战斗的田野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理琪不顾身负重伤,继续指挥战斗:“同志们,占住墙角,坚决抵抗!我们要准备流尽最后一滴血!”战至天黑,外围部队赶来支援,战友们背起负伤的理琪,乘着雪夜,胜利突围,但理琪却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年仅30岁。

“雷神庙战斗中,理琪等20余人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本海军陆战队100余人鏖战近8个小时,共毙伤日军50余人。”祝清民说,“这次战斗打响了胶东抗日的第一枪,更加坚定了胶东人民抗日的决心。”
 

汪洋

誓死保持着革命气节

8月6日下午,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汪洋烈士墓前,记者驻足良久。陵园其他角落不时传来悠扬的乐声,一切宁谧祥和。在包括汪洋在内的无数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下,如今的中国显然已不再是汪洋笔下那个“混账的旧世界”。

汪洋,原名汪之正,1913年出生在山东省东阿县一个富裕农民家庭,读过私塾,上过高小,从济南第一乡村师范毕业后任教于东阿县高小。世俗地讲,汪洋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成功人士,然而他并没有选择安逸生活。

“我父亲一直努力和旧世界抗争。”8月7日上午,在山东省聊城市汪洋烈士的长子汪洪家中,已83岁高龄的他告诉记者。从小时候力阻父母给年幼的妹妹裹脚,到九一八事变后组织爱国学生赴南京请愿,再到任教高小时发动200多名教师罢课,汪洋的努力一直在持续。

“天下何时能平,黄河何时能清,民族何时振兴,令人忧心忡忡。”“大好河山,沦为敌手,为了自由决不罢休。”……汪洋留存的诗文中,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对民族危亡的担忧随处可见。

在这种担忧中,汪洋接触到共产主义,并且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医治百孔千疮的旧中国”。1936年,汪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一心扑在民族解放事业上。汪洪说,“那时很少见到父亲,为了革命事业,父亲三过家门而不入。”

七七事变后,汪洋根据党的指示,在山东组织抗日游击队,创建革命根据地。不到一年,汪洋就拉起一支1000余人的队伍——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汪洋“善于处人的团结风格”。汪洪告诉记者,“父亲是知识分子,但是没有知识分子的架子,他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1938年2月,汪洋率部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会合,被编为四支队三团,汪洋任团长。“自1938年春起,我父亲率三团……取莱芜,战滕县,反击秦启荣,痛歼申从周,英勇地抗击日伪军,纵横驰骋在鲁中抗日战场上。”汪洪在一篇缅怀父亲的文章中写道。

1939年秋,山东纵队所属部队进行整编,原一、四支队合并为四支队。此后,支队改为旅的建制。1941年,山纵四旅与泰山军分区合编为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汪洋任第1军分区政委兼中共泰山地委书记。

1942年10月,趁我主力部队在外作战,敌人调动日伪军6000余人,分六路偷袭泰山抗日根据地。汪洋率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及教导队、警卫连300余人突围,战至吉山西岭,终突围无望。为保持革命气节,汪洋在果断烧掉身边文件后,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当亡国奴”,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时年29岁。

汪洋牺牲后,八路军总部立即电告全军致哀。1945年8月,泰山区党政军民共议,把吉山西岭的钓鱼台加工修建,更名为汪洋台,以作纪念。

逐寇东山

■黄 旭

苍山叠翠,沂水拖蓝。驻足沂蒙西北望,70余年前的水泊梁山,穿梭着保家卫国的英豪,活跃着敢战恶寇的好汉。古城琅琊周边迤逦绵延的冈峦,宛若密密的碑林,写满了英雄的演义。东山侧畔,沂河波卷浪翻,冲刷着光阴的尘垢,也浸润着英烈赤心报国的魂魄和肝胆。

燕赵从来出义士,齐鲁自古多豪杰。抗日战争期间,八百里蒙山沂水,目睹了军民戮力抗日的壮阔波澜。就是在敌人的围困“蚕食”和疯狂“扫荡”中,山东军区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逐步发展成为反抗侵略的重要武装。从胶东到鲁中,从渤海到鲁南,广泛开展的游击战争,不断歼灭着敌人的有生力量。“敌进我进”的战术思想,赋予传统兵家智慧新的时代内涵,在与侵略者针锋相对的较量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1944年1月,在山东根据地再一次成功粉碎敌人的“扫荡”后,延安《解放日报》刊论赞叹:“山东军民的团结一致,斗争的奋不顾身和战术的灵活机巧,在这次斗争中有了极其优良的表现。”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为了民族独立和自由而英勇牺牲的先烈的功绩,奔涌在黄河中,长存于青山上,将长久地在天地之间回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山东军区抗战: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微信扫码分享